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泊之最
青藏髙原是我國湖泊最密集的地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湖群 分布區。麵積\u003e0.1平方千米的湖有1700個,湖泊總麵積為39451.1 平方千米. 青藏髙原的江河湖泊堪稱世界之最。不僅分布數量多,海拔高, 水質異常清澈,秀麗迷人,而且還與許多美妙的神話傳說相連,被 譽為別具一格,獨具魅力的“江河聖湖”。根據湖泊水係的不同特 點,將青藏高原湖泊分為兩大類:鹹水湖泊(鹽湖)和淡水湖泊。 前者多在內流水係的羌塘髙原和柴達木盆地;後者多為外流水源的 青藏髙原東南邊界地區。
1.納木措
海拔4718米,其麵積為1940平方千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 麵積最大的“天湖” “聖湖”,是藏族同胞心目中的保護神。據說, 逄羊年大朝聖,成群結隊的信徒翻山越嶺,哪怕一路乞討而來,也 要順著200千米的湖岸線轉湖。人們手持轉經簡,口念佛經,逮著 等身長頭,高原強烈的陽光照亮著一堆堆人臉、人體,分不淸是在 天上還是在人間,其景象真叫驚心動魄。
2羊桌雍湖
該湖位於拉薩市西南,距拉薩市100餘千米。屬浪卡子縣。湖麵海 拔4441米,麵積6?平方千米,鹹水湖,也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 湖中有20多個島嶼,其中有一島上建築有著名的紅教寺院“擁不多寺”, 常特煙繚繞,暮鼓展鍾,在遠處的雪峰映襯下,更加顯示出“聖湖”的神 秘和美麗。同時島上還是無數黃鴨、大雁、天鵝等鳥類繁衍生息之地。 湖中盛產高原裸魚,藏量達8億多千克,有西藏魚庫之稱。
沿拉薩經日喀則再到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公路下山口,即可 見到世界上海拔最高(4441米)的羊桌雍水電站的進水口。
3瑪旁雍措
在千山之祖的青藏高原,尤其在它的西北部,大大小小的神山 聖湖難以計數,而最為神聖、最受尊崇的當扃位於阿裏地區普蘭縣 塊內的岡仁波齊山和瑪旁雍措。
瑪旁雍湖是亞洲乃至全球最負盛名的湖泊。該湖海拔為4588 米,為全球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泊之一,麵積400餘平方千米。在諸 多經書中,它被稱為“聖湖”之王。唐代玄奘和尚在其天竺取經記 述《大唐西域》傳中也稱此湖是西天王母之瑤池所在。
四、鹽湖
青藏髙原是我國現代內陸鹽湖分布最多的地區,也是世界上範圍最大,海拔最離的鹽湖分布區。據統計,麵積大於1平方千米,
湖水礦化度在50克/升以上的鹽湖,在青藏髙原境內約220多個, 占湖泊總數的21.95%;麵積6000多平方千米,占湖泊總數 22.71%;其中,麵積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鹽湖有39個,占鹽湖總 數的22%。麵積4100平方千米,占鹽湖總麵積肪%,是青藏高原 鹽湖的主要組成部分。這些鹽湖湖麵海拔多在4500米以上,有些鹽 湖已經超過5000米的海拔,成為當今地球上海拔最髙的鹽湖分布 區。青藏高原上最大的鹽湖是昂拉仁措,麵積大於560平方千米; 海拔最高的鹽湖為淸澈湖,海拔髙達5100米,湖水最深的鹽湖為措 尼東湖,水深58. 7米。青藏高原主要鹽湖如表2-6。
靑藏高原鹽湖數量多,分布廣,類型齊全,資源豐富,是我國 鹽湖礦產資源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鹽湖硼砂 礦物原料的聞名產地,藏族人民開發和利用鹽湖資源的曆史久遠。 據記載,早在6世紀時,就開始開采班戈措的硼砂,用在冶金工業 上作為焊接劑,這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利用鹽湖硼砂礦物資源的產 區,直到1563年才傳到歐洲的一些國家。這是我國勤勞智慧的藏族 人民具有悠久文明曆史的有力見證。也是藏族人民的驕傲和光榮。
我國四大盆地之一的柴達木盆地,素有“聚寶盆”之稱,那金 色的沙浪無堪,暢達的大道通天,閃現的海市蜃樓,壯麗的大漠日 出,無不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尤其是世界最大最典型的雅丹地貌, 層層疊疊,形態各異,有的傢古老城池,街衢縱橫,車行馬叫;有 的似商旅駝隊,行於唐蕃古道,身在其間,簡直如人迷宮。
“柴達木”蒙語為“鹽澤”,這個名字非常準確地表達了柴達木盆 地的自然景觀。用湖鹽鋪就的公路長達32千米,這座宏偉的鹽橋沒有 橋墩和橋梁,被稱為“萬丈鹽橋”,堪稱世界一絕。
五、冰川之林
青藏髙原是我國現代冰川最發育的地區,是亞洲冰凍圈的主體,僅西藏自治區即有現代冰川27400平方千米,為我國現代冰川分布最 多的地區。它兼有海洋性冰川和大陸性冰川。海洋性冰川主要分布在 ;^唐古拉山脈的東麓和喜馬拉雅山南麓,著名的冰川有恰青冰川、 阿紮冰川、拉古冰川、則普冰川、若果冰川。大陸性冰川主要分布於 喜馬拉雅山北麓、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喀喇昆侖山和昆侖山等髙山頂 部,主要的有絨布冰川、加布拉冰川、野博廖加勒冰川等。
雅魯藏布江冰川麵積為8760. 50平方千米,約占外流水係冰川麵積的38%,其次為朋曲,約20%。
在內流水係中,藏北內流水係冰川麵積占我國內陸水係冰川總麵積的20%。可見,冰川融水是青藏高原河流和湖泊的重要補給
喜馬拉雅山脈的東南端,因受強勁的印度洋西南季風的影響, 孟加拉灣暖濕水汽沿著布拉馬普特拉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橫斷 山穀地長驅直入到南迦巴瓦峰地區、德姆拉山、念靑唐古拉山等, 再往北至阿尼瑪卿山。暖濕水汽首先受阻於青藏高原東南的最髙峰 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其附近海拔髙於6000米以上的山峰達 12座,共形成41條冰川,迎風坡雪線附近年降水量達3000毫米, 其西坡海拔4700米附近年降雨量達1700毫米,冰川積累期限與雨 季同期相一致,屬海洋性冰川區。由於該區地處低緯度(北緯28°? 29。〉,山穀冰川的冰舌可伸入亞熱帶山地森林帶內,構成了南迦巴 瓦峰地區現代自然環境最為顯著的特征。正是由於豐沛的暖濕水汽 湧人,加之地形切割劇烈,使山地垂直自然帶譜表現得最為完整。 西坡則隆弄冰川僅在10千米之內的水平距離內,就有高山寒凍風化 帶到山地針葉闊葉混交林等5個垂直自然帶。當水汽繼續向北輸送 到念青唐古拉山南翼,盡管水汽維入量遞減,但仍然形成了我國最長的卡欽海洋性冰川(約35千米〉。這一帶降水遠不及南迦巴瓦峰 地區豐沛,為800?1200毫米,冰川積累區的降水約1000毫米 以上。
現代冰川麵積達4. 9162^104平方千米,靜儲水量4,105父1012 立方米,它們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固體水庫,每年向江河湖泊補給約 350 XI。8立方米水量。
青藏髙原可謂大山、名山的原集地。被譽為“萬山之祖” “亞洲 的脊柱”的昆侖山脈,從帕米爾髙原橫空出世,巍巍莽莽2500千 米,自西向東橫貫青海省境的中央,並在與新疆交界處,赫然隆起 海拔6800米的頂天之柱——新青峰一布格達阪峰,一舉形成青海的 最高點,奠定了青藏髙原地貌由西向東傾斜的基本地質框架。同時 它還派生出唐古拉山、巴顏喀拉山和祁連山三大支係山脈,分別橫 亙於南北兩翼,形成了萬山錯落,遙相呼應之勢。這些山脈海拔均在5000米以上,雪峰林立、冰川廣布、冰雪融化、滄桑變幻,造就 出“江河之源” “中華水塔”的千古奇功、萬載偉業。青藏髙原是地球上最龐大的“分水嶺”。中華民族的兩大搖籃——長江、黃河就是從這裏奔騰而出,浩浩蕩蕩,一瀉千裏,滋潤著五千年的華夏文明 史。因此,在青藏高原,隻有在青藏髙原,無論在山之巔,亦或在 水之源,都像是站在民族和曆史的起點上,縱觀神州大地那一派鬱 鬱葸蔥,到處勃勃生機的繁榮景象,能不浮想聯翩,思潮奔湧,產 生一種莊嚴而又神聖的崇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