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的成功,確立了中國的大國地位。

1971年,聯合國恢複了中國的合法席位。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從大洋彼岸來中國訪問。

1974年,鄧小平出席第六屆聯大特別會議,新中國的領導人第一次名正言順地站在聯合國的講台上發言。

毫無疑問,這一切都與“兩彈一星”的成功有很大關係。

但是,中國“兩彈一星”成功後,很長一段時間,國際上一直有人猜測,原子彈是由外國人幫助中國搞的。尤其提到了曾經參加過美國曼哈頓計劃,並於1948年和丈夫一起來到中國的女物理學家瓊·辛頓,也就是後來的寒春。說她參與了中國的原子彈工程。

1971年,美籍華人、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輾轉來到北京,在首都機場迎接他的,是他最想見的摯友鄧稼先。兩位闊別了二十多年的好友再度見麵,他們彼此深情地凝視著,童年的友誼,少年時代美好的交往,1949年在美國分手以後內心深處連綿的牽掛,使他們思潮湧動,感慨萬千!

楊振寧在北京的日子,因為鄧稼先的陪伴,顯得豐富而實在。但他並不知道,因為迎接他,周恩來親自點名,鄧稼先才從大西北的“學習班”給放回來的,此前他和一些著名的科學家已經被“關”了四個月,接受所謂的批判和教育。

十多年的辛勤,十多年的付出,十多年承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鄧稼先過早地有了白發,與楊振寧相比,他顯得蒼老疲憊。由於嚴格的保密規定,他隻能告訴好友,自己在京外的一個單位工作。而楊振寧曾經從國外的一些資料上看到過,鄧稼先參與了中國原子彈的研製。他很想問個明白,但是他不想唐突,他一直克製著自己的這種衝動。

結束在北京的行程,楊振寧要去上海,臨登機前,在停機坪柵欄口,他突然回身對相送的鄧稼先說:“我在美國聽說,有一個叫寒春的美國人曾經參與中國原子彈,這是真的嗎?”

鄧稼先頓時愣了。他不知道該怎麼回答,說沒有,你怎麼知道的?那不就暴露自己的身份了嗎,這樣也就違反了保密紀律;如果說不知道,可是兩人幾十年情同手足的交情,他又怎麼能欺騙老朋友?情急之下,他隻好說:“振寧,你先上飛機吧,這事以後你或許會知道的。”

從機場回來,鄧稼先把這個情況向領導彙報了。一直彙報到周恩來那兒,周恩來明確指示:“可以讓鄧稼先如實告訴楊先生,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

上海錦江飯店宴會廳,上海市政府為楊振寧舉行歡迎酒會,席間,一位工作人員走到楊振寧身邊,遞上一個信封,說是北京派專人緊急送來的,是鄧稼先先生寫的。

楊振寧本能地一愣,接過信封,撕開。鄧稼先信中寫道:“振寧:你好!上次你問的問題,周恩來總理讓我如實告訴你: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

楊振寧讀著信,眼睛一下子濕潤了。他起身去了盥洗室,熱淚盈眶的他低下頭,擰開水龍頭,捧起一捧冷水,捂住眼睛,捂住臉……

後來楊振寧回憶說,當他看到鄧稼先信上說的“全部是由中國人自己研製的”這句話,怎麼也控製不住自己的情感,淚水奪眶而出,他去盥洗室洗臉,借以掩飾自己……

1999年,美國的“考克斯報告”說,中國的核研究是偷竊了美國的技術。錢三強當年有先見之明,他讓研究人員將每個研究課題都寫成總結報告,用國家科委的名義印成內部文章和報告,共69篇,這成為足以證信的科學文獻,使“考克斯報告”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