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北極行動”,諜報戰波詭雲譎(2 / 3)

吉斯克斯陰森地笑了笑說:“不,上尉先生,你怎麼能不顧事實地說她沒有罪呢?她為你提供了發報場所,甚至和你一起工作,難道說沒有罪嗎?根據占領區治安法,她和你一樣,都是要被判處絞刑的,或者是將被押往東方的某個集中營,比如達豪,甚至還有奧斯威辛!”

聽到從吉斯克斯嘴裏蹦出來的血淋淋的地名,吉斯克斯臉上一片蒼白。這時,勞威爾斯又聽到吉斯克斯陰險地說:“不過,由於這位姑娘年輕而又漂亮,所以我們並不想馬上把她送到那種地方去。我手下的這幾位兄弟都想同她玩玩,尤其是想當著你的麵……如果你再要保持沉默,我隻有同意他們的請求了……”

“好吧,我樂意效勞。”勞威爾斯終於受不了了。為了自己的女朋友,他隻好委曲求全。他聲音低沉地說:“我答應你們的要求。不過,我有個條件,你們得馬上釋放我的女朋友!”

“這好辦,現在就可以當場釋放。”吉斯克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還有,你們還必須保證從倫敦回來的每個荷蘭人的生命安全。”勞威爾斯想了想,又提出了一個條件。

這次吉斯克斯卻沒有那麼快答應了。他隻是說這事他說了不算,但是答應向自己的上級彙報。

吉斯克斯和勞威爾斯之間的這筆交易終於成交了。吉斯克斯成功地控製了勞威爾斯,順利地完成了“北極行動”的第一步。

第二天上午,在吉斯克斯的授意下,勞威爾斯的第一份假情報傳到了倫敦秘密情報局總部,內容是關於德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地區的兵力部署情況。在這封電報中,吉斯克斯還向上級報告了自己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不過,讓吉斯克斯做夢也沒有想到的是,勞威爾斯在向倫敦發報時竟然巧妙地向倫敦總部發出了警告——因為派遣他來荷蘭之前,倫敦特別委員會同他約定,發回倫敦的所有電報中的第16個單詞必須故意拚寫錯誤,以此作為安全保險的標誌。如果倫敦接到的電報中的第16個單詞的拚寫是正確的,那就意味著這份電報有詐,或者是發報人發生了意外。勞威爾斯就按照這個約定,在給英國倫敦總部發電報時,把每一個單詞都拚寫得準確無誤。勞威爾斯確信倫敦總部的那些情報官們看到這份電報後,能讀出其中的危險。

然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倫敦總部收到這樣一份有明顯警示暗號的電報竟然毫無察覺,那些情報官們好像根本就不記得,有過那樣一種約定,沒發覺勞威爾斯已經發生了意外,而是一如既往地按正常情況同他聯係。就是這種疏忽大意,釀成了大錯。

三天後,勞威爾斯收到從倫敦總部發來的電報,報文說“將派彼得·道倫上尉攜電台空投入荷,協助你工作,請按規定信號做好接待準備”,並且詳細地列出了空降地點、時間、聯絡信號和接頭方式。

當電文從勞威爾斯的筆下譯出時,他的手都在發抖。這並不是糊弄德國人的虛假電報,它的真實性無可懷疑。那個馬上就要空降到荷蘭的彼得·道倫不僅是他的好朋友,而且還是和勞威爾斯一起同期接受報務訓練的同學。眼看著他也要同自己一樣,落入納粹德國人的魔掌,勞威爾斯能不擔憂嗎?勞威爾斯心急如焚,但又束手無策,隻有老老實實地把這份譯好的電報交到吉斯克斯手中。

吉斯克斯見到這份電報後,不由得一陣狂喜。眼看又有一名英國特工自投羅網,他能不高興嗎?他馬上命令手下按照電報上的內容分頭行動,準備活捉彼得·道倫。

海牙近郊有一個斯丁威克鎮,鎮旁有一塊平坦的荒地,荒地連著一片茂密的森林。這就是那封電報中事先規定的空投地點,一切都按正常的程序在進行。此時,正值午夜十二點,在這片荒地上,三隻分別包著紅、藍、白三色布的手電筒射出三道強光,劃出一塊標誌明顯的三角形空降場地。吉斯克斯帶著一幫德國士兵隱藏在周圍的叢林中,勞威爾斯也在其中。不一會兒,一陣飛機的轟鳴聲由遠而近,沒過多久,夜空中出現了幾個小黑點,向三角地帶的中心飄落。首先著陸的是幾個箱子,最後一頂降落傘下吊著的是一個人。勞威爾斯知道,這個馬上就要著陸的人就是彼得·道倫。他真的不敢走出那片埋伏的叢林。但是吉斯克斯和幾個德國兵反抓住他的手,押著他向前走去。彼得·道倫平安著陸了。他一邊收傘,一邊向來人親切地打招呼:“你好,勞威爾斯,你幹得真不錯!咱們可又在一起了。”

二戰期間英國情報機構使用最廣泛的無線電收發報機

但是勞威爾斯卻一直沒有作聲。正當道倫要上去擁抱自己的戰友時,幾支烏黑的槍口對準了他的胸膛。道倫不由得驚叫一聲:“勞威爾斯,你這是開什麼玩笑!”

還沒有等道倫說完,吉斯克斯一揮手,幾個德國兵一擁而上,將道倫綁了起來。就這樣,彼得·道倫成了吉斯克斯的第一個俘虜,也是 “北極行動”後的第一個戰利品。

從此以後,同樣的情形接連不斷地重複。一批又一批攜帶電台的盟國情報人員和大量的物資被空投到荷蘭,吉斯克斯也一次次照單全收。事後,吉斯克斯還命人將所得到的各種物資和經費一一登記造冊。

為了保證“北極行動”的順利進行,吉斯克斯略施小計,經常命令勞威爾斯給英國情報機構施放煙幕,把一些情報發給倫敦英軍情報機關。那些情報大多都是他虛構的,即使是真有其事,也是無關痛癢的“馬後炮”,這對英國情報機構來說不僅沒有任何價值,還對英軍作戰方案的製定產生一種戰略誤導。比如有一次,一個德國占領軍上校暴病身死,吉斯克斯一麵嚴密封鎖消息,一麵卻指示勞威爾斯向倫敦報告,說是荷蘭地下抵抗組織殺死了德軍的一名高級軍官。為了配合這種假情報,第二天,吉斯克斯假戲真做,煞有介事地在荷蘭的多家報紙上登出一則假消息——倫德爾上校不幸以身殉職……為了騙取英國人的信任,吉斯克斯可謂是費盡心機。有一次,他派人炸沉了鹿特丹港的一條已經報廢了的德國空貨船,然後又指示勞威爾斯向倫敦報捷,說是英國情報機構的人幹的,結果英國情報機關馬上發來嘉獎電獎勵那些“有功人員”。吉斯克斯利用這個機會,命令勞威爾斯再向倫敦發報,要求總部再多增派人員,再多撥活動經費和軍用物資來。

吉斯克斯通過這種手段,使“北極行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收獲越來越大。沒有多長時間,他就控製了荷蘭地下組織的14部電台,不斷地向英國情報機構發送各式各樣的情報,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把英國情報機構騙得團團轉。同時還捕獲了所有空降到荷蘭的盟軍情報人員和武裝人員,幾乎破獲了荷蘭當時所有的地下抵抗組織。

麵對吉斯克斯陰險的“北極行動”的屢屢得手,作為一名英國情報人員的勞威爾斯,真是心急如焚。因為吉斯克斯的這種陰謀,完全是借自己的手實施的。自己已經不自覺地成了德軍情報機關的幫凶。為此,勞威爾斯深受良心的譴責,痛不欲生。於是,他冒著被槍斃的危險,一次又一次地在發報時加上一些起到警示作用的信號,希望倫敦總部能夠發現異樣。但是,勞威爾斯的努力並沒有成功。每次發報時,那些德國情報人員就坐在他身邊監視著他的一舉一動,隻要一見報文有異樣,就立即按下開關施放幹擾,並且把勞威爾斯關到隔壁的房間裏暴打一頓,讓他吃盡了苦頭。盡管如此,勞威爾斯卻始終也沒有放棄這種努力。他始終相信,隻要自己的報警信號發出去了,倫敦方麵一定會識破德國人的陰謀。

有一次,勞威爾斯趁那個監視自己的德國人不注意,在一份報文中又插入了一些不易發現的虛碼,向倫敦總部發出了警告信號。但是讓勞威爾斯沒有想到的是,倫敦那邊仍然麻木不仁,事後一切都沒有改變。勞威爾斯絕望了,他沒有想到有口皆碑的英國情報機構,竟然是如此徒有虛名!

讓勞威爾斯更沒有想到的是,不僅他冒著生命危險發出去的那些報警信號始終沒有引起英國情報機構的警覺和重視,就連後來他的戰友彼得·道倫曆盡千辛萬苦、九死一生逃回倫敦,當麵報告了荷蘭的失誤,都沒有引起情報局那些頭目的重視。

彼得·道倫自從被德國人抓捕之後,就一直被關押在一個叫哈倫的監獄裏,和那些空投到荷蘭後被德軍抓捕的英方人員關押在一起。

哈倫是荷蘭第二大城市鹿特丹港口附近的一個小鎮,位置相當偏僻。德國人入侵後,這裏的居民大多數都遠離故土,流落他鄉了。德軍就在這裏設立了監獄,關押那些被抓捕的荷蘭地下抵抗組織成員、盟軍的戰俘和空降到荷蘭的英軍情報人員。道倫被關押在哈倫監獄之後,由於他拒絕與吉斯克斯合作,又在監獄裏常常領頭聚眾鬧事,結果被單獨關押在四層樓頂層的一個單人牢房裏,吃飯、用水都是由德軍看守送進來,並且不許到樓下的院子裏和其他囚犯一起放風。

那天晚上,道倫著陸後被捕的一刹那,就明白勞威爾斯出事了。在後來被捕的人中,他又發現了許多熟悉的麵孔。道倫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心想必須立即通知倫敦。

但是,怎樣把消息傳出去呢?房內有一根自來水管通樓下房間,並且他的報務班同學、英軍中尉霍姆斯就關在樓下。於是,道倫就準備通過這根水管來傳遞消息。一天晚上,道倫找了一根小木棒,有規律地敲擊著那根水管,就像在發報機上敲擊鍵盤一樣。可是接連敲了幾下,樓下都沒有反應。但是他並沒有不灰心,又重複這個動作,繼續接著敲。終於樓下有了回聲。道倫知道,受過報務訓練的人對長短有序的敲擊聲會有一種職業的敏感,他決定和霍姆斯玩一次電報遊戲。

“我是道倫,請回答!”道倫用莫爾斯電碼給霍姆斯發報。

“我是霍姆斯,我是霍姆斯!”霍姆斯在樓下應答。

道倫興奮極了,他揚起木棒,繼續發報:“速通知倫敦,我已被捕,所有的潛入人員都被扣押,電台控製在德國人手裏!”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情報通過霍姆斯之手,七轉八轉竟然傳到了倫敦。可是英國秘密情報局的特別行動委員會得到這個消息後,卻是將信將疑,不知這個情報是真是假。他們給勞威爾斯發出一份電報進行試探。電文要求荷蘭地下抵抗立即組織炸掉科特威克電台的發射塔,並指定要彼得·道倫帶隊指揮。特別行動委員會當時認為,如果德軍的電台發射塔沒有被炸,就說明勞威爾斯和道倫等情報人員的確是被捕了,就可以證明通過霍姆斯傳來的這份情報的內容是真的。那麼,今後他們隻有以另外的方式同荷蘭方麵聯係。

當勞威爾斯把這份電報譯出來之後,非常高興,因為他知道倫敦方麵已經開始懷疑了。他把電報給吉斯克斯看了。吉斯克斯當然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但是設在科特威克的電台一定是不能炸的,因為它是德國海軍與在大西洋活動的德軍潛艇進行指揮聯絡的主要通信工具,這樣昂貴的代價他付不起。但是,吉斯克斯最後還是想出了辦法,他要勞威爾斯以道倫的名義回電說:“襲擊計劃近日內實施,請靜候佳音。”

四天後,由德軍控製的荷蘭報紙登出一則消息:“昨晚,一夥武裝分子襲擊了科特威克電台,但被守軍打退,襲擊者中有三人被擊斃,其中一名是這次襲擊行動的指揮者彼得·道倫。”與此同時,倫敦方麵也收到了一封電報稱:“襲擊失敗,彼得·道倫上尉遇難。”——這當然是吉斯克斯的“傑作”。

不過,盡管有了報道,還有了電報,但倫敦方麵還是不放心,於是又發出一條新的指令,要求荷蘭地下抵抗組織馬上開辟一條從荷蘭經比利時、法國到西班牙的交通線,掩護在西歐境內被擊落的盟軍飛行員返回英國。不過這樣的任務對吉斯克斯來說不用犯難,因為這不會危害“北極行動”的安全,也不用付出什麼代價。

於是,在德國情報機構的幫助下,這條交通線很快建立起來了,許多落難的盟軍飛行員真的安全返回了倫敦。這條交通線的建立,讓特別行動委員會懷疑動搖了。他們最終認定,所謂來自道倫的情報都是蓋世太保的反間計,從此對這方麵的情報一概不予以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