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想象有很大的落差。就這麼一瞬間,腦子裏便會閃出一個非常感性的決定:不行,這人不行。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的第一印象是非常短暫的,隻有幾秒到幾十秒之間。
也就是說,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人們就對你這個人蓋棺定論了。
在心理學中第一印象被稱為“首因效應”,無論它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大部分人都依賴於第一印象的信息,而這個第一印象的形成對於日後的決定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它比第二次、第三次的印象和日後的了解更重要。第一印象的好與
壞幾乎可以決定人們是否能夠繼續交往。美國勃依斯公司總裁海羅德說:“大部分人沒有時間去了解你,所以他們對你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給人的第一印象好,你才有可能開始第二步,如果你留下一個不良的第一印象,很多情況下,我們會相信第一印象基本上準確無誤。對於尋求商機的人,因為一個糟糕的第一印象,就失去潛在的合作機會,這種案例數不勝數。你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夠抹去糟糕的第一印象。”
盡管我們理直氣壯地告訴別人,不要僅憑一個人的外表妄下結論,但事實上是,全世界的人都在這麼做,當然也包括我們自己。
好形象征服麵試官
在人力資源的招聘過程中,招聘人員應該注意首因效應對招聘效果的影響。
因為如果隻是根據麵試開始的幾分鍾甚至是麵試前從資料中得到的印象,就對應聘者做出了是否錄用的決定或者評價,有可能把優秀的人才從自己的眼皮底下放走,也有可能招聘的人員因為第一印象而選定的人,根本就不適合崗位,不但浪費招聘成本,還可能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工作。
一天上午,李海趕到一個公司參加最後一輪應聘,主考官正是該公司的謝老總。臨到考試時間快要結束時,李海才滿頭大汗地趕到了考場。謝老總瞟了一眼坐在自己麵前的李海,隻見他大滴的汗珠子從額頭上冒出來,滿臉通紅,上身一件紅格子襯衣,加上滿頭亂糟糟的頭發,給人一種疲疲遝遝的感覺。
謝老總仔細地打量了他一陣,疑惑地問道:“你是研究生畢業?”似乎對他
的學曆表示懷疑。李海很尷尬地點點頭回答:“是的。”接著,心存疑慮的謝老總向他提出了幾個專業性很強的問題,李海漸漸靜下心來,回答得頭頭是道。最終,謝老總經過再三考慮,總算決定錄用李海。第二天,當李海第一次來上班時,
謝老總把李海叫到自己的辦公室,對他說:“本來,在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時候,
我就不打算錄用你,你知道為什麼嗎?”李海搖搖頭。謝老總接著說:“當時你的那副尊容實在讓人不敢恭維,滿頭冒汗,頭發散亂,衣著不整,特別是你那件紅格子襯衫,更是顯得不倫不類的,不像個研究生,倒像個自由散漫的社會小青年。
你給我的第一印象太壞。要不是你後來在回答問題時很出色,你一定會被淘汰。”
李海聽罷,這才紅著臉說明原因:“昨天我前來趕考時,在大街上看見有人遇上車禍,我就主動協助司機把傷員抬上的士,並且和另外一個路人把傷員送去醫院。從醫院裏出來,我發現自己的衣服沾了血跡,於是,我就回家去換衣服。
不巧我的衣服還沒幹,我就把我二弟的一件襯衫穿來了。又因為耽誤了時間,我就拚命地趕路,所以,時間雖然趕上了,卻是一副狼狽相……”
謝老總這才點點頭說:“難得你有助人為樂的好品德。不過,以後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麵,千萬要注意自己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啊!”李海的工作很出色,不出半年,就被升為業務主管,深得謝老總的器重。
從以上求職的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印象”相當重要。雖然我們也知道僅憑一次見麵就給對方下結論為時過早,“首因效應”並不完全可靠,甚至還有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差錯,但是,絕大多數的人還是會下意識地跟著“首因效應”的感覺走。
因此求職者麵試時對著裝不可掉以輕心,但精心選擇並不等於極端地求新求異。麵試時的著裝要有針對性,讓考官能夠辨析求職者本人同其所申請職位的吻合度。比如應聘金融行業的人,宜穿深色套裝體現出專業和嚴謹;若是從事公關行業,在著裝上可以適當體現出自己對時尚的敏感度;還有,求職者要注意鞋子是否幹淨等細節。
給客戶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業務員給客戶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甚至直接影響到了說服的效果。有人統計,初次見麵如果能給人以良好的印象,那麼接下來的推銷過程往往會非常順利,否則就會困難重重。既然第一印象這麼重要,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1. 熟悉客戶的基本情況
我們經常會發現,我們去與客戶會麵時,剛開始10 分鍾氣氛很好,可過了一會兒,就不知道和客戶談什麼,或者是整個過程隻是業務員一個人在發表演說。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你對客戶了解得不夠透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