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瞞天過海,“霸王行動”大功告成(3 / 3)

事實證明,利用克萊默來證實美國“第1集團軍”的策略是十分聰明和重要的,因為有誰會懷疑一位榮獲過鐵十字獎章的德國裝甲兵上將、一位對希特勒絕對忠實的人物呢?

按照“衛士”計劃的總體設計,盟軍還在地中海區域實施了代號為“齊柏林”的欺騙行動。這一行動旨在送出以下信息:即應斯大林要求,盟軍同意推遲對歐洲的進攻,轉而首先進攻巴爾幹半島,以迫使希特勒的盟友退出戰爭。信息表明,盟軍將同時從幾個方向發起登陸作戰——英軍從克裏特島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美軍從南斯拉夫北部的伊斯特拉半島;波蘭軍隊則從阿爾巴尼亞。之後,它們將沿黑海向羅馬尼亞展開兩棲進攻,並收複土耳其。

在“齊柏林”行動中,大部分欺騙任務是由英國第12軍——一支像英國的第4集團軍和美國的第1集團軍一樣虛構的部隊來完成的,其主要手段同“北方堅韌”和“南方堅韌”行動基本相似:設在利比亞托普魯克的海軍無線電台模擬各種通訊信號;盟軍空軍大量增加了對巴爾幹國家和愛琴海航線的襲擊;偽造的登陸艇也不斷出現在地中海南部和直布羅陀海峽。倫敦監督處甚至雇傭了以嘴快聞名的中東印刷工來為進攻部隊印製介紹預定攻擊區域情況的小冊子。

為了欺騙行動顯得活靈活現,倫敦監督處還替虛構的登陸選定了準確的日期,隨後又以各種借口推遲了三次。其中,有一次是蘇軍要求稍晚一個月,以便他們能夠及時趕到巴爾幹參戰。

德軍似乎並未想過,“北方堅韌”“南方堅韌”和“齊柏林”計劃所宣傳的對斯堪的納維亞、加來海峽和巴爾幹半島的進攻是根本不可能同時進行的。他們已被盟軍虛張聲勢的逼真表演所迷惑,因而也像相信“堅韌”計劃一樣相信了“齊柏林”計劃。希特勒和他的情報人員一致認為:巴爾幹半島正麵臨著嚴重的威脅,所以從1944年2月起,他便再沒有向諾曼底方向增派一兵一卒,相反,4個德國精銳師,其中包括3個裝備精良的裝甲師,則從法國轉移到了東歐,以準備迎戰英美法軍的“聯合進攻”。

至此為止,“衛士計劃”已經順利實現了其掩護“霸王行動”的主要戰略目標。在諾曼底登陸日前夕,從各個渠道傳來的信息都證明“衛士計劃”取得巨大成功。5月23日,美軍在瓦爾蒙頓繳獲了一台德軍藏在密林中的車輛,車內發現了一份德軍5月份的作戰綱要。這份綱要詳細介紹了這個月內德軍的兵力部署情況。

從兵力分布上可以看出,希特勒已經根據“衛士計劃”所提供的情報分散部署了他的作戰兵力。5月30日,盟軍又通過“超級機密”破譯了一份希特勒和其日本盟友大島浩男爵的談話要點。在談話中,希特勒表示相信“堅韌”行動和“齊柏林”行動的說法,認為盟軍在地中海至少配備了80至90個師的兵力,甚至可能還有七八個空降師。他還認為,盡管盟軍的登陸地點可能會選在諾曼底,但其進攻的矛頭最終是要指向加來區域。因此,他把西線最強大的4個裝甲師抽出來作為自己親自控製的預備隊,以便能隨時增援加來方向。僅此一舉,就大大削弱了德軍在諾曼底地區的抗登陸能力,為“霸王行動”的成功增添了一枚重重的砝碼。

就在德軍統帥部及其情報機構費盡心思去追蹤那些無中生有的軍隊之時,盟軍卻已在英國秘密集結了一支約200萬人的真正進攻力量。這場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集結居然是在德國偵察機和間諜網的眼皮底下進行的,實在堪稱人類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跡。當600艘戰艦、5000隻運輸船、1萬架飛機和300萬噸軍需物資雲集在攻擊出發地時,希特勒再想改變這一切都已為時過晚了。

盡管有了“北方堅韌”“南方堅韌”和“齊柏林”這樣的欺騙行動,英國情報部門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於是在諾曼底登陸行動前夕,又精心設計了一次罕見的富有戲劇性的欺騙行動,即“銅頭行動”。這一行動在戰後曾被加上了諸多浪漫色彩,並以“蒙哥馬利的幽靈”的傳奇故事而廣為流傳。在整個“衛士計劃”中它雖然是一個有趣的插曲,但卻是關鍵的一招棋。正是“銅頭行動”最後徹底欺騙了德國人,讓他們知道了“蒙哥馬利”的行蹤。

1944年3月14日,英國特種戰委員會的副主任傑維斯·裏德中校偶然從報紙上看到了一張劇照,上麵是一名酷似蒙哥馬利的陸軍中尉,他名叫梅裏克· 克利夫頓· 詹姆斯,生於1889年,曾是一位不出名的澳大利亞演員,當時正在皇家軍樂團服役。他曾在倫敦喜劇院照了一張頭戴貝雷帽的劇照,結果被刊登在倫敦的《新聞時報》上,編者在這張酷似蒙哥馬利的劇照旁邊特地附加了一個說明:“你不要弄錯了,他不是蒙哥馬利——他的名字叫詹姆斯!”

看到這張照片後,裏德中校靈機一動,腦子裏冒出一個幾乎荒誕的點子:為什麼不讓詹姆斯扮裝成蒙哥馬利,誘使德國人加深其錯誤判斷呢?他馬上找到了艾森豪威爾,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艾森豪威爾對這一設想大為欣賞,於是這個以無名小卒扮演大軍主帥的欺騙計劃,被命名為“銅頭行動”,成為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前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欺騙行動。

1944年1月,在北非指揮盟軍擊敗了納粹德軍的蒙哥馬利回到英國,受命指揮即將展開的盟軍反攻歐洲大陸行動。英國情報機構高層立即意識到,也許從現在開始,德國特工將監視蒙哥馬利的一舉一動。倫敦監督處的官員認為,如果在諾曼底登陸前一兩天,讓蒙哥馬利出現在地中海的某地,德國人肯定會認為,盟軍不會在一周內發動登陸戰,這樣,法國諾曼底地區的德軍就可能放鬆戒備。

為混淆視聽,分散德軍的注意力,英國軍情五處就著手實施這一代號為“銅頭行動”的戰略欺騙計劃。

軍情五處找到了詹姆斯,讓他冒充英國陸軍元帥、西北歐英軍總司令蒙哥馬利,在倫敦監督處的導演下前往直布羅陀和阿爾及爾進行一次“巡視”。詹姆斯答應了。

詹姆斯外表酷似蒙哥馬利,也有瘦削的臉龐和灰白色的胡子。為了讓他達到可以以假亂真的程度,他必須學會蒙哥馬利獨特的語氣和神態。軍情五處專門安排了蒙哥馬利的貼身助手訓練詹姆斯,要他熟悉蒙哥馬利元帥的一切生活習慣、言談舉止,連吃飯時麥片粥中要不要放牛奶和糖的細節也不放過。甚至安排詹姆斯中尉與蒙哥馬利元帥生活在一起,進一步模仿和體會,直到人們無法辨別真偽為止。

蒙哥馬利

出身於演員的詹姆斯中尉果然不負眾望,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了這個任務,讓自己幾乎在每一個方麵都同蒙哥馬利元帥一模一樣。不過隻有一點例外,那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詹姆斯失去了右手的中指,而真正的蒙哥馬利元帥則以其標準的軍禮聞名。所以後來在很多的場合下,這位“蒙哥馬利”元帥一般都是戴著白手套。

一切準備就緒以後,1944年5月25日傍晚,詹姆斯裝扮的蒙哥馬利元帥在眾多高級將領的簇擁與歡送聲中,搭乘首相專機飛往直布羅陀進行巡視,然後飛往阿爾及爾。這次“巡視”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德軍統帥部認為,英國登陸部隊的司令官非蒙哥馬利莫屬,如果蒙哥馬利不在英國,盟軍就不會發起登陸作戰;二是根據德軍情報機構對蒙哥馬利行蹤的暗中監視,“蒙哥馬利”巡視可以促使其判斷蒙哥馬利目前正在非洲對部隊進行遙控指揮,從而可以牽製駐紮在盧瓦爾河以南的4個裝甲師。

當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國軍方偵察到當地一名西班牙聯絡官莫利納是一名德國納粹間諜,打算將其騙到英國受審。軍情五處認為,如果讓莫利納親眼看到蒙哥馬利在直布羅陀出現,這條情報就會很快被送到柏林。

在飛行的途中曾發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為了讓詹姆斯第二天能夠精力充沛,隨行人員給他服用了安眠藥。可是,夜間的寒冷使詹姆斯無法入睡,他悄悄起身進入廁所,將偷偷帶在身上的一瓶杜鬆子酒拿了出來。此前,裏德早已向他聲明,為保證此次任務成功,他必須戒酒。但此時酒癮發作,他將半瓶酒喝了下去。

當隨行人員找到他時,他已搖搖晃晃,站立不穩。

飛機再有兩個多小時就要到達目的地,詹姆斯卻完全處於昏睡狀態。隨行人員十分著急:如果下飛機時人們發現詹姆斯有飲酒跡象,計劃就會徹底泡湯。因為在此之前,裏德也發現了兩人的不同:蒙哥馬利憎恨煙酒,所以一向滴酒不沾,而詹姆斯則嗜酒如命。如果一個一身酒氣的蒙哥馬利走下飛機,那就會把事情搞砸了。於是隨行人員被迫采取緊急措施:將詹姆斯的衣服脫光,放在機艙通氣孔前冰冷的氣流中,讓他清醒。還對他進行按摩和拍打,使他嘔吐,同時重新給他刮臉,以便消除臉上的喝酒跡象。經過一番忙碌,詹姆斯終於清醒過來。

1944年5月26日淩晨,飛機抵達直布羅陀,由詹姆斯假冒的“蒙哥馬利”在人們的歡迎中走下飛機。隨後,一個浩浩蕩蕩的車隊將他送到總督官邸,總督伊斯特伍德親自出迎,並於當晚舉行了歡迎宴會。

直布羅陀海灣對麵西班牙的阿爾赫西拉斯是德國諜報局的前哨基地,“蒙哥馬利”的到來自然逃不過德國間諜的眼睛,於是,有關“蒙哥馬利”的消息迅速傳回了德國。“碰巧”在同一天,莫利納也被邀請到總督官邸和總督秘書議事。他被特意單獨留在一個能清楚看清前院的房間裏。當蒙哥馬利標誌性的黑色貝雷帽出現時,直布羅陀總督立刻迎上前去,配合道:“你好,蒙特,很高興見到你。”

“Rusty(伊斯特伍德的別稱),你好嗎?”隨後兩人一同走進官邸,共進早餐。幾個小時後,當總督在院子裏送別“蒙哥馬利”時,總督秘書又“碰巧”帶著莫利納走過院子。“蒙哥馬利”離去後,莫利納趕忙向總督秘書打聽有關他來訪的詳情,不勝其擾的秘書隻得“無奈”透露:蒙哥馬利正要趕往阿爾及爾。

得知這一情報後,莫利納如獲至寶,立即驅車離開。他一回到家裏,就撥打了一個緊急電話,將這些信息緊急彙報給了柏林德軍統帥部。

由於詹姆斯惟妙惟肖的模仿動作,幾乎讓所有人都信以為真,相信蒙哥馬利到了直布羅陀,並且很快就要飛往阿爾及爾。5月27日,“蒙哥馬利”乘飛機到達阿爾及利亞。地中海盟軍最高統帥亨利·威爾遜和英美法參謀人員到機場歡迎。隨後,“蒙哥馬利”入住聖喬治飯店。頃刻間,“蒙哥馬利”到來的消息傳遍了整個阿爾及利亞。在隨後幾天中,大街上經常可以看到掛著三角旗的參謀部車輛,在摩托警衛的護衛下,載著“蒙哥馬利”風馳電掣地去參加一個又一個會見,德國間諜也不停地把這些消息一個又一個地報回德國。

至此,“銅頭行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盟軍的諾曼底登陸計劃得以順利展開,讓希特勒再一次上了英國人的當。

1944年6月6日淩晨,百萬盟軍突然出現在諾曼底海峽,隨後以排山倒海之勢撲向法國海岸,經過兩年多周密準備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正式打響了。半個小時後,英、美、加三國遠征軍分別從五個灘頭(從東到西的代號為:劍灘、朱諾灘、金灘、奧馬哈和猶他灘)登陸成功。猶他灘的美軍隻遇到了輕微的抵抗,在三個小時內就肅清了海岸地區的德軍;在奧馬哈灘頭,美軍經過一天苦戰,也占領了一條縱深約兩英裏的陣地。到黃昏時分,其他灘頭的英國和加拿大軍隊都有了穩固的立足點。諾曼底登陸取得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初步勝利。

7月25日,盟軍全麵發起戰役總攻。8月1日,巴頓又率美軍第3軍投入戰鬥,與蒙哥馬利形成鐵鉗夾擊之勢。盟軍長驅直入,勢不可擋,潰不成軍的德軍向塞納河方向倉皇逃竄。

8月15日,盟軍以50萬兵力在法國南部發起“鐵砧”行動,四麵受敵的德軍全線崩潰。18日,盟軍渡過塞納河向巴黎挺進。28日,巴黎獲得解放。至此,諾曼底登陸作戰和與之配套的“衛士”行動宣告勝利結束。

有趣的是,詹姆斯從阿爾及利亞回來之後,遭到了周圍人的懷疑,因為他有五個星期沒有上班,突然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他的上司、同事以及家人都不知道他去了什麼地方。他的重新出現立刻引起了同事們的議論。有人說,他因嗜酒成性,傷及身體,住進了醫院;有人說,他外出行騙去了;還有人說,他有間諜嫌疑,被關進了監獄。他的上司則憤怒地指責他擅離職守,聲稱要將他送上軍事法庭。

麵對來自各方麵的壓力,詹姆斯始終緘口不語。直到二戰結束後,隨著軍情五處公布了“銅頭行動”的細節,詹姆斯才向外界公開了他當年“失蹤”的秘密。

這時人們才知道,他原來過了5個星期的“元帥癮”——不過此時,人們已經不再把詹姆斯中尉當成蒙哥馬利元帥了。

諾曼底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