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藝圈,出場費是每一個藝人最看重的事情。它不僅關係到藝人收入的多少,也直接體現著該藝人在圈內的地位和形象。像薑文、張曼玉、鞏俐那樣的國際大牌明星,寧可不接戲,也絕不會像某些藝人那樣為了混個臉熟,為了讓別人知道“我還混著呢”,而自降身價,接一些藝性和格調較低的戲。
為了充分體現自己在行業裏地位,如何開高價已經成了一門玄妙的藝術。在拍攝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時,發哥的全權經理人發嫂就為發哥開出了種種好
萊塢標準的待遇要求。比如拍攝期間要住在北京國際俱樂部,而且要開7 間房,包括休息室、服裝化妝間、導演討論室、餐飲室等;發哥每天出門就開始按時計薪,路上堵車也要算;為了讓發哥上洗手間方便,要求劇組專門調來一輛豪華大房車,
這輛每天開銷近5 000 元的車在北影棚外一守就是將近40 天。事後,製片方指責
發哥耍大牌,發哥則義正詞嚴地說:“每個演員在市場上有本身的身價,我去好萊塢拍戲和在亞洲地區拍戲都是用同一份合約。”
也有的演員因為講交情,講義氣,不講條件,被製片方稱讚為有藝德,不過在聽者的心中,多少會覺得他人氣不是很旺,底氣不是很足,如果是真正的大牌藝人,怎麼會沒有一個高的身價線呢。還有的藝人因為種種原因不得不接受了較低的價格,但是仍然會要求對方嚴格保密,或者要求對方報出一個更高的價格,以避免自己身價受損。比如,某位演員,主演了一部懸疑驚悚類型的電視劇,一
集的實際演出費是5 萬,20 集就是100 萬,但是卻要求製片方對外說是150 萬。
在現實中,每一個求職者、談判者都麵臨著為自己開價的問題。要為自己開一個高的價格,首先要有自知之明,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估評價,知道自己在市場中的大概價位,懂得利用自己的優勢。
永樂電器董事長陳曉就是一個善於為自己開高價的人。當永樂處在那樣的困境之時,他仍以不惜合作失敗的決心,自始至終不肯讓步,最終使得國美不得不
以52.68 億港元的價格收購永樂。平素談判所向無敵的國美老板黃光裕,也不得不感慨,聲稱自己遇到了最厲害的對手。
陳曉認為,這隻是一個相對滿意的價格,從生意人的角度來說,永遠沒有滿
意的價格,陳曉敢於開高價的理由是:永樂的店鋪和市場占有率對國美擴展戰略有重要價值以及陳曉自己的決心。
在現實中,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在麵臨著為自己開高價的問題。在開高價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 要敢於開價
如果對方沒有主動提供你想要的條件,那你就要自己提出來。你不敢要,對方可能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或者認為你不值錢,反而輕視你,拿你不當回事兒,不珍惜。比如,當年馮侖要就一些地產項目谘詢王石,王石就立刻遠從深圳主動飛到北京,免費為馮侖提供谘詢建議,結果他的意見卻不受重視。事後,王石感
慨地表示:“因為是免費的,所以不珍惜,以後再谘詢,我得先收100 萬,一個月後才回答。
2. 價高得要適度
開出什麼價格,既要看自己的籌碼,又要看對方的接受能力。不能脫離實際漫天要價,那樣很可能會達不到成交的目的。最關鍵的是,你一定要有達不到自己價格寧可放棄的準備。如果承受不住這種風險,就不要開高價。
3. 態度要堅持
在開出高價後,重要的是一定要堅持住的態度。絕不能輕易妥協,做出讓步。
在商業談判中,一方做出讓步時必須要使得對方也做出相應的讓步,否則,你將會被逼迫得退到犄角旮旯裏,死無葬身之地。
用兩隻眼睛看人,切勿以偏概全
企業領導在績效考核中,如果對被考核者的某一績效要素的評價較高,就會導致對該人所有的其他績效要素也評價較高;反之,如果對被考核者的某一績效要素的評價較差,則會導致他對該人所有的其他績效要素也評價較差。因此,領導者不應以一種“以偏概全”的心理評估員工績效,造成“一好百好,一差百差”
的暈輪效應。也不能因為一個員工某一次的任務沒有完成好,就認為該員工沒有能力,不再重用,損失將才。
有一次,一位朋友向林肯推薦了一位才識過人的閣員,但是總統在約見他之後,卻不想啟用這位人才,他告訴朋友說,這個人不修邊幅、邋邋遢遢,他本人很不喜歡這樣的人,因此不會用他。
這樣一位偉大、英明的總統怎麼也會犯以貌取人的錯誤呢?這也許讓人感到奇怪。那位朋友也很氣憤於林肯對於麵貌的偏見,於是憤怒地責怪林肯以貌取人,
說任何人都無法為自己的天生臉孔負責。這時林肯說:“一個人過了四十歲,就應該為自己的麵孔負責。”那位閣員固然可能在某一領域做過大量深入的研究、就某些問題有著精辟過人的見解,但是如果他連約見總統的事都不放在心上,不能做到以自己最好的一麵展示給總統,那麼總統又怎麼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出這個人是可用的、是值得信任的呢?
雖然林肯以貌取人也有其可圈可點之處,我們卻不能忽視第一印象的巨大操縱作用,因而必須通過提高自身修養來提升自己的形象,為將來的成功奠定基礎,搭好台階。
一個人外在的形象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他的品位、地位等方麵,但是光以外貌取人,難免會犯錯誤。有時候,身份顯赫的人為了保持低調而表現的平易近人,甚至穿戴平平讓你一點都看不出來,如果你一不小心“狗眼看人低”就會得罪人;有時候,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抓住了人們趨炎附勢的心理,裝出一副衣冠楚楚的樣子,很容易讓人上當受騙。有時以貌取人會識錯人,如果要想使自己交的朋友不是爛肉,就必須從其他方麵著手,而不是光以貌就能決定一個人的為人處世和品質的。一隻還是兩隻眼睛看人,將決定著你是否有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