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貿易混戰
歐盟、日本、韓國將美國告到世貿組織,在布什總統的決定宣布後的第三天,歐盟就向世貿組織提出了申訴。但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製有其內在的缺陷,決策過程複雜且漫長,比如根據WTO的規則,在有關協議框架內采取措施需要60天;成立專家小組判案需30至50天;如果美國要拖延時間的話,專家小組成員組成又可耗去30天;專家小組審案最長需9個月;而且在此期間,美國可要求專家小組中止工作(最長可達12個月),尋求與當事方“庭外解決”……等
這一係列流程走完,也要耗時一年左右了,到時候即使敗訴,美國也為國內鋼鐵行業贏得了喘息時間,歐盟等鋼材產品出口國的損失無人賠付。
因此,除了向世貿組織申訴外,歐盟還威脅要對美國進行貿易報複。歐盟委員會要求歐盟15國政府對一係列美國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以報複美國對歐洲進口鋼材征收的關稅。2002年5月14日,歐盟正式向WTO提交了關於在歐美鋼鐵貿易爭端中準備對美國產品實施製裁的清單。“短清單”總值為3.78億歐元,內容包括針對果汁、某些紡織和鋼鐵產品(歐盟隨即決定對進口鋼材征收最高達26%的關稅,同時進行進口配額製度)以及大米在內的商品征收100%的懲罰性關稅,而“長清單”的總值為6.06億歐元。加征關稅的總額為25億歐元,與美國提高鋼材關稅後可能給歐盟造成的損失相當。
除了歐盟外,其他鋼產品出口國也製定了反製措施。比如俄羅斯對美國征收鋼鐵產品高關稅一起做了評估,發現損失達到了15億美元,俄羅斯在當年3月宣布全麵禁止美國家禽的進口,進行了貿易報複。
美國提高關稅,還會產生其他的連帶影響——美國鋼材進口市場變小了,鋼材產品就會迅速流入到其他地區,衝擊這些地方的鋼鐵行業。為了避免鋼材大量湧入本國,許多國家和地區提高了進口鋼鐵的關稅,連獲得豁免資格的墨西哥,都迅速將鋼產品進口關稅提到了35%……就這樣,圍繞著鋼鐵產品,眾多國家陷入貿易混戰中。
2003年3月,WTO在初步裁決中稱,美國對進口鋼鐵征高額關
稅違規,7月又進一步裁定美國的措施違反WTO規則。歐盟乘勝追擊,威脅說如果美國不取消對鋼材產品的管製,歐盟還將對小布什選票區的農產品及工業品征收報複性高關稅。在國內外的巨大壓力下,美國政府6月份將247種鋼鐵產品納入免征高關稅的“豁免”範圍,7月份又再次宣布將價值超過6000萬美元的14種鋼鐵產品納入豁免範圍。到了2003年12月初,布什總統發表聲明稱,美國取消鋼材進口的保護性關稅,此輪貿易戰才告一段落。
03得失之論
美國政府之所以發起這次鋼鐵貿易戰,是因為從2000年開始,美國經濟表現出明顯的下滑趨勢,而且鋼鐵產業因為全球過剩遇到了困難,美國試圖通過3年的鋼鐵貿易管製讓自身鋼鐵工業“喘口氣”,然後“自己站起來”。那麼,這場貿易戰達到美國的預期目的了嗎?
我們要明確一點,美國鋼鐵工業的問題更多地存在於其自身,而不是外部(國際市場鋼鐵供大於求)。美國之前素有“鋼鐵大王”之譽,但實際上近幾十年來美國鋼鐵工業的生產一直不太景氣。這是因為美國鋼鐵業墨守成規,拒絕做結構性調整,導致效率降低、管理不善、成本高等問題無法解決,這樣一來,美國的鋼鐵產品市場競爭力下降,產品價格高(美國鋼鐵工人工資遠高於製造行業平均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