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吳趼人全集.社會小說集.下》(89)(1 / 3)

第十回 因米貴牽連談立憲急避禍匆促走東洋

且說望延就在若愚處吃過午飯,飯後各各散坐。望延因為聽得若愚議論紛披,十分佩服,便要設法撩撥他的議論,因問道:“昨今兩日,聽了這幾位的議論,實在令人可笑。然而談革命的人,未必個個如此。”若愚道:“這幾個人雖不能算是革命黨的代表,然而此等人也居多數了。就是在海外的也是有名無實。我偶然想起一件事,前年我遇見一個商人,是從檀香山回來的,說是曾經入了甚麼興中會,逢人津津樂道,及至問起他,‘革命’二字,他卻茫然不解。他也不知道這個會是革命黨首領設立的,又不知道會中宗旨,徒然知道出了幾元入會費,掛名在會裏,是個會員罷了。所以他也不知是件秘密的事,逢人便說。然而在那革命黨首領說起來,凡是會員都是同誌的,你說冤枉不冤枉呢?”望延道:“這又奇了!難道入會也不問問會內宗旨的麼?”若愚歎道:“凡到海外的人,多半都是去做工的,積攢了幾個錢便做點生意,於是成了商人。你想這種人,字都不多識一個,那裏懂得甚麼宗旨。倘使政府裏有能力到海外去,捉住了革命黨,吊出了他的冊籍,按名捕捉。這種人被殺了,自己還不知道犯的甚麼法呢?”

望延道:“你不說革命黨在海外誘人入黨,總說此時政府靠不住,必要換過新政府方能保護僑民麼?”若愚道:“他們愚人那裏懂得這種文話,他那裏知道,換過新政府便是革命,政府指革命黨是造反,造反是大逆不道,要滅族的呢。所以我說,盡力保護僑民,非但可以消除革命的風潮,並且也應該由領事官在外麵設法開個學堂及演說會等,一則教教國文,二則開開民智,多得一分文明程度,外人也少討厭我們一分。”望延道:“外人到中國來,我們未曾討厭他;中國人到外國去,他們何以討厭我們,真是不懂?”若愚道:“須知外國人到中國的都是上等人,中國人到外國去的,除了幾個欽差、隨員及學生,與及近十年來幾個避地的黨人以外,其餘都是做工的粗人,一舉一動都是粗莽的,怎麼不惹人厭呢?所以我說要到海外去教國文,開民智。近來終日說話是預備立憲,辦事是搜捕黨人,卻不想到辦這些事。”

說猶未了,忽然窗外一人接聲道:“立憲,立憲!吃貴米了。”二人急抬頭看時,張介卿已踱了進來。若愚笑道:“從那裏來?立憲與米貴有何關係?倒要請教。”介卿切齒道:“若是從前不講立憲的時候,米價貴起來,鄰境出了搶米案,做上海縣的傳了米行董事來叫他平價。他若是推托,便把他看管起來,吊他的進貨賬冊來查,勒令他平價。不遵,斷打他的屁股,都可以辦得到。你想那窮苦百姓受多少恩惠。如今不然了,要立憲了,地方要自治了,官對百姓要客氣了,商會也立起來了,米貴了,鄰境出了搶米案了,上海縣也急了,然而沒奈何,隻得寫封公文去問商會,商會又寫封信去問米行董事。米行董事隻回得‘米價貴’三個字,商會也照樣回了上海縣,任憑上海縣是神明父母,也沒有法子想。立憲,立憲,把米立貴了。”若愚歎道:“道德淪亡雖有善法,亦不能行,於此可見其實。稍存惻隱之心的,何妨利錢看薄點呢。並且還有一層,米是有好歹的。那種上好的,米正不妨略貴,那吃好米的人,自是富貴人,雖貴點也不要緊。把那粗糙的賣賤些,以惠窮民,粗糙上所失的,就取償於上好的裏麵,還不是保住我的利錢麼?”介卿道:“可惜你不開米店,在安南運來的米,連到上海的運腳,不過二兩多銀子一擔,到了這裏,賣四兩多,還算有良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