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毛澤東也不希望與蔣介石翻臉。他認為,“現在我黨的力量可以起半決定作用”,應持“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態度”處置形勢。基於這種判斷,他當然可以獲得一張一弛的從容。

蔣介石對共產黨策略改變有什麼反應呢?河北三戰,他折進去兩萬多人,盡管是後娘,他也不能不心疼。朱德這樣評價過蔣介石:“他就怕一個東西,怕力量。你有力量把他消滅得幹幹淨淨,他就沒有說的。”1945年,周恩來在回顧國共關係時曾說:“朱懷冰被消滅完了,蔣介石從來沒有提過這個事。”有仇必報的蔣介石,竟把打碎的牙齒咽下去了?這可能嗎?

可能。一方麵,他這時變得異常務實了。華北地區,八路軍比中央軍強大,閻錫山等地方派已和共產黨講和,仇怎麼報?共產黨近來的行為表明,他是要在中國弄出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麵。華北地區現狀已無可改變,提說這些敗仗幹什麼?國際形勢又變化了,蘇德訂了條約,日本人就不能不防蘇聯,這樣,和日本實現停戰的可能就存在了。如果和日本停戰,兩股力量合剿共黨,要不了一年,赤禍就要根絕了。在實現這一目標前,暫時忍下這口氣吧。另一方麵,華北的石友三很不給蔣先生長臉,幾個月後竟投降了日本人,蔣介石收到八路軍和高樹勳提供的石友三通敵罪證後下令將石友三就地正法。石友三的部下高樹勳素與石不合,接到密令後,將石誘至自己軍部,把石友三活埋了。日後蔣介石見周恩來怎麼提說?說共產黨打漢奸不對嗎?

所以,他隻能把兩萬多人被殲的事“忘掉”。仇恨暫埋起來再謀他略了。

華中地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華東的江浙,在現代戰爭中,更是要地中的要地,雖然在抗戰之初,它們就落入了日本人之手,但蔣介石還是不能容忍共產黨染指。江浙滬曾作為蔣介石的根基,使他完成了形式上統一中國的大業,他不能失去這塊風水寶地。如果英美介入中日戰爭,江浙沿海又是登陸作戰的最佳地域,他無法想像共產黨的軍隊迎接掛著星條旗的航空母艦會是什麼情形。抗戰之初,他將這裏劃為第三戰區,自兼戰區司令,後又讓親信顧祝同坐鎮指揮。日本人當然也很重視這一地區,他們不能把懸在心口窩上的定時炸彈視若無物。自占領南京後,日軍多次在這一地區進行掃蕩作戰。到了1939年,國民黨軍第三戰區因在敵心髒地區,補給困難,實力大減,日本人占領武漢後,也從這一地區抽出大量兵力移向西南,因此,這裏就出現了“空隙”。1939年9月,新四軍第四支隊開進皖東。蔣介石得到這個消息,即令四支隊回撤。理由當然很充分:不能擅自移防它地。

既然來了,哪能隨便就走?皖東離日軍更近,抗日有什麼罪。蔣介石動真格的了,密令皖東程汝懷部對進入皖東的新四軍“按匪論剿”。然而,到1940年2月,皖東新四軍仍得到較大發展。2月27日,蔣介石再令在長江下遊及淮河流域的新四軍統統撤回皖南。1940年3月5日,中共中央書記處電示胡服:“對蔣的撤離命令一概置之不理”。

當然,這種命令隻能對內傳達。對外,還是要講點策略。4月4日,葉挺、項英致電重慶軍令部稱:江南狹小,渡江困難,且兵士多為江北土著,都不予南調。4月11日,新四軍政治部主任袁國平赴上饒同國民黨第三戰區談判。

顧祝同對江北部隊南調問題寸步不讓,最後向新四軍發出通牒:如不立即南調,即以抗命論罪。項英再讓袁國平去見顧祝同,稱部隊南調須經延安同意,要給個期限,目前江北李品仙正拚命逼我,部隊怎麼南去?

毛澤東得知這一情況,異常謹慎起來。皖北、皖東等地至關重要,北可支持華北八路軍,萬一蔣介石痛下殺手,南北可以照應;南可支持江南新四軍。扁擔可斷不得!然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皖蘇地區,新四軍仍是弱旅,發生大規模衝突,亦無勝算。權衡得失,毛澤東決定冒一冒險。4月20日,他致電項英:蔣、顧陰謀是想把新四軍江北、江南部隊全部陷死在蘇南敵後狹小區域,以求隔絕八路軍新四軍之聯係,以求適當時機消滅新四軍;皖北、皖東……是消解國民黨消滅新四軍之陰謀的重要鬥爭地區;……現在和將來,江北部隊均不能南調,這些部隊南調,不會對江南部隊有幫助,而隻使江南部隊更孤立更困難。故日前對顧祝同可用各種辦法借口延擱之。”兵者,詭道也。毛澤東賭的是蔣介石暫時不會發起全麵進攻。因此華北、江北、江南連成的“長蛇陣”不能斷。項英接電後,最後和顧祝同達成初步協議,把江北大部新四軍問題推給蔣介石解決。

八個月後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最早的緣由即存在國共雙方這一次智鬥中。

4月16日,重慶軍委會副參謀總長“小諸葛”白崇禧上書蔣介石,提出更老辣、更徹底的妙計。白崇禧認為共產黨擴張勢力用心深遠,而在抗戰之現階段,斷然處置則投鼠忌器,但若聽之任之,將來恐成大患。他建議於適當地帶劃定第十八集團軍作戰區域,再將新四軍編入十八集團軍戰鬥序列,令其集結至一個區域內,授以攻敵任務,指定攻擊目標,這樣就可以限製其活動範圍,如其抗命,就可繩之以法。

蔣介石接信大喜,忙令軍令部整出方案研究。幾天後,軍令部的四種方案擺在蔣介石的辦公桌上。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一案:變更戰鬥序列,將十八集團軍和新四軍劃入冀察戰區,任朱德、彭德懷為戰區副總司令,令兩軍全部開至舊黃河故道以北地區。這時候,蔣介石真後悔當時改編共產黨南方遊擊隊時,太過匆忙,那時多給幾十萬開拔費,哪裏會有今日華中、華東遍地開花的新四軍!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如此案實現,就任你共產黨自由發展吧!隻要你們的勢力隻在華北,一切都好說。你們真有能耐,滲透進東北,和日本人談判更有利了。問題在於這一方案太一廂情願了,毛澤東和他的夥伴們肯定不會答應。

此時,毛澤東的新的發展戰略剛剛運行三個月,不能不作兩手準備。華中地區新開辟的根據地的群眾還沒發動起來,擴軍計劃剛剛開始,政權尚未建立,隻能智取,不可力敵。最可寶貴的是時間,而談判恰恰能談出時間。現在,汪精衛的偽政權也建立起來了,蔣介石又提出劃界,可談的東西很多嘛。

毛澤東表態道:“劃界可以,要爭取劃界,我們不超出界外,避免同國民黨引起更大的衝突,以減少國民黨的恐懼情緒,爭取抗戰時間延長。”他心裏把這個“界”劃在哪裏?天機不可泄漏!我們耐心等著瞧吧!

5月下旬,毛澤東決定還是派中共談判“第一高手”周恩來前去重慶,盡管他很想再和周恩來多在一起工作一段。3月底周恩來回到延安,4月裏,新四軍的事占據了毛澤東大部分時間,他竟找不出時間和周恩來深談一次!可是,這次談判又至關重要,王明、博古不能擔此重任,隻有打周恩來這張牌!毛澤東不無遺憾地送周恩來上路了。周恩來剛走兩天,日本同盟社播出這樣一條消息:“毛澤東於5月20日在甘泉逝世!”5月21日,新華社不得不發消息辟謠。日本人出此下策,表明他們不得不重視陝北窯洞裏這個高高大大的中年人了。

就在新華社辟謠的當天,周恩來返回了重慶。6月4日,他去拜會了正為湖北戰事忙得焦頭爛額的蔣介石。

據《周恩來傳》披露,周恩來在蘇聯治傷傷愈回國後體重比出國前增加了八磅,對比之下,蔣介石顯得憔悴不堪。

“我沒有很多時間,”蔣介石說道:“日寇這次進攻是近兩年所沒有的,你們不能再鬧了!”

周恩來謹慎地說:“我們也很希望時局好轉,有人故意把事情弄成這樣了。中共是要發展,可並不是要超過國民黨,說我們要獨霸,更是天大謊言,我們前一階段主要是在淪陷區與汪精衛爭群眾呀。校長,我們一直是抗戰的,一直是擁護和愛戴你的。我們所反抗的,隻是反共、溶共、剿共的行動。”

蔣介石十分委屈道:“那個《防止異黨活動辦法》,我並沒有批準,我也從未看到其它所謂的反共文件。一年多來,華北、華中發生的事端,哪一件不是先由你們引起的?恩來呀,我對你們,可謂不薄,你們應該對得起我呀!軍事上,隻要你們服從命令,一切都好商量。你看著,我的軍隊是怎麼與日本人作戰的,前幾天,張自忠戰死了。陳部長說你們延安無一傷兵,那是一時激憤所致。張自忠是集團軍總司令,如今也戰死了,你們要對之反省。”

周恩來不屈不撓道:“八路軍和新四軍一直在和日軍作戰,我們隻有一個集團軍司令,校長隻要翻翻戰報便可知道,十八集團軍至少在起著三個集團軍的作用,它牽製了日軍四個師團的兵力。在華日軍不過有二十二個師團,我們抵抗了六分之一強。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們該有三十幾個集團軍,該反省的不是我們。”

蔣介石冷笑著擦了擦眼淚,“恩來,你們現在號稱有二十幾萬八路軍,可是,自忻口會戰後,你們打了什麼像樣的仗?你們殲敵一個小隊,我就要通令嘉獎,對你們能算不愛護?可是,你們的做法,很難不讓別人說三道四。日蘇如今又和解了,華北日軍又要南移,如果你們再不行動,怎麼向國人交待!”

周恩來很想再換個話題,還沒想到說什麼,看見陳布雷進來了。陳布雷報告說:“敵39師團昨日攻陷宜城,下個目標很可能是宜昌。”

蔣介石拿起軍帽對周恩來說:“宜昌是重慶門戶,如果宜昌被占,後果你是知道的。我要去指揮作戰了。還是那句話,隻要服從命令,一切問題都好解決。具體問題,你找何部長商定。”

周恩來無言地站著,看著蔣介石匆匆離去。

八路軍在華北每日都在向日軍發起攻擊,據日軍統計,1939年9月,華北每天平均有42次交戰,日軍每日戰死15人,傷35人。然而,這種戰果實在不起眼,根本不能作為高層談判的證據。日後八路軍發起長達三個月之久的“百團大戰”,與國共和談大有關係。

其時,蔣介石左手在和日軍作戰,不能說他不是真打,張自忠戰死足以證明戰爭之空前激烈,然而他的右手又在做著和日本“和平”的工作。1939年,日本因國內、國際矛盾困擾,曾提出有裁軍計劃。這個計劃裏,打算把在中國關內作戰的八十五萬人,分三年裁減至四十萬。而此時,國民黨軍隊已發展到近五百萬。因此,日本這個裁軍計劃能否實現,不但取決於內部主戰派的態度,而且還要看蔣介石的態度。這樣,導致汪蔣合流的計劃就出籠了。我們知道,蔣介石早有“和日”打算,雙方一拍即合。1939年12月27日,宋子良和日方代表舉行了第一次會談。宋子良提出的意見裏有這樣一條:“請日本相信國民政府會鎮壓共產黨的抗日行動。”

宋子良何許人也?宋慶齡、宋子文、宋美齡的胞弟,蔣介石的小舅子!由此可以看出,蔣介石和日本人也是真想“和平”,同時又表明此事的絕對機密。1940年2月,蔣介石通過宋子良向日本提出八項和平原則。3月8日至11日,宋子良和日方代表在香港進行了四次極為機密的會談。宋子良離開重慶時,蔣介石這樣吩咐道:“必須得到日軍撤兵保證;明確日本方麵的和平條件;在絕對秘密中進行會談。”

這四次會談,日本的條件很強硬:要蔣承認滿洲國,承認汪精衛政府,並在《和平意見》書上簽字。蔣介石當然不敢答應。蔣的代表在談滿洲問題時,曾發這樣一番千古怪論:“滿洲國獨立,在中國人眼裏,就像是妻子和奸夫私奔了。你們逼迫中國政府出字據承認滿洲國,就好比逼本夫出字據正式承認妻子和奸夫是合法婚姻。如今,本夫已經默認,出不出字據,有什麼關係呢?西方各國不是都有事實婚姻的說法嗎?”

在香港,雙方的買賣沒談成,但是,也沒談崩。就在周恩來見蔣介石的當天晚上,日蔣雙方談判的原班人馬從香港移到了澳門繼續會談。中方代表陳超霖出示了有蔣介石簽名,蓋有重慶軍委會大印的介紹信,日方代表出示了參謀總長簽發的委任狀。這次密談,中方代表稱:“中國共產黨預感到和平到來時,國民黨將立即企圖發動剿滅共產黨的戰爭,因而企圖在中國的抗日戰爭中盡可能擴張勢力。因此,國民黨各要人於香港會談後,對防共方針的意見愈加一致。蔣委員長也派了幾名有魄力的軍政要人到西北,防止共產黨的反抗,中國的防共對策已開始逐步實行。我們得悉,反對和平的急先鋒馮玉祥及其它將領,已於5月28日商定,他們也有和平的意思,日本的條件如不苛刻,他們亦不反對和平。”

麵對《今井武夫回憶錄》裏這段文字,我們不能不再驚呼一聲:天呢!如果日本的條件不是那麼死板,蔣介石和日本達成了秘密協定,共產黨處境將何其險惡!就在這次會談中,雙方談定下一步進行阪垣陸相、蔣介石、汪精衛三巨頭會談,解決全部問題。鄧小平在《迎接1941年》一文中指出:“從整整一年中,我們看到,投降危險沒有一天不威脅著我們的民族。這固然是由於日本誘降政策,和英、美利用中國隨時準備犧牲中國的影響;更主要的還是由於國內一部分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動搖和親日派沒有受到致命打擊。”英、美各國近百年來,什麼時候把中國當一回事過?從得失出發,難道就不允許共產黨未雨綢繆,作自衛的準備嗎?共產黨胸懷根治中國痼疾的良方,到了1940年,仍沒走出孤力無靠的困境!

共產黨的領袖們手裏當然沒有掌握蔣介石和日本人勾搭的鐵證,隻是感覺到了這是個真實。當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他們閱讀到那些觸目驚心的文字時,他們會有什麼感想?曆史留下的是他們這樣的足印:兩個月後,他們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百團大戰”,殲敵兩萬餘。在史書裏,我們看到這樣的文字:“百團大戰的不足是過早暴露了實力。”延安整風時,彭德懷因發起並指揮“百團大戰”受到諸多非難。這些非難中,有這種說法:彭發動百團大戰沒有請示毛主席。為此,彭德懷辯解過:我在戰役構想之初就向中央報告過。毛澤東對這一點保持緘默。當我們知道蔣介石準備在對日停戰後即剿滅共產黨的時候,也就獲得了對“百團大戰”前前後後風波的另外一種認識。彭德懷沒錯,“百團大戰”給華北日軍以重創,打出了八路軍的軍威,激發出了敵戰區人民抗日的空前熱情,增強了抗戰必勝的信心。毛澤東默許對彭德懷的批評、責難也沒有錯,“百團大戰”後,日本人連續在華北發動“治安作戰”,八路軍的發展在很長一段時間受到抑製,蔣介石隨即下定了消滅新四軍的決心。

讓我們回到談判桌上吧。

6月14日,周恩來向國民黨正式提交了全麵解決兩黨關係的具體方案。該案除堅持邊區為二十三縣外,仍堅持十八集團軍擴為三軍九師,又提出將新四軍編為七個支隊。7月2日,國民黨方麵提出複案,要求十八集團軍及新四軍在接到命令後,於一個月內全部開到河北。

共產黨當然不會同意。

7月中旬,國民黨方麵決定以中央提示案方式向中共表明最後態度,力圖使中共妥協。該案較前案略有讓步,把八路軍、新四軍戰區擴大到察哈爾、魯北和晉北,但卻取消了冀察戰區設置,取消中共獨立指揮權,仍堅持十八集團軍隻許擴編至三軍六師三個補充團,新四軍擴編至兩個師。

7月27日,周恩來攜“中央提示案”回延安研究。8月25日,他帶著中共中央新案經蘭州飛到重慶。此案在邊區名稱上作了讓步,同意改為陝北行政區,因為這個問題純屬形式,用不著計較了。擴軍問題也略作讓步,把十八集團軍原要求的甲種師改為調整師,新四軍七個支隊改為三個師。要求改組冀察兩省政府,省政府主席由中共保薦;請求把華北五省作為十八集團軍和新四軍的作戰地區。周恩來到重慶後,接連走訪白崇禧、陳立夫、張治中等高級官員,詢問實現中共目標的可能性。白、陳、張的態度很曖昧,周恩來便知這輪談判前景不容樂觀。

8月28日,周恩來硬著頭皮去見蔣介石。

此時,蔣的“和平特使”宋子良正在香港和日方代表談判,蔣的態度異常強硬。

蔣介石聽完周恩來的口頭說明後,當即道:“各地遊擊隊仍留原地作戰,那就等於新四軍主力仍留在華中。按編製,新四軍隻有四個支隊,其它都屬遊擊隊。我的意見是,要走,全部都走,遊擊隊留在華中,也可以,但要全部交給第三戰區指揮。你們的部隊如不全部開至黃河北岸,別的問題就不要談了。”

周恩來答稱:“校長,冀察兩省,地區狹小,我們五十萬部隊在這樣地域,別說作戰,就是生存也無法保證呀。”

蔣介石根本聽不進去,“會有辦法解決的。現在的形勢是,如果你們有誠意抗日,聽我的命令,則抗戰必勝,否則必敗無疑。”

周恩來知道再說無益,轉而去找何應欽。

何應欽也很幹脆:“除非你們改變方案。”

周恩來想:國共和談,仍是拖延,全麵解決不可能,不如提個新案與他們周旋吧。9月5日,他提出了三條新的解決軍事衝突的辦法,談判繼續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