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國王身邊的大臣見國王如此斷案,忍不住站出來反對說:“大王,你
不應該這樣斷案,你這樣斷案是不對的。”所羅門同樣邊聽邊點頭,最後說:“不但他們是對的,你也是對的,確實沒有如此斷案的,尤其是作為一個國王。”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在交往中“換位思考”的重要。所謂換位思考,就是要把自己設想成別人,從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很多時候甚至需要暫時拋開自己的切身利益,去滿足別人的利益。其實,利益在很多時候是互相關聯的,你能考慮別人的利益,別人也會考慮你的利益。
所羅門王成為西方世界智慧的象征,所羅門王在斷案時,不僅用心地傾聽,而且在聽的同時把自己想象成對方,所以,他是從另一個角度去思維,這就是所謂換位思考。而換位思考是有智慧的人所共同具備的素質。
因為所謂智慧在很大程度上是源於理解力的。一個人隻有具備習慣於換位思考的素質,具有過人的理解力才能去理解平時所無法理解的東西。而對方也才感覺到自己被尊重了。這樣,人家才願意與你交流與溝通。
美國的開國元勳傑菲遜有一句名言:“也許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一定舉雙手維護你說話的權利。”
換位思考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就是“移情”,去“理解”別人的想法、感受,從對方的立場來看事情,以別人的心境來思考問題。當然這樣並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有時我們以為別人遇到了痛苦的事,我們就該安慰他(她),這樣會撫平別人的創傷。而實際情況卻不一定那麼簡單。
倩倩的丈夫忽然心髒病發作去世,料理完喪事,她疲倦且悲傷地回到家後,
就開始麵對親友日複一日的關心詢問:“他是怎麼死的?”“你怎麼沒有及時搶救?”“之前你們夫妻吵過架嗎?”“天哪,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還有“你要母兼父職,好好照顧小孩”的訓誨。
這些人的出發點當然是關心,但對處於情緒低潮的她,卻造成重大的傷害。
後來她看到“來人”,就害怕起來。“我最需要的是沉默的體諒,但卻沒有人給我。”
她說。
在生活中,我們有時很想幫助別人,但是幫助別人隻有好心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一定的生活閱曆和體諒別人的能力。即使安慰也是需要技巧的。有時我們太急著給人我們的觀念、判斷和看法,卻忘了輸送真正的溫暖;太急於知道自己想知道的,卻忘了別人的傷口還沒好。
換位思考不但需要轉換思維模式,還需要一點好奇心來探求他人的內心世界。
真正的換位思考必然是一個“移情”的過程,要從內心深處站到他人的立場上去,要像感受自己一樣去感受他人。但不幸的是,許多人的換位思考卻缺少了“移情”這一個根本要素。他們或是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猜想”別人的想法及感受,或是站在“一般人”的立場上去想別人“應該”有什麼想法和感受,或是想當然地假設一種別人所謂的感受。這樣的換位思考,其實仍局限於自己設定的小圈圈之中,絕對無法體驗他人真正的感受和思想。
投射效應告訴你:走出投射效應的誤區對任何事物我們都應辯證地去看。沒錯,投射效應也不例外。一方麵,這種效應會使我們拿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別人,缺少了人際溝通中認知的客觀性,從而造成主觀臆斷並陷入偏見的深淵,這是需要我們克服的。
1. 通過時刻保持理性,克服潛意識和慣性思維,讓事物的發展規律還原它本來的麵目,從而消除這種效應帶來的不良影響。
2. 要客觀地認清別人與自己的差異,不斷完善自己,不能總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3. 要承認和尊重差異,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認識別人。
4. 學會換位思考,也就是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看別人。
5. 利用一個人對別人的看法來推測這個人的真正意圖或心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