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撲朔迷離,一代特工演繹“007”(2 / 3)

英國情報局讓波波夫和他的兩名新成員組成一個“南斯拉夫小組”,代號“三駕馬車”。

隨著兩名情報員招募成功,波波夫在德國情報機關阿勃韋爾的地位也越來越高了。在後來的日子裏,他不斷地將德國發展火箭、德軍戰略部署以及國內防禦等方麵的重要情報源源不斷地報告給英國人,得到了英國方麵很高的評價。

在業餘時間裏,波波夫經常與一位離了婚的法國伯爵夫人保持著親密聯係。

他的英國上司知道他有這個愛好,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後來他們幹脆將波波夫的代號由“偵察兵”改為“三輪車”,據說就是因為波波夫喜歡同時與兩個女人上床。他也因此被稱為“風流間諜”。

為了獲取德國方麵的信任,波波夫的間諜小組“三駕馬車”當時還製訂了一個代號為“邁斯德計劃”的洗錢方案。在此之前,德國情報機構阿勃韋爾給間諜們的情報費總是用外彙支付。而按照英國的法律,凡進入英國的外國人,其所帶外彙都得換成英鎊。換錢時,每張英鎊上的順序號都要記下來。一旦情報小組中的一人被捕,那麼通過他腰包裏的鈔票號碼就可以將其他的人一網打盡。為了避免這種被發現的危險,“三駕馬車”找到一個有錢的戲院老板,同意由他出麵兌現英鎊,然後用他賬戶上另外的錢來支付給“三駕馬車”,這樣就可以魚目混珠了。這計劃得到阿勃韋爾的大加讚賞。

當時為了阻止德國人的毒氣戰,波波夫通過“氣球”給阿勃韋爾送去了一個報告,說英國對即將發生的毒氣戰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從而使德軍完全打消了發動毒氣戰的念頭。

1941年7月,德國人派波波夫前往美國建立一個間諜小組。他們交給他一個縮微照片膠卷,上麵列出情報搜集的主要目標,其中一項就是對珍珠港海軍基地港口布局、設施以及兵力部署的詳細調查。臨行前夕,卡斯索夫對他說:“日本可能要同美國開戰,我們也不能坐視。美國人老是在我們的後背搔癢,給丘吉爾和斯大林提供大量的軍事物資援助,使我們的士兵一個個被美國坦克碾得粉碎。我們不能再讓他們如此猖獗下去!要贏得這場戰爭,必須先發製人,而間諜戰是首先應予重視的。我們在美國的組織被中央情報局搞得一塌糊塗,這幫家夥已經成為美國反間諜機關的籠中之鳥,等待著束手就擒。因此,我們將重新組織一個與德美聯盟沒有任何聯係的全新的前哨情報站。很走運,你被選中做開路先鋒。”

波波夫通過自己發現的種種跡象,也判定日本人很有可能襲擊珍珠港。三十年後,波波夫發表了他的戰時回憶錄,讓世人大為震驚,因為他說到達美國後,事先警告過聯邦調查局,日本打算襲擊珍珠港。他曾試圖親自把這個情報交給胡佛,不料遭到冷遇。

波波夫在回憶中說,當他在裏斯本準備起程去美國的時候,他已經從他的好朋友約翰尼那裏得到一則情報。有一次,德國的部分情報人員在大西洋的一個孤島上開會時,約翰尼告訴波波夫說,最近他去了塔蘭托,那裏曾是意大利的一個海軍基地,集中了意大利的戰列艦“利托裏奧尼”號、“加富爾”號和“杜伊利奧尼”號等全部的家當,此外還有許多巡洋艦和其他的戰艦,港內還有規模巨大的造船廠和油倉庫。結果在1940年11月12日晚上,那裏遭到了英國航空母艦“光輝”號上的艦載機的襲擊,意大利的許多軍艦和設施都被摧毀了。這一次“塔蘭托之戰”成了成功偷襲的典範戰例。當時,日本人就要求德國人提供這次“塔蘭托之戰”空襲的詳細情況。德國駐東京的空軍參讚巴龍·格羅瑙估計日本可能會在六個月內,大概是1941年年底,就會采取類似“塔蘭托之戰”的空襲方式發動一次突然襲擊。

波波夫問:“你認為日本人會襲擊哪裏?”

約翰尼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基地。”

在臨行之前,德國情報機構把一個縮微照片膠卷交給了波波夫,上麵列出情報搜集的主要目標,其中一項就是對美國在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海軍基地港口布局、設施以及兵力部署的詳細調查。

波波夫根據約翰尼提供的信息,又結合自己拿到的這個縮微照片膠卷,通過綜合分析後,敏感地判定日本人很有可能襲擊珍珠港。波波夫立即把這一情況報告給英國情報機關,他們極為重視,命波波夫傳達給美國。

這時,波波夫以“南斯拉夫新聞部駐美國特派員”的身份飛往紐約,開始了他的美國之旅。

波波夫此行的使命有兩個:在德國方麵,他要探明由美國開往英國的貨船離港日期以及其船上所載的武器資料和軍用物資等情況,密報德國情報部門;在英國方麵,則是通過英國軍情五處的協調,見一見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向美國聯邦調查局及時通告日本人將會襲擊美國軍事基地的消息。

1941年7月12日,波波夫抵達紐約,隨行的有英國情報官員佩珀。兩人順利地通過了美國紐約海關的盤查,有人將他們引到已經預訂好的華爾道夫大酒店,並且很快見到了聯邦調查局的高級官員,其中包括局長助理厄爾·康內利和紐約特工頭子珀西·薩姆·福克斯沃思。波波夫給他們介紹了德國最新的情報縮微技術,還交給他們有關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時間表,既有德國情報機構的縮微件,也有普通的文件。

可是,紐約特工負責人珀西·薩姆·福克斯沃思卻對珍珠港的情報持懷疑態度。他對波波夫說:“這看起來太詳細具體了。時間、地點、方式等等一應俱全。

看起來好像是個圈套。”於是他對波波夫推托說:“這個問題隻能由埃德加·胡佛先生做出決定。”經過一番例行公事般地對話後,福克斯沃思便告辭了,臨走時隻是祝願他玩得盡興,重要的話題一個也沒有提及。

後來波波夫終於見到了大名鼎鼎的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波波夫對胡佛說:“我到美國,是為了幫助你們備戰而來。我曾以各種方式給你們帶來了嚴重的警告,確切地提醒你們,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什麼方式和什麼人將向你們國家發動進攻。”但是這次見麵是很不愉快的,胡佛好像根本不相信他所說的一切,波波夫掃興而去。

波波夫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沒有人介紹,沒有寒暄,沒有禮儀,我走進福克斯沃思的辦公室,胡佛已經坐在寫字台後麵,像掄大錘的人尋找鐵砧一樣。福克斯沃思一聲不吭地坐在一張安樂椅上。”胡佛帶著討厭的神色瞅了他一眼,氣得臉都發紫,咆哮著說波波夫是個“假間諜”。這次會見隻持續了短暫的幾分鍾。波波夫同聯邦調查局的接觸幾乎變成了一場“吵架”。原來聯邦調查局根本不信任他,在波波夫一進入美國後,聯邦調查局就派人對他的行動進行跟蹤調查。

憑著自己獨特的魅力,這位“南斯拉夫新聞部駐美國特派員”來到紐約後,很快就成了紐約社交圈裏的一位明星人物。波波夫在他下榻的豪華的華爾道夫大酒店裏,經常與好萊塢著名女演員約會。他們經常結伴出遊,在愛達荷州的太陽穀滑雪,在佛羅裏達海灘曬太陽。後來波波夫竟然還在紐約富人區買下一套高檔住宅。在紐約的幾個月時間裏,波波夫居然已經欠下了8.6萬美元的債務。因此聯邦調查局長胡佛十分瞧不起這位花花公子,認為波波夫隻知聲色犬馬,揮金如土,根本就不務正業。因此,他對波波夫所提供的有關日本可能偷襲珍珠港的情報根本不屑一顧。聯邦調查局甚至還準備逮捕一位給波波夫送錢的納粹信使。得知美國人對波波夫的這種態度後,英國情報局十分擔心他的真實身份會暴露,於是就命令波波夫撤出美國。五個月後的一天,波波夫終於離開了美國。哪知幾乎就在波波夫離開美國的同時,日本人成功偷襲了珍珠港,波波夫的情報終於得到了驗證。但是此時已經為期已晚,美國人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回到德國後,波波夫用早就準備好的借口為自己在美國的失敗開脫。他指責德國情報局切斷其資金來源,給的錢太少了,使他無法與掌握情報的高層人士接觸,他的上司卡斯索夫竟然相信了他的解釋,又給了波波夫一大筆錢,讓他再到英國去發展間諜網。於是波波夫又回到了英國倫敦。

1942年11月,波波夫再一次踏上了英國的土地。為了迷惑德國人,到了倫敦後,軍情五處為他提供了幾份“價值較高”的情報,讓他交給德國人,其實這都是盟軍對德國發出一些假警告,但卻使波波夫重新獲得了納粹的信任。

美國聯邦調查局首任局長埃德加·胡佛

這一次去英國,德國人又把3名德國情報人員塞到波波夫的間諜網裏。為了不引起懷疑,波波夫隻好同意。但是當他們來到英國後,波波夫便通過英國警察當局拘捕他們。為了避免嫌疑,英國方麵機警地掩護了破案的真實動機,把一個為英國情報局服務的雙重間諜也抓了進去。

當時波波夫的工作就是給德國人提供假情報和進行策反工作,幫助英美聯軍更好地實施“火炬”計劃前的欺詐行為。1944年3月,波波夫向德國人提供了盟軍在法國登陸的詳細兵力表,其實這就是盟軍代號為“堅韌行動”的戰略欺騙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試圖分散希特勒的注意力。德國人果然如獲至寶。約翰尼寫信給波波夫說:“我祝賀你成為元首的最好特工,他對你篤信不疑。”

當時在英國情報機構的支持下,波波夫的“三駕馬車”給阿勃韋爾送去了許多“政治情報”,對德軍最高統帥部的心理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們的情報混淆視聽,加重了德軍戰爭即將失敗的心理壓力,從而對戰局產生錯誤判斷,使德國軍隊在西線保持最大的數量,減輕了東線戰場上蘇聯前線的壓力。

當時英國海軍想讓德國人對東海岸的水雷區產生一個錯覺,“三駕馬車”的任務是把虛構的布雷圖送給德國人。為此,“三駕馬車”設計了一場戲:有一個叫伊文·蒙太古的英國海軍參謀總部人員,因為是猶太人,因此對德國人要打贏那場戰爭怕得要死。他聽了許多關於集中營的可怕故事,如把人放進烤箱裏烤死等,很想討好德國人。波波夫想辦法和此人結成了好友,並通過他設法把那些絕密的海防圖送給德國人。於是,有關英國海軍的水雷布置圖就這樣到了德國情報部門手中。

德國情報機關把那張虛構的英軍布雷圖作為“絕密情報”呈送給元首,使希特勒打消了從東海岸進攻英國的想法。

在一次與卡斯索夫的談話中,波波夫根據卡斯索夫無意透露的一宗德國間諜活動的案件,幫助盟軍抓獲了一名隱藏很深、危害極大的納粹間諜,為“諾曼底”登陸計劃的順利實施掃清了情報方麵的障礙。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天下午,波波夫去要活動經費,並抱怨說給自己的錢太少了。卡斯索夫連忙解釋道:“請相信我,我們已盡了全力。為什麼我們沒有給你更多的錢呢?原因是我們把一大筆錢給了我們的一個情報員,這個人出身清貧、地位低微,但他向阿勃韋爾提供了難以相信的重要情報。”

波波夫趁機問了一聲:“什麼樣的情報呢?”

毫無戒備之心的卡斯索夫說:“再也沒有比這更多更好的情報。這其中包括軍事的、政治的,甚至有德黑蘭會議記錄和盟軍將要進行的一次大型兩棲登陸的消息。”

“我不相信。一個地位低下的人不可能搞到這些,他一定是一個身處要位的人。他是誰呢?”

“我告訴你吧,事實上他是你的同鄉,離杜布羅夫尼克不遠。”

這個消息立即引起波波夫和英國軍情六處的高度警覺。他們從各方麵推測認為,此人很可能是阿爾巴尼亞人,因為杜布羅夫尼克離阿爾巴尼亞邊境最近。軍情六處立即開始對所有能接觸德黑蘭會議記錄的人員進行了排隊摸底。很快目標被鎖定在英國駐安卡拉大使的一個阿爾巴尼亞籍的隨從身上,此人的化名叫“西塞羅”。隨著“西塞羅”的被捕,德國在英國中樞機構中的間諜網被打擊殆盡。

作為策反的一大成果,波波夫最大的功勞就是讓納粹間諜約翰尼也倒向了英國一邊。1943年夏天,波波夫終於成功策反了當年將自己招募成納粹間諜的約翰尼,使他也成了一名雙重間諜。約翰尼被策反後,英國情報局給他的代號是“藝術家”,從此他一直為英國人服務,向英國人提供了大量的情報。但是一年以後,約翰尼由於有“來曆不明的收入”而被蓋世太保逮捕。英國軍情局擔心波波夫會暴露身份,於是就讓他“消失”了。

大約在1943年4月中旬,軍情六處派波波夫和約翰尼一同去調查德國人正在試製的一種具有很大殺傷力的新武器。這種武器叫FZG-76型火箭,英國人後來把它稱為V-I火箭,或叫“戰車”式火箭。很快,兩人發現在德國皮尼蒙德附近的兩家生產小型飛機的工廠正在研製一種發射裝置,並了解到他們還批量生產一種無人駕駛、能運載一噸重的炸彈的單翼飛機。英國皇家空軍馬上派出轟炸機群對該地區進行了密集式轟炸,使德國人的生產癱瘓了半年之久。

就在英國人頻頻發起強大的間諜攻勢時,德國人感到必須加強自己的諜報組織的建設,於是阿勃韋爾擬訂了一個“太上皇”總反攻計劃,在阿勃韋爾內部展開了一場評價間諜的活動,旨在提高阿勃韋爾諜報人員的素質,挫敗盟軍的情報攻勢。

為了不讓德國阿勃韋爾對自己的活動進行深入調查,以免從中發現“紕漏”,同時也是為了能打入“太上皇”行動中去,波波夫進行了一係列的反偵查活動。通過約翰尼的牽線搭橋,波波夫認識了阿勃韋爾一個至關重要的人物。此人叫卡姆勒,是阿勃韋爾一處的中尉情報長官。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對潛伏在世界各地的德國間諜所搜集到的情報做出評價,並轉送到柏林。他也是德國情報機關中層人士中最有可能接觸“太上皇”計劃的人。於是波波夫便想方設法地和他搞好關係。

卡姆勒是個孤芳自賞的人,他從來不屑對那些特務組長拍馬屁,所以他與卡斯索夫、克拉默等人的關係很不融洽。波波夫就抓住他這一弱點,經常在卡姆勒麵前發牢騷,說卡斯索夫根本沒有什麼才能,隻是為了保住自己的舒適職位,恬不知恥地抬高自己而已。時間一長,卡姆勒果然把波波夫看作是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對他幾乎無話不談。他偶爾還有意無意地和波波夫在一起,議論和評價一些納粹特務,從而讓波波夫了解到許多幕後消息。

他從卡姆勒那裏發現,在裏斯本還有一個阿勃韋爾的特殊間諜網,代號叫“奧斯特羅”。這個發現使波波夫感到一陣緊張。因為他原認為自己的間諜網是納粹德國擺在西歐唯一的一張王牌,沒有想到現在又有了一個“奧斯特羅”。看來德國人可能對自己產生了懷疑,或者是想通過“奧斯特羅”來偵查自己。波波夫認為必須盡快除掉這個“奧斯特羅”組織,防止後院起火。

通過約翰尼的大力協助,波波夫終於查清了這個組織的活動情況。原來“奧斯特羅”這個間諜組織的頭頭是一個名叫科斯勒的博士。此人原是前奧地利騎兵軍官,後就職於阿勃韋爾在布魯塞爾的情報中心站。科斯勒博士是個猶太人,但卻是阿勃韋爾的高級軍官。

科斯勒領導的“奧斯特羅”共有3名間諜,分別叫“奧斯特羅1號”“奧斯特羅2號”和“奧斯特羅3號”。“奧斯特羅1號”和“奧斯特羅2號”在英國,“奧斯特羅3號”在美國。這個組織潛伏的時間很長,隱藏得很深,甚至連卡斯索夫和克拉默等人都不能掌握其動向。他們也隻聽命於柏林方麵的指示,由卡姆勒的秘書費羅琳充當聯絡人。

波波夫立即將這個重要的發現通告了軍情六處。軍情六處意識到“奧斯特羅”對“三駕馬車”的潛在威脅,如果德國情報機關對它的信任超過對波波夫的信任,不僅會阻礙波波夫參加“太上皇”計劃,而且會使波波夫暴露。於是,英國情報當局決定清除這個組織。

為了不使清除工作引起阿勃韋爾的疑心,危及英國的雙重間諜網,軍情六處決定采取借刀殺人的辦法。為了敗壞“奧斯特羅”的聲譽,“三駕馬車”向柏林發出了許多得到證實了的真實情報。德國情報局把這些情報同“奧斯特羅”送去的情報進行對比後,發現這個本來寄予厚望的“奧斯特羅”不僅沒有好好地工作,反而還有“通敵”的嫌疑,覺得它根本沒有存在的必要,於是就把這個“奧斯特羅”給清除了。不過,波波夫的“三駕馬車”也由此引起了德國人的懷疑,失去了打入“太上皇”行動中心的機會。

為了阻撓德國人的反攻策略——“太上皇行動”,英美決定盡快實施反攻計劃——“海王星計劃”。為了保證反攻計劃的順利進行,軍情六處要求波波夫按照既定計劃行事。首先要使德國情報機關相信,反攻將在加來海峽開始,而且在第一批部隊登陸之後,緊接著就有第二批實力更強的部隊在同一地區登陸。同時,在波爾多地區可能也有一股部隊登陸。此外還要讓德軍最高統帥部相信,盟軍還存在虛構的“三支軍隊”,分別是“美1軍”“英國第12軍”和英國“第4集團軍”。

由於這一係列間諜戰的成功,盟軍以極小的代價順利地完成了“海王星計劃”,使德國人的反攻陰謀遭到徹底失敗。正當英國人沉浸在勝利在望的狂熱和樂觀情緒之中時,波波夫的“三駕馬車”情報組奉命回到裏斯本的“狼穴”中,等待執行一項更重要的任務。

當時由於德國諜報部門在“海王星計劃”中損失慘重,情報組織遭到嚴重破壞,急需休養生息。因此,在初到裏斯本的一個多月中,波波夫輕鬆得簡直沒事可幹,於是便到當地的賭場裏散心。

一天,波波夫正在賭場賭一種賭注不限的“百花樂”時,突然來了一群朋友向他打招呼問好。他們中間一位皮膚白皙、棕發碧眼的比利時姑娘引起了波波夫的興趣,朋友們把她介紹給波波夫,說她名叫露易絲。

當露易絲同波波夫握手時,其熱情程度顯然使波波夫感到與她在一起遠比連續賭錢更為快慰,於是他提議到酒吧去喝一杯,露易絲欣然接受了他的邀請。從酒吧再到波波夫的房間,一切都很自然。晚上一度春風之後,露易絲看上去還是那麼純潔多情。然而到了清晨三四點鍾時,波波夫醒來卻發現自己單獨一人躺在床上。

這時他發現通向客廳的門開著。波波夫頓時警覺了起來,聽到他隔壁辦公室的抽屜被打開的聲音。這下他明白了——這個露易絲原來是阿勃韋爾派來監視自己的!

幸好波波夫從來不在房間裏放重要的文件,所以就索性讓露易絲翻了個夠。

幾分鍾以後,露易絲踮著腳尖走進了臥室。波波夫裝成睡著的樣子。露易絲輕輕地又躺在他的身旁。波波夫見時機已到,便翻個身,用胳膊肘支起身子,裝出睡眼蒙矓的樣子說:“親愛的,睡不著嗎?”

露易絲轉過身來,趴在波波夫的身上說:“我不是有意要把你弄醒,我是想找支香煙。”

聽了這句話,波波夫把胳膊從她身上伸過去,到床頭櫃裏拿了一包香煙。

“呃,這裏才有香煙呢,抽一支吧。”

“真不好意思,”露易絲喃喃地說,仍然把波波夫抱得緊緊的,“我已窮困潦倒,想找點錢花,可是達斯科,我絕不是一個小偷,這是我第一次……”

波波夫緩緩地把露易絲從身上推開,然後對她說:“你應該更巧妙一些,我的外衣就在那邊,口袋裏裝滿了籌碼,你不是看著我把它們塞進口袋裏去的嗎?你隻要撈一把到賭場把它們換成現鈔就行了嘛!好吧,你要錢就拿吧,不過你究竟是為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