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探險記係列(二)》(1)(3 / 3)

1840年末,一位名叫伯蘭塔的探險人深入山區,幾經艱險.終於發現一處礦藏豐富的金礦,他仔細地作了標記,以便終生受用,從此很多探寶人一直想找出這處金礦,但很多人不幸葬身荒野。有些人則在途中慘遭印第安人的伏擊而身亡,在通往黃金通路上障礙重重,充滿恐怖的氣氛。

後來有一位德國探險者華茲終於找到了這處金礦,他經常在山上待上兩三天,然後神秘地潛回老家,每次總會捎上幾袋高品質的金砂。知道這個金礦地點的還有他的兩個同伴,但是他倆全被人神秘地殺害了,凶手是誰?不得而知,大概和這座金礦一樣成為永久的秘密。

1891年,華茲死於肺炎,他在臨終前畫了一張地圖,標明了這處金礦的位置。1931年,一位名叫魯斯的男子通過種種途徑弄到了這張不知真偽的地圖,於是他攜帶地圖,進入了迷信山山區,然而他卻一去不返,6個月後,有人在山區發現了他的頭顱,頭上中了兩槍,樣子很慘,可以想象他一定被一種極為可怕的景象嚇呆了。那麼殺手又是何人呢?1959年,義有3位探險者在這處山區遇害,是誰殺了他們呢?無論怎樣,凶手肯定是金礦的知情人,他們試圖保留這不成為秘密的秘密,然而,這一切阻止不了倔強的尋寶人,因而,探險者的身影、槍聲、腥血、響尾蛇、荒野的呼嘯構成了亞利桑那金礦恐怖的色凋。籠罩在迷信山山區的迷霧更加使人混沌不安。

七、金銀島上埋藏的秘密

蘇格蘭作家斯蒂文森的小說《金銀島》講述了一個膾炙人口的探險故事,主要講的是以海盜和船長各自一幫人為爭奪荒島寶藏而展開了拚鬥,在尾聲中,作者暗示仍有一大筆財寶隱藏在荒島的某一處。

《金銀島》是以太平洋的可可島為背景寫的,可可島位於中美洲哥斯達黎加太平洋沿岸以南600公裏的海麵上,麵積隻有24平方公裏,可謂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彈丸小島。島上有許多罕見的鳥類,周圍海域也有珊瑚、鯊魚、海豚等生物,全島為蓊鬱的常綠闊葉林覆蓋,壯觀的瀑布從山壁上直瀉蔚藍大海,景色優美。可可島的四周暗礁林立,東部有60~180米高的懸岩峭壁,形成天然屏障,是17世紀海盜的休息站。該島位於距哥斯達黎加海岸300英裏的海中,曾是17世紀海盜的休息站。

可是,別看可可島地方小,卻是一座價值連誠的小島。因為這裏傳說有海盜埋藏的寶藏,而且此傳說得到了哥斯達黎加著名曆史學家勞爾·佛郎西斯科·阿裏亞斯的證實,因此吸引了許多冒險家前往探訪。

1821年以前,利馬是南美洲西班牙殖民者的活動中心。秘魯民族英雄玻裏瓦領導的革命軍即將攻入利馬,利馬的西班牙總督將掠奪的金條銀磚、財寶玉器送上\"瑪麗\"號雙桅船,準備運往西班牙。 船長湯普森財迷心竅,遂生邪念,半路上把西班牙總督殺死,並將寶藏全部藏在可可島的一處山洞內。這位船長一直沒有機會回去取走這些寶藏,在1844年去世。

幸運的是,這位船長留下了一張藏寶圖。圖中暗示,夕陽西照下有一陡峰會映出一隻鷹影,財寶即藏於鷹影與夕陽中間的一個有十字架標誌的洞穴中。有關藏寶的資料和秘密被一代代地相傳,使之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許多探險者花費畢生精力,幾次三番地去島上探尋,先後有近千支尋寶隊登上這個島尋寶,但都無功而返。1978年,哥斯達黎加政府以挖寶會破壞生態環境為由,封閉了可可島,禁止任何人挖掘。至今湯普森將巨寶藏於何處仍是一個不解之謎。

八、地下陵寢的寶藏

秘魯,位於南美洲西北部,為古印加文化的發祥地。秘魯在印第安語中是“玉米之倉”的意思,其多樣性的自然環境、亞馬孫河叢林和安第斯高原印加遺跡,使秘魯成為世界上最具觀光價值的國家之一。

在土著印第安人創造的文化中,印加文化是顯赫而輝煌的,那時的秘魯是強大的印加帝國中心。500年前殖民主義者侵人美洲後,秘魯又成為南美殖民地的中心。處於南美土著文化與西方殖民文化兩大中心的秘魯,保存著大量不同風格的曆史遺產。其中,古印加奇姻王國首都廢墟下的國王陵墓就是一處。

秘魯政府近年宣布:對古印加奇姻王國首都廢墟的地下國王陵墓加以嚴格保護,並在嚴密防衛下,由兩位考古學家在此地挖掘。他們在找什麼?

在16世紀下葉,一位名叫古特尼茨的西班牙商人探險到此,他由一位印第安部落頭人引路,穿過錯綜複雜的地下迷宮,來到這座地下的國王陵寢。瞬間,商人被黃金珠寶照耀得不知所措,這座陵寢內擺滿珍奇珠寶。印第安頭人告訴古特尼茨,隻要他協助建設當地公共工程,這些黃金全歸他。於是,古特尼茨以一個巨富的姿態回國。

然而,在古特尼茨之後的無數探寶者卻沒這種運氣,但總有人提供線索:在當地廢墟下,隱藏一處更大的寶藏。此說真真假假,為陵寢蒙上神秘的麵紗,而要揭開麵紗,則要看考古學家的運氣了。

九、沉睡海底的“黃金船隊”

由於西班牙財政狀況日漸窘困,國王菲利普五世1702年命令南美洲西班牙殖民政府把上繳和進貢的金銀財寶用船火速送往西班牙塞維利亞。這樣做是要冒很大風險的。這是因為,橫渡大洋運送這批價值幾百億法郎的財寶必然要有一支引人注目的護送部隊,而當時西班牙和英國正處在交戰之中。

盡管如此,17艘滿載著從秘魯和墨西哥掠奪來的金銀珠寶的大帆船還是在1702年6月12日離開了哈瓦那,朝西班牙領海進發了。這就是西班牙曆史上著名的“黃金船隊”。

幾天後,當“黃金船隊”駛到亞速爾群島海麵時,突然一支英、荷聯合艦隊攔住去路,這支150艘戰艦組成的艦隊迫使“黃金船隊”駛往維哥灣躲避。麵對強敵的包圍,唯一而且最好的辦法是從船上卸下財寶,從陸地運往西班牙首都馬德裏,但偏偏當局有個奇怪的規定:凡從南美運來的東西必須首先到塞維利亞市驗收。顯然不能違令從船上卸下珍寶,僥幸的是在皇後瑪麗·德薩瓦的特別命令下,國王和皇後的金銀珠寶被卸下,改從陸地運往馬德裏。

在被圍困了一個月後,英、荷聯軍約3萬人在魯克海軍上將指揮下對維哥灣發起猛攻,3115門重炮的轟擊,摧毀了炮台和障礙柵,西班牙守軍全線崩潰,由於聯軍被眼前無數珍寶所激奮,戰鬥進展迅速,港灣很快淪隱,此時“黃金船隊”總司令貝拉斯科絕望了,他下令燒毀運載金銀珠寶的船隻,瞬時間,維哥灣成為一片火海,除幾艘帆船被英、荷聯軍及時俘獲外,絕大多數葬身海底。

這批財寶究竟有多少?據被俘的西班牙海軍上將恰孔估計:約有4000---5000輛馬車的黃金珠寶沉入了海底。盡管英國人冒險多次潛入海下,也僅撈上很少的戰利品。於是,這批寶藏強烈吸引著無數尋寶者。從此,在近1000海裏的海底,出現了一批批冒險家身影,他們有的撈起已空空如也的沉船,有的卻得到了純綠寶石、紫水晶、珍珠、黑琥珀等珠寶翡翠,有的仍用現代化技術和工具繼續尋覓。隨著歲月推移,風浪海潮已使寶藏蒙上厚厚泥沙,眾多傳聞又使寶藏增添了幾分神秘,無疑給冒險帶來了太多的麻煩。

不幸的是那部分由陸地運往馬德裏的財寶,在途中有一部分被強盜搶走。這部分約1500輛馬車的黃金,據說至今仍被埋藏在西班牙龐特維德拉山區的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這顯然又像一塊巨大的磁鐵吸引著夢想發財的人們。

十、“聖荷西”號沉船的珍寶

1708年5月28日,是一個晴朗的日子。一艘西班牙大帆船“聖荷西”號緩緩從巴拿馬啟航,向西班牙領海駛去。這艘船上載滿著金條、銀條、金幣、金鑄燈台。這批寶藏據估計現在至少值10億美元。當時,西班牙正與英國、荷蘭等國處於敵對狀態,英國著名海軍將領韋格正率領著一支強大的艦隊在巡邏,危險隨時會降臨在“聖荷西”號上。然而,歸國心切的“聖荷西”號船長費德茲卻全然不顧。一則他回國心切,二則他過於迷信偶然性的幸運,竟天真地認為:大海何其廣大,難道會這麼巧遇上敵艦嗎?“聖荷西”號帆船平安行駛了幾天後,1708年6月8日,當人們驚恐地發現前麵海域上一字排開的英國艦隊時,全都傻了眼。猛然間,炮火密布,水柱衝天,幾顆炮彈落在“聖荷西”號的甲板上,海水漸漸吞噬了巨大的船體,“聖荷西”號連同600多名船員以及無數珍寶沉往海底。沉沒地點經無數尋寶者的測定,終於有了一個大概的結果:它在距哥倫比亞海岸約10公裏的加勒比海740米深的海底。

1983年,哥倫比亞政府正式宣布:“聖荷西”號是哥倫比亞國的國家財產。人們估計,該國政府已經勘察出沉船的地點。但奇怪的是,直到現在,哥倫比亞還沒有對沉船進行打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