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與專的辯證法(1 / 2)

《狂人日記》reference_book_ids":[7163994704294448159,6992925677347408903]}]},"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說到讀書方法,魯迅先生一向是非常推崇博覽群書的。1934年,他曾向青年讀者介紹說,從童年時代起,他就養成了一個良好的讀書習慣,書在手頭,不管它是什麼,總要拿過來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讀幾頁內容。魯迅的這種讀書方法,直到去世前都是如此。

在魯迅看來,這樣隨便翻翻,有開拓視野、啟迪思路、增長知識等諸多好處。因之他閱讀範圍甚廣,可說是博覽群書。早在南京求學時,魯迅除專注於課堂學習之外,課餘還廣泛瀏覽各類書籍,有生理學的、農學的、繪畫的,也有中國古代的野史雜著、古典小說、戲曲,還有外國的翻譯小說。魯迅的藏書,可說是一個琳琅滿目、豐富多彩的知識寶庫。在這個寶庫中,包羅了人類精神財富的精華:有馬列主義的經典著作和馬克思主義方麵的其他著作,各種各樣的政治書籍和理論書籍。即使作為哲學另一蹊徑的佛學和美學,在他的藏書中也占有相當的比重。此外,還有大量的自然科學方麵、藝術方麵、社會學方麵、文物考古方麵的書籍。當然,在文藝方麵,其藏書就更多了。據不完全統計,魯迅的藏書現在還保存著的,竟達3800多種,12000多冊,此外還有5000多張碑拓片。而這些書,絕大多數又都是魯迅翻閱過的。

如果對魯迅的博覽式閱讀方法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幾個方麵:

一是博采眾家之長,不專看一家之書。魯迅先生從小就受中國古典文學的熏陶,七八歲時就讀了諸家名著。成年以後,更是廣泛涉獵。所以,從先秦、兩漢到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以及近代的名家名作他幾乎無所不讀,無所不詳。光是先秦兩漢和魏晉南北朝,他所研讀的作家就有:孔子、老子、孟子、莊子、韓非、宋玉、司馬相如、司馬遷、劉向、楊雄、蔡邕、孔融、曹丕、曹植、嵇康、陶淵明、鮑明遠、陸機、劉勰、昭明太子,楊銜之等,其中有好些作家是他重點研究,並且作過精辟評價的。

二是不隻看本專業的書,還要多看看本專業以外的書。魯迅不僅是文學家,而且也是藝術、曆史、哲學家。他不僅對社會科學有高深的造詣,而且對自然科學也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學習和研究。如果從魯迅的知識結構著眼,他的世界是這樣的空間宇宙:曆史、社會、文學、自然科學。他的成績主要在文學上,文學集中地表現為“果”,而魯迅的曆史知識、自然科學知識、社會學知識則主要表現為“因”,他的自然科學知識,豐富了他的文學創作。比如,他的小說《狂人日記》依仗了許多的醫學知識,他的雜文用的自然科學知識就更是廣泛。人們稱魯迅的作品是活的“百科全書”,知識的“萬寶山”,是一點也不為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