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酸葡萄甜檸檬定律:(3 / 3)

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欲望就如同宇宙中的黑洞一般,是無法去填滿的。如果任其膨脹,必將後患無窮。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

知足常樂是一種看待事物發展的心情,不是安於現狀的驕傲自滿的追求態度。

《大學》曰:“止於至善。”是說人應該懂得如何努力而達到最理想的境地,懂得自己處於什麼位置是最好的。知足常樂,知前樂後,也是透析自我、定位自我、放鬆自我。這樣,才不至於好高騖遠,迷失方向,碌碌無為,心有餘而力不足,而弄得心力交瘁。

知足是一種處事態度,常樂是一種釋然的情懷。知足常樂,貴在調節。可以從紛紜世事中解放出來,獨享個人妙趣融融的空間,對內發現自己內心的快樂因素,對外發現人間真愛與秀美自然,把煩惱與壓力拋在九霄雲外,感染自身及周圍的人群,促進人際關係的逐步親近平和,進一步擁抱淺景淡色與花鳥蟲魚。知足常樂,對事,坦然麵對,欣然接受;對情,琴瑟和鳴,相濡以沫;對物,能透過下裏巴人的作品,品出陽春白雪的高雅。做到知足常樂,良好心態就會和待人處事並駕齊驅,充滿和諧、平靜、適意、真誠。這是一種人生底色,當我們都在忙於追求、拚搏而找不著北的時候,知足常樂,這種在平凡中渲染的人生底色所孕育的寧靜與溫馨對於風雨兼程的我們是一個避風的港口。休憩整理後,毅然前行,來源於自身平和的不竭動力。

古人的“布衣桑飯,可樂終身”是一種知足常樂的典範。“寧靜致遠,淡泊明誌”

中蘊涵著諸葛亮知足常樂的清高雅潔;“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盡顯陶淵明知足常樂的悠然;沈複所言“老天待我至為厚矣”表達著知足常樂的真情實感。

更多的時候,知足常樂是融合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知足常樂,是一種人性的本真。在孩童時代,我們會為得到自己夢想擁有的東西而喜上眉梢,笑逐顏開,烙下一串串深刻的記憶,今日重溫,也許會忍俊不禁,無論行至何方,所處何位,知足常樂永遠都是情真意切的延續。

酸葡萄甜檸檬定律告訴你:受益一生的十大快樂法則美國“快樂心理學”學者為世界各地的人進行抽樣調查,研究金錢、心態、文化、

健康、利他、生活習慣等項目與快樂的關係,總結出10 項“快樂法則”。

1. 珍惜平常,珍惜每時每刻,活在當下。

2. 不要跟別人比,否則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3. 越是把金錢的位置放得高的人越難快樂,這幾乎是古今所有文化中的定律。

莊子《逍遙遊》說得好:“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物質欲望可以大到無限,但一個人真能享受的物質也不過是一飲一啄,一枝一點。

4. 有既定人生目標的人比沒有目標的人快樂。

5. 專注在工作中的人最快樂,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也能帶來快樂。

6.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家人和睦,夫妻感情良好,有親密的朋友。

7. 保持樂觀,試著微笑。

8. 常說“謝謝”,而且要由衷地說。

9. 多多運動。

10. 能舍,願舍,喜舍。為善最樂、施比受有福,是寶貴的人生經驗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