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與敗都是一種量的積累
【“在一件重大災害的背後,有29 件輕度災害,還有300 件有驚無險的體驗。”這是美國人海因裏希通過分析工傷事故的發生概率,為保險公司的經營提出的法則,被稱為海因裏希法則。海因裏希法則的另一個名字是
“1 ∶ 29 ∶ 300 法則”;也可以是“300 ∶ 29 ∶ 1 法則”。這一法則完全
可以用於企業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後必有29 件“輕度”
的事故,還有300 件潛在的隱患。
海因裏希法則從另一個角度告訴我們,在一次成功的背後,往往有無數次失敗的積累,這是被無數成功者的經曆所證明過的。失敗的次數愈多,成功的機會亦愈近。】
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
失敗者與成功者的區別不是在於他們失敗的次數多寡,而是在於他們失敗後有什麼不同的態度和作為。
美國考皮爾公司前總裁F·比倫提出,失敗也是一種機會。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過失敗的記載,你就未曾有勇於嚐試各種應該把握的機會。
全球知名500 強寶潔公司有這樣一個規定:如果員工三個月沒有犯錯誤,就
會被視為不合格員工。對此,董事長白波先生的解釋是:隻有什麼也沒幹的員工才不會犯錯誤。
偉大的成功總是伴隨著偉大的失敗。數學家習慣稱失敗為“或然率”,科學家則稱之為“實驗”,我們可以稱它為“經驗”,從經驗中學習,也意味著從錯誤中學習。因為如果沒有前麵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哪有後麵的成功。
海明威說,一個人可以被摧毀,但不能被擊敗。成與敗是常有的事,不因一次失敗就放棄你原來決心達到的目的,同樣也不因一次成功而沾沾自喜,裹足不前。不要害怕失敗,將失敗當成一筆財富,積累得越多,成功越有價值。
成功沒有一定法則可依循,不過你卻能夠從失敗中學習到許多心得。像沙克博士發明了天花疫苗,現在則致力於研究艾滋病HIV 病毒疫苗。他說他百分之九十八的時間是用來記錄失敗的實驗。
而卡納利也承認,必勝客的成功要歸因於他從錯誤中學得經驗。在俄克拉荷馬的分店失敗後,他學會了店麵裝潢的重要性;在紐約的銷售失敗後,他研發出了另一種硬皮的比薩餅。當地方風味的比薩餅在市場出現後,他又向大眾介紹芝加哥風味的比薩餅。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成功之前,因經商失敗過兩次,也曾破產過,他卻說:“其實,失敗隻是提供更明智的起步機會。”失敗隻不過是讓我們有更聰明的開始而已。
美國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認為,無論是誰,做什麼工作,都是在嚐試錯誤中學會的,經曆的錯誤越多,人越能進步,這是因為他能從中學到許多經驗。杜拉克甚至認為,沒有犯過錯誤的人,絕不能將他升為主管。日本企業家本田先生
也說:很多人都夢想成功。可是我認為,隻有經過反複的失敗和反思,才會達到成功。實際上,成功隻代表你努力的1%,它隻能是另外99% 的被稱為失敗的東西的結晶。
偉大的失敗與出色的成功一樣有價值。
鬆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他說:“每一次失敗都是我彌補某種不足的一次機會。”
每失敗一次,就離成功更近了些。
發明大王愛迪生也說:“我才不會沮喪,因為每一次錯誤的嚐試都會把我往
前更推進一步。”當他還不知道什麼是正確時,最少他已經學習到:什麼是錯誤的。
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機會無處不在。但機會又是稍縱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的準備後再去把握。這就要求我們有一種試錯精神。即使最後證明自己錯了,也不會後悔。因為你把握了機會,而且至少知道了你先前把握機會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懷著一顆不服輸的心
有一個年輕人,從很小的時候起就有一個夢想,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賽車手。後來他參加了在威斯康星州的賽車比賽。賽程進行到一半多的時候,他的賽車位列第三,很有希望獲得好名次。
突然,他前麵的兩輛賽車相撞,他迅速轉動方向盤試圖避開他們,終因車速太快未能成功。他撞到車道旁的牆壁上,被救出來時,手已經燒焦,鼻子也不在了。
盡管他的性命保住了,可他的手萎縮得像雞爪一樣。醫生告訴他:“以後,你再也不能開車了。”但他並沒有灰心絕望。為了實現那個久遠的夢想,他決心再一次為成功付出代價。他接受了一係列植皮手術,不停地練習手的靈活性。他始終堅信自己的能力,並繼續練習賽車。
僅僅在9個月之後,他就重返了賽場,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績。又過了2個月,
他贏得了250 英裏(約402 千米)比賽的冠軍。他,就是美國頗具傳奇色彩的偉大賽車手——吉米·哈裏波斯。
當他第一次以冠軍的姿態麵對熱情而瘋狂的觀眾時,吉米流下了激動的眼淚。
記者問他:“你在遭受了那次沉重的打擊之後,是什麼力量使你重新振作起來的呢?”
吉米手中拿著一張此次比賽的招貼圖片,微笑著用黑色的水筆在圖上寫了一
句話:把失敗寫在背麵,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巨大的挫折可能會改變我們的生命軌跡,阻礙我們去奮鬥、去成功。哈裏波斯卻堅持原來的夢想,用一次次失敗激勵自己不要放棄。他深信,失敗是成功的背麵,終有一天自己能把它翻過來。我們每個人都不要害怕失敗,我們都有能力把失敗的背麵翻過來,看見成功。
沒有天生的傻瓜,同樣沒有天生的失敗者和成功者。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一顆可貴的好奇心,不斷嚐試失敗和錯誤,不斷超越它們,直至達到成功。
生活中我們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沒有探路的心。失敗並不可怕,隻要我們懷著一顆不服輸的心,勇往直前,那麼勝利將不會離我們太遠。隻要厄運打不垮信念,希望之光就會驅散絕望之雲。疑問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錯誤是正確的先導。提出了正確的問題,往往等於解決了問題的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