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曆史上的有為青年及其成就,有過深情的評價。毛澤東評點漢朝賈誼時,稱“他是秦漢曆史專家”。他寫了兩篇政治作品——《治安策》和《過秦論》。毛澤東認為“《治安策》一文是西漢一代最好的政論”,“全文切中當時事理,有一種頗好的氣氛,值得一看”。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末,批注王勃的詩文與生平時,再次提到賈誼。他說:王弼(年輕哲學家)和賈誼,“都是少年英發,賈誼死時三十幾,王弼死時二十四。還有李賀死時二十七,夏完淳死時十七,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參見張貽玖《毛澤東讀史》,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96-97頁。。

毛澤東尤其重視鼓勵青年人敢想敢幹,勇於創造。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954年,山東大學兩個青年學子李希凡(27歲)和藍翎(23歲)合作發表了批評紅學權威的文章《關於〈紅樓夢簡論〉及其他》,毛澤東予以表揚、鼓勵。他多次講,青年人朝氣蓬勃,富有創造性,代表未來,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老子》寫道:“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裏之行,始於足下。”《荀子·勸學篇》曰:“不積跬步,無以致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古人之言,都說明偉大來自平凡,宏偉源自細微。群眾的才智經過提煉加工,可以成為治國理政的智慧;群眾的力量,經過集合引導,可以彙成移山填海、改天換地的偉大力量。

今天,我們正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英雄而且一定能夠英雄輩出的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寄予厚望。他說:“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曆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其發展水平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思維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質,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既取決於自然科學發展水平,也取決於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一個沒有發達的自然科學的國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個沒有繁榮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國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上進行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代中國正經曆著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曆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我們不能辜負了這個時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曆史賦予的光榮使命。”

本書的作者不是主政一方的黨政幹部,不是政治家,也談不上理論家,不過是一介書生、一個普通的理論工作者、一個平凡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者,隻是憑著一腔熱情、一份責任感,愛讀愛思愛寫,為理論的探討、學術的繁榮、時政的進步“鼓與呼”,略盡自己的綿薄之力,故書名為《學者視域中的治國理政》。該書積筆者35年的勤懇耕耘,集35年的心血之作,從青年寫到中年,從中年寫到晚年,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寒來暑往,春秋交替,孜孜矻矻,不曾懈怠。民之所欲,常在心中;時政問題,魂牽夢縈。堅信天道酬勤人道酬誠,精誠所至,總會有一孔之見,一得之功。

文明大道很長遠,能為之貢獻一沙一石,也欣慰;

理論大廈很宏偉,能為之貢獻一磚一瓦,也榮光。

書中如有不當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不勝感謝!

周溯源

2017年4月1日寫於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