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探險記係列(四)》(2)(3 / 3)

葬身哈得孫灣的哈得孫

在加拿大東北部有一深入大陸內部的大海灣,它的東北經哈得孫海峽與大西洋相通,東南部延伸到詹姆斯灣,麵積達83萬平方公裏,東西兩岸有愛斯基摩人居住。這就是1611年6月英國探險家亨利·哈得孫在北極探險途中發現和亡命的地方。

1607年,英國莫斯科貿易公司起用了並不聞名且年齡較大的哈得孫,讓他穿越北極前往日本,打通去遠東的貿易航道。5月1日,哈得孫駕駛一艘80噸的帆船,率領12名船員駛出了泰晤士河口。6月,他順利地沿格陵蘭東岸向北行駛,於7月中旬航行到人類有史以來首次到達北緯80。23’的高緯海區,並在返回時發現了揚馬延島。

1608年,哈得孫再次受命探索通往遠東之路,4月22曰,他帶著兒子一起離開泰晤士河,但這次他很不走運,直到8月26日仍沒有任何發現,隻得空手而歸。莫斯科公司認為他是個失敗的船長,哈得孫被解雇了。後來,哈得孫受雇於成立不久的荷蘭西印度公司,任務是尋找經北極到中國的航路,也就是曆史上有名的“西北航道”以便為該公司打開遠東地區的貿易途徑。1609年3月25日,哈得孫駕駛西印度公司專門為他裝備的多桅帆船進入巴倫支海,由於浮冰阻攔,隻得後退朝西南方向航行,穿過北大西洋海域,在北緯44°附近沿北美海岸尋找通往太平洋的航道。他們來到北緯40°附近的一個“海灣”,以為是通往中國的河口,而實際上是今美國紐約州東部注入紐約灣,長約500公裏的一條河流。他們溯河而上200公裏,沒有發現西北航道,便返航回歐洲。但不知什麼原因,哈得孫並沒有回西印度公司而是到了英國多蒙特德灣。

1610年,荷蘭西印度公司又雇用哈得孫去尋找西北航道。4月17曰,他帶著兒子,駕駛著公司專門為他裝備的55噸“發現”號船,在向冰島方向航行途中,船員們因生活艱苦而怨聲載道,不滿情緒激烈。到了冰島,穿過丹麥海峽,沿格陵蘭島東岸南下,繞過費爾韋爾角向西航行,企圖在1578年英國人弗羅比舍發現的神秘陸地梅塔一莫科格尼塔之地的北岸找到西北航道,然而,卻一無所獲。

7月5日,“發現”號駛進一條長720公裏,寬80?240公裏,溝通大西洋的海峽,沿冰封的海峽北側緩緩前進,但是強大的浮冰與海流給航行帶來極大的困難。7月11曰,“發現”號戰勝了一次強風暴襲擊,才航行到海峽的對岸,再次發現了翁加瓦灣。此後,他完成了拉布拉多半島北部海岸的全部發現考察。由於哈得孫首次發現並通過這條海峽,後人便以他的名字命名為哈得孫海峽。

8月2日,哈得孫在北緯發現了一塊陸地,實際是索爾斯貝裏島。次日,他們繞過這塊陸地駛入遼闊而平靜的海洋,並能看到很遠地方的陸地,他以為這是另一條海峽的海岸,必將通向太平洋。其實,他們看到的是拉布拉多半島西岸50?150公裏的一個海島群。9月底,“發現”號沿著哈得孫主觀想象的海峽向南行駛了1200公裏,沒有進入他們想去的太平洋,而是來到一個不太長的海灣即今哈得孫灣最南麵的詹姆斯灣。11月,“發現”號在北緯53°的 詹姆斯灣南岸被冰塊包圍,冬季已經來臨,他們不得不把船拖到岸邊就地越冬。冬去春來。1611年6月中旬,哈得孫指揮船員把船拖到海裏,幵始緩緩向北航行。過了一周,船員們曆來的不滿情緒終於發展成探險史上罕見的嘩變。叛亂者們把哈得孫和他的兒子、領航助手和另外6名忠於哈得孫的船員集中到一艘小艇上,不給他們武器彈藥,也不給糧食和淡水,讓他們聽天由命,隨波逐流,最終他們都悲慘地殞命於這片汪洋大海。

怛是,哈得孫船長為尋找西北航道所做出的貢獻及其勇敢精神,並沒有因為他最後被叛亂者們棄於海上而被埋沒,他獲得了探險史上少有的不朽榮譽。起初被他當作通往中國的北極大河被命名為哈得孫河,他探明的海峽被命名為哈得孫海峽,他葬身的海洋被命名為哈得孫灣。

在北極失蹤的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是英國曆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生於1787年,24歲就投筆從戎,幵始了一生中最艱苦的海軍生涯。在1805年特拉法爾加大海戰屮他出盡了風頭,因戰功卓著深得皇家海軍賞識,由見習水滬躍升為皇家海軍上尉。他生性喜冒險,企盼有朝一日能在陌生危險的極地探險中一顯身手。第一次機會終於在1818年降臨,他參加了北極冰山的考察。1819? 1825年他又兩次率探險隊深入到北極地區考察。1827年他奉英國皇室的命令,與當時著名的繪畫師喬治·溫哥華一道,或步行,或乘船,考察加拿大以北的極地地帶,溯河北上直達北極圈,繪製了世界第一幅極地地圖。為此,他於1929年被皇室冊封為爵士。

北極對富蘭克林具有無窮的吸引力。1843年,皇家海軍部為了實現打通北路連結大西洋與印度洋、縮短英國與印度的航程,準備派人去繼續探尋西北航道。於是,在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當了6年總督的富蘭克林被召回國。經過不到兩年的準備,一支配備有先進破冰設備和巨大蒸汽動力的“埃列巴士”號和“特洛爾”號桅船以及由138人組成的探險遠征隊成立了。為防不測,船隊儲備了足夠3年的食品,還攜帶了10頭肉牛作為應急食品。1845年5月26曰,時年58歲的富蘭克林統帥這支由皇家海軍精英組成的遠征船隊,駛出泰晤士河口,經格陵蘭西岸,很快抵達白令島。7月26日,船隊在巴芬灣水域遇到一艘英國捕鯨船。根據國際航海界的傳統習慣,富蘭克林將探險船隊的航海曰誌交給捕鯨船船長並由他代呈皇家海軍。誰知此後,這支船隊就神秘地失蹤了。

到1848年,即富蘭克林離開英國兩年多以後,皇家海軍一直得不到一點關於探險隊的確切消息,決定派救援人員分海路和陸路搜索救援。救援人員曆經艱險,在冰封大地上卻一無所獲,沿途遇到的愛斯基摩人,也眾口一詞地說從未見過富蘭克林遠征隊。5年後,英國政府再也沉不住氣了,決定發出正式文告,懸賞2萬英鎊獎勵提供遠征隊線索的人。隨後,在富蘭克林夫人呼籲下,英國探險組織和英國政府前後派出42支救援探險隊前往北極地區。1850年,搜尋行動達到頂峰,不下40艘船在北極水域忙於尋找富林克林的下落。其中,奧斯丁和柯林森率領的兩支探險隊,很快就找到了富蘭克林在比哥艾島的第一個越冬營地,但沒有發現他的去向。之後,柯林森率領的“冒險”號探險隊,曆經數年的連續搜索也未發現富蘭克林的行蹤。然而,加拿大赫德灣公司的約翰·雷博士的運氣很好,他在柯林森之前就從佩利灣的愛斯基摩人那裏得知:至少有30名白人死在大魚河附近。他寫信給英國海軍部,並附有書麵材料 和幾片富蘭克林頭盔上的羽毛飾和銀飾,從而獲得了海軍部的1萬英錢賞金。1852年,海軍部又派出以貝爾徹爵士為首的5艘船去尋找富蘭克林,但他依然一無所獲而歸。出於無奈,海軍部才正式決定放棄搜尋工作,宣布富蘭克林探險隊已不複存在。但是,富蘭克林夫人拒不接受海軍部的這個決定。她花費大半家產,購買了一艘蒸汽機船“狐狸”號,由麥克林托克指揮,繼續搜尋工作。到第二年(1858年),麥克林托在布西亞半島海岸上,遇到一些愛斯基摩人,在他們指引下,沿威廉王島北上,發現一架埋在雪下的人力雪橇,死者遺物表明他是一名船員。又在該島北麵發現一圓錐形石堆,他們撥開石堆,一個重新封口的馬口鐵罐頭盒露了出來,撬開一看,裏麵竟是珍藏完好的航海日誌和一份用標準英國軍隊報告格式寫就的報告。

到這時,富蘭克林探險隊的結局才真相大白。原來,富蘭克林探險隊在1845年7月底就到達巴芬灣,由於海冰堵塞了去路,他們就在德文島西南一個小島上設營越冬。第二年夏天,探險隊的兩艘船沿著皮爾海峽航行到威廉王島,被浮冰困住,無法移動,這時,發現一些罐頭食品開始變質,使他們大為不安。1847年6月11曰,富蘭克林爵士不幸辭世。8月以後,船仍被冰封凍著,人們隻好在冰上度過第二個冬天,由於食物不足,出現壞血症,幵始有人死去。為了求生,春天一到,他們105人(原有138人)乘上裝滿食品的小艇,開始了孤注一擲的突圍。到達費利克斯角,他們感到前途無望,於是把文件裝在罐頭盒裏。顯赫一時的富蘭克林和他率領的探險遠征隊就這樣悲慘地去了。據現場調查,在費裏克斯角和大魚河口之間,沿途有許多丟棄物品,屍體比比皆是,無一人幸免。

鏈接

北極熊

北極的生命活動非常活躍。其中有鳥類120多種,鯨類6種,陸地動物除北極熊和外,還有上百萬隻灰熊、馴鹿、麝牛、北極狼、北極狐、北極兔,以及具有奇特集體自殺行為的北極旅鼠。而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北極熊,儼然已成為北極的象征。

北極熊又稱白熊,是在北極裏生長的熊,它是陸上最龐大的肉食動物。熊類中個體最大的一種,其身軀龐大,雄性北極熊身長大約240-260cm,體重一般為400-800公斤。而雌性北極熊體形約比雄性小一半左右,身長約190-210cm,體重約200-300公斤。到了冬季睡眠時刻到來之前,由於脂肪將大量積累,它們的體重可達800公斤。

北極熊氣力和耐力非常驚人,奔跑時速高達60公裏,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壯而又靈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用前掌擊倒或打死獵物,是它的慣用手段。掌上長有十分銳利的熊爪子,能緊緊抓住食物。北極熊還具有異常靈敏的嗅覺,可以嗅到在3.2公裏以外燒烤海豹脂肪發出的氣味,能在幾公裏以外憑嗅覺準確判斷獵物的位置。在“聞出”氣味熟悉的獵物的方位後,便能以相當快的速度從冰上跳躍奔去捕獵,一步跳躍奔跑的距離可達5米以上。

北極熊是一種能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生存的動物,其活動範圍主要在北冰洋附近,而最南則可以在有浮冰出沒的地方找到它們(現時找到它們的最南點為加拿大的詹姆士灣)。而最北可以在北緯88度找到它們。它們的主要活動中心為:弗蘭格爾島及西阿拉斯加、北阿拉斯加、加拿大北極領地及其內的群島、格陵蘭、斯瓦爾巴-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西伯利亞中北部。

北極熊在熊科動物家族中屬於正牌的食肉動物,在它生存的空間裏,它是食物鏈最頂層。它們主要捕食海豹,特別是環斑海豹,此外也會捕食髯海豹、鞍紋海豹、冠海豹。除此之外,它們也捕捉海象、白鯨、海鳥、魚類、小型哺乳動物,有時也會打掃腐肉。也是唯一主動攻擊人類的熊,北極熊的攻擊大多發生在夜間。和其他熊科動物不一樣的是,它們不會把沒吃完的食物藏起來等以後再吃,甚至時常享用完脂肪之後就揚長而去,對它們而言,高熱量的脂肪比肉更為重要,因為它們需要維持保暖用的脂肪層,還需要為食物短缺的時候儲存能量。北極熊並不是一點素食不沾,在夏季它們偶爾也會吃點漿果或者植物的根莖。在春末夏臨之時,他們會到海邊的地方來取衝上來海草補充身體所需的礦物質和維生素物質。

漫長寒冷的冬天,北極熊一般在巢穴裏度過。直到來年春季二三月才出來活動,3月~5月北極熊活動最頻繁。溫暖的夏天,北極熊出穴四處尋找獵物。北極熊在它們的生命中大部分時間(約66.6%)是處於“靜止”狀態,例如睡覺、躺著休息,或者是守候獵物。剩下有29.1%的時間是在陸地或冰層上行走或遊水,1.2%的時間在襲擊獵物,最後剩下的時間基本是在享受美味。北極熊一般有兩種捕獵模式,最常用的是“守株待兔”法。它們會事先在冰麵上找到海豹的呼吸孔,然後極富耐力地在旁邊等候幾個小時。等到海豹一露頭,它們就會發動突然襲擊,並用尖利的爪鉤將海豹從呼吸孔中拖上來。如果海豹在岸上,它們也會躲在海豹視線看不到的地方,然後躡手躡腳地爬過來發起猛攻。另外一種模式就是直接潛入冰麵下,直到靠近岸上的海豹才發動進攻,這樣的優點是直接截斷了海豹的退路。

北極熊是水陸兩棲動物,它全身披著厚厚的白色略帶淡黃的長毛,它的長毛中空,不僅起著極好的保溫隔熱作用,而且增加了它在水中的浮力。北極熊的體型呈流線型,熊掌寬大宛如前後雙槳,前腿奮力前劃,後腿在前劃的過程中還可起到船舵的作用。因此在寒冷的北冰洋水中它從不畏寒,可以暢遊數十千米,是長距離遊泳健將。遺憾的是,北極熊僅是長距離單項遊泳健將。它幾乎不會潛泳,不能在水下捕食海豹和海象。

北極熊在春天交配,雌熊和雄熊在暫短的“蜜月”之後,夫妻便各奔東西。雌熊產仔一般是雙胞胎,偶爾為1個或3個,小北極熊出生時像個小耗子。小熊出生後,要在巢穴中哺乳4個月;然後跟著大熊學習捕獵,跟隨母熊兩年後,便出走獨立生活。長大後的子熊與它的父輩一樣,單獨行動,一般不與同類作伴,以便獨自享用獵食。因此,人們一般隻能見到單隻北極熊,或者一個母熊伴著一隻或兩隻小熊在冰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