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馬蠅效應:(1 / 3)

競爭是邁向成功的催化劑

【馬蠅效應最早是由美國總統林肯提出的。這來源於他的一個小故事:“我想每一個在農村長大的朋友一定知道什麼是馬蠅。有一次,我和我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個農場犁玉米地,一個吆馬,一個扶犁。剛開始馬很懶,總也不願意動,可是過了一會兒,它卻在地裏跑得飛快,連我這雙長腿都跟不上。等跑到了地頭,我才發現,原來有一隻很大的馬蠅叮在馬身上,我不忍看著這匹馬被咬得生疼,就隨手把馬蠅打落了。我兄弟卻埋怨我,並告訴我正是有了馬蠅的叮咬,才使馬跑得快。”沒有馬蠅的叮咬刺激,馬就慢慢騰騰,走走停停;而有了馬蠅的叮咬,馬就跑得飛快。這就是馬蠅效應。

馬蠅效應告訴我們,競爭是潛力的催化劑,是一種生存規則。隻有競爭才能使我們不斷超越自己,激發潛能,不會被社會所劣汰。】感謝打壓你的人讓你不斷進取

許多年前美國有一位十六歲的年輕小夥子,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當一名收銀員,每個月領著極微薄的薪水,但仍然心滿意足地賣力工作,因為他希望能通過自己腳踏實地的工作,使自己步步高升,最終達到前途無限。所以他做起事來,永遠抱著學習的態度,處處小心留意,想把工作做得十分完美。他希望能夠獲得經理的賞識,提升他為推銷員。誰知他的經理對他的印象卻恰好相反。

有一天,他被喚進經理室遭到了一頓訓斥,經理告訴他說:“老實說,你這種人根本不配做生意。但你的身體健碩無比,我勸你還是到鐵廠裏當一名工人去吧!我這裏用不著你了。”

這一番訓斥侮辱,對於那位小店員真如平地響雷,他想不到素來自以為做得不錯的成績,會得到這樣相反的結果。一個年輕氣盛的人,踏入社會不久,便遭受這樣嚴重的打擊,換了別人誰也受不了。他們定將氣得暴跳如雷,從此做起任何事情來,都要抱著消極的態度,不肯“勞而無功”了。但那位青年並沒有這樣做,他雖被辭退,但仍有他自己的理想。他要在被擊倒的地方重新爬起來,爭取更大的成績。

“是的,經理,”他說:“你當然有權將我辭退,但你無法消磨我的意誌。

你說我無用,當然,這也是你的自由,但這並不減損我絲毫的能力。看著吧!遲早我要開一家公司,規模比你的大十倍。”

他並沒有吹牛,他說的句句是實話,從此他借著這次受辱的激勵努力上進,幾年後,果然有了驚人的成就。他就是美國鼎鼎大名的玉蜀黍大王史坦雷先生。

假使沒有這次的刺激,史坦雷先生當然也會努力奉公,力求上進的,但即使他能如願以償,結局也不過是他成了一名五金公司的推銷員而已。可是他在經理的一頓訓斥後驚醒,立刻打消了他那“心滿意足”的心理,抓住了更大的目標。

這才能從一個無名的小店員,一躍而成為世界有名的“大王”。

人有著無窮無盡的潛能,也有著任何風雨都擊不敗的毅力。一棵輕輕一碰就能折斷的麥芽,緣何能衝破堅硬的土壤,最終展露於陽光之下?就是因為那壓製在它身上的黑暗,讓它對陽光充滿了渴望,並最終以超乎尋常的毅力衝破阻力,獲得新生。

那麼,麵對那些打壓我們的人時,我們是不是對成功有了更多的渴望,對超越對方有了更多期許?假如沒有對方的壓製,你還會因喘不過氣來而奮起“反抗”

嗎?你會為了擺脫對方的壓製,不斷地修煉自己嗎?你會為了“報複”對方,將他的職位取而代之嗎?你會為了展現自己的才華,不斷地去經營自己的人際關係嗎?你還會為了不埋沒自己,積極尋找一蹴而就的機會和助你成功的伯樂嗎?更關鍵的是,你會知道自己有比上司更強大的優勢嗎?也許會,但並不強烈,也許知道,但並不想進一步證明。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痛苦的事莫過於能力得不到認可,甚至沒有機會展現自己。可是越被人壓製,我們越渴望自由,別人越想將我們埋在地底下,我們越想活到陽光裏去;別人越不願意發生的事情,我們就越願意讓它發生。在這種打壓與反打壓的過程中,我們的毅力得到了鍛煉,使得我們不再畏懼任何困難。

但凡你想著難以容忍別人的打壓,想著尋找機會擺脫對方的束縛,讓自己變得更強大,你就會感謝打壓你的人,是他讓你百折不撓的精神有了蘇醒,使得你不再畏懼任何人任何事,也使你更加渴望成功。

把自己塑造成職場中的“優質獵物”

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職場中的“優質獵物”,歸根結底還是要潛心修煉“內功”,使自己具有核心競爭力。

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包括個人技術能力、職業經驗和綜合素質。前兩者往往受到眾多職業人的重視,而綜合素質非量化指標可以評測出來。

通常情況下,綜合素質包含以下四個方麵。

第一,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團隊合作幾乎是目前所有行業和職位需要的一種素質,而要實現良好的團隊合作,良好的表達溝通能力必不可少。

第二,良好的體魄。從事任何工作,加班都是難免的,尤其是一些以項目為單位的工作,工作的節奏就更難把握了。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怕是“青春飯”

吃完就沒下頓了。

第三,良好的心理素質。工作的壓力總是揮之不去,要學會自我調節。不管麵對工作的低穀還是高潮,都能夠心平氣和,冷靜對待,學會忍耐與堅持。

第四,良好的學習能力。“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盡管是古人說的,用在當今卻更加適宜。企業偏好有著不斷學習意願和能力的人。

提升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才能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而一個競爭力較強的職場精英往往會被獵頭所青睞,使其主動找上門來。具體來說,吸引獵頭的注意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技巧。

1. 增加自己的知名度與曝光率

不論是在公司內部、個人的專業領域,或者目前所屬業界都可以努力耕耘。

比如,你可以常在報紙、專業雜誌上發表文章建立專業形象;如有餘力,還可接受外界演講、授課的邀約;與媒體保持良好關係,時常成為受訪對象,更是一種快速建立知名度的方式。

2. 主動將履曆表寄給具有信譽的獵頭公司可以同時附上一份應征信,更能將個人的想法和理想傳達給對方知道,讓獵人將你放在“可推薦名單”中,從此可不時參考來自獵頭公司的機會。

3. 定期更新履曆表

也許你搬了家、換了手機號碼,甚至轉換了工作領域,這些都可能使得“獵人”與你失去聯絡。雖然獵頭公司各自有一份更新人才資料庫的做法,然而你每

主動更新一次,可以加深對方的印象,等於是在提醒對方:“目前有合適的工作

可推薦給我嗎?”尤其是轉換工作領域者,例如:原本從事的是生產管理的工作,目前轉做業務銷售。如果你沒有主動告知“獵人”,他可能還在繼續替你留意生產管理領域的工作呢。

4. 成為“獵人”時常征詢的“人脈”

擔任財會經理的蔡小姐就是在和“獵人”接觸過幾次後,深切地感受到對方的誠懇。由於對該公司的信賴,蔡小姐也很願意在有合適機會時將友人推薦給“獵人”。由於時常保持聯絡,因此有好機會時,“獵人”總會先問問蔡小姐有沒有興趣。在漫長的工作生涯中,如果有機緣能夠和“獵人”建立長期的關係是最理想的。

把“要我做”變成“我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