創造良好的第一印象
【一位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讓兩個學生都做對30 道題中的一半,但是讓學生A 做對的題目盡量出現在前15 題,而讓學生B 做對的
題目盡量出現在後15 道題,然後讓一些被試者對兩個學生進行評價:兩相比較,誰更聰明一些?結果發現,多數被試都認為學生A 更聰明。這個實驗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輸入大腦時的順序,在決定認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視的。最先輸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後輸入的信息也起較大作用。大腦處理信息的這種特點是形成首因效應的內在原因。
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是指人們根據最初獲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變,甚至會左右對後來獲得的新信息的解釋。如與人第一次交往中給他人留下的印象。首因效應會讓第一印象在對方的頭腦中占據著主導地位。
這種印象非常深刻,持續的時間也長。】讓印象管理提高你的成功概率
“印象管理”是心理學家庫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一個概念,是指人們試圖管理和控製他人對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過程。通常,人們總是傾向於以一種與當前的社會情境或人際背景相吻合的形象來展示自己,以確保個體能夠獲得所期望的評價。幾乎很多人在別人麵前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實現較好的印象管理。比如,在公共衛生間,如果有別人在場的話,人們多會便後洗手;女士與男士一起吃飯的時候,也傾向於減少食量,比單獨就餐時吃得少一些。
如果你需要在社會上謀取一份工作獲取生存保障或者發展自己的事業,你尤其需要在麵試時注重自身的印象管理,因為麵試隻是對你能力素質的匆匆一瞥,如果你不能在這有限的時間裏為麵試官留下較好的印象,你的求職願望很可能會泡湯。
很多人在麵試過程中傾向於討好麵試官,比如誇讚麵試官著裝有品味,較有人格魅力等,但是心理學家在研究中發現,這些努力並不能更有助於你獲得這個職位。心理學家指出,在使用印象管理技術的求職者中,關注自身優點的求職者得到的評價高於那些關注麵試考官的求職者。舉個例子,一個求職者應征銷售經
理的職位,如果他在麵試時強調自己具備這些優勢:擅長與人打交道、與人交流時具有較強說服力,對他恭維麵試考官的努力相比,前者更有助於他獲得這個職位。
此外,如果應聘者在麵試時使用了虛假的印象管理手段,如誇讚麵試考官具有某些其不具備的人格特質,還會使結果適得其反。固然大多數人都喜歡別人恭維自己,但是他們非常厭惡別有用心的虛偽恭維,因此,應聘者最好不要在麵試時畫蛇添足,導致與中意的工作擦肩而過。
有心理學家指出,存在權力差距的情況下,較為成功的印象管理方式是模糊策略。也就是說,應聘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現謙虛,甚至自嘲“非常一般”。
成功使用這種模糊策略的關鍵是:在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上表明自己的平庸,而在關鍵事件上自我讚美、自我抬高,通過利用謙虛和自嘲來增強自我抬高的可信度。比如,在應聘銷售經理職位時,應聘者描述自己的某一次工作經曆時,除了強調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難、卓有成效地完成工作外,還可以開玩笑的口吻稱,他之所以需要換一份薪水更高的工作,是因為超速行駛而被多次罰款。麵試官意欲尋找的是一名優秀的銷售經理,而不是司機,所以應聘者的這種麵試策略等於是
強化了與工作相關行為的可信度:“我想我是一個很糟糕的司機,但卻是一個優秀的銷售經理。”
7 秒鍾讓你的印象在他人心中定格人與人的交往,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初次見麵的時候。信納法·佐
寧博士在《溝通》一書中這樣寫道:“當你在社交場合遇到陌生人時,你應在最初幾秒鍾內把注意力集中到他的身上。很多人的際遇會因此而改變。”
英國倫敦大學一位係主任在談到一位來自中國的講師時說:“從她一進門,我就感到她是我所渴望的人。她身上散發著某種精神,被她那莊重的外表襯托得越發迷人。因為隻有一個有高度素養、可信、正直、勤奮的人才有這樣的光芒。
30 分鍾之後,我就讓她第二天來係裏報到。她沒有讓我失望,至今她是最優秀的講師。”這個激烈角逐的位置就這樣由於迷人的第一印象而落到了這位中國女博士的手中。
有研究證明:產生第一印象的7 秒鍾可以保持7年。人的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也許下麵的事情就可能泡湯、失敗。
一個業務員的失敗,80% 是因為留給客戶的第一印象不好。也就是說,在你還沒開口之前,別人就把你給否定了。
不知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在電話裏跟一位女士談得很好,對方的聲音很甜。這時你在心裏就會有種種的猜想,比如,猜想她長得肯定跟她的聲音一樣美,肯定漂亮;她的素質一定很不錯;她的氣質一定會很高雅等,就會有一種想和她見麵的衝動,希望很快見到她。這是一種正常心理。
有的時候,一旦見了麵,或者還沒見麵,遠遠地看見,就可能使你大失所望,沒有了興趣。為什麼?具體也說不清楚,就是一種總體的感覺。這種感覺和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