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戰鬥中,4艘“遼”級潛艇都沒有使用艦首的主動聲納,實際上也用不著。4艘潛艇都是通過坐沉海底,或者是保持靜止不動,通過這種守株待兔的方式進入了歐洲艦隊內部的。4艘潛艇距離最近的航母都在5到10公裏之內。對於采用最大航速射程仍然在20公裏以上的魚雷來說,已經是在必殺距離之內了。雖然“遼”級潛艇沒有裝備尾流自導魚雷,但是其使用的重型反艦線導魚雷的威力仍不可小視。
相比與俄羅斯的“阿穆爾”級潛艇,“遼”級潛艇也同時隻能對付2個目標。可是,“遼”級潛艇有一手絕活,那就是在執行反潛作戰任務的時候,潛艇上的指揮係統可以同時引導兩枚魚雷攻擊同一個目標。如果同時發射4條魚雷的話,就可以分別引導兩條線導魚雷攻擊攻擊1個目標,總共同時攻擊兩個目標。
對付輕型航母,2條裝有250公斤重的戰雷頭的重型魚雷就足夠將其擊沉了。即使是英法的中型航母,在同時遭到了兩條魚雷攻擊的情況下,也必然遭到重創。當然,潛艇作戰與空軍的戰機作戰不一樣,主要就是潛艇在作戰時很難相互聯絡與溝通,基本上都是單打獨鬥。因此,在攻擊準備階段,這4艘潛艇的艇長都決定同時瞄準最近的兩艘航母,同時發射4條魚雷,就算攻擊成功率隻有一半,那他們也至少可以重創一艘航母。
位於艦隊最前方,也就是東麵的是“伊麗莎白女王”號,其西南麵是“戴高樂”號,西麵是“阿斯圖裏亞斯親王”號,西北麵是“加裏波第”號與“凱沃爾”號。這5艘航母的間隔距離在10到15公裏之間,采用的是標準防空陣型。而艦隊裏的5艘防空戰艦全都部署在了艦隊的西麵,在防空驅逐艦與航母之間則是負責反潛巡邏的護衛艦。
此時,歐洲艦隊的航行速度是24節。這個速度是標準的防空作戰速度,但在這個速度下,反潛護衛艦上的聲納很難工作,甚至無法正常拖帶拖拽式聲納。另外,在防空作戰中,為了避免誤傷的事情發生,所有戰艦上的反潛直升機都將停止飛行,或者是暫時規避到艦隊之外。因此,艦隊內部並沒有執行巡邏任務的反潛直升機。換句話說,當艦隊進入防空作戰階段的時候,艦隊的反潛作戰能力,以及發現潛艇的能力將大打折扣。
在阿根廷潛艇已經著手準備發射魚雷的時候,就算反潛戰艦發現了潛艇,也很難立即發動攻擊。當時,歐洲各國的反潛戰艦上都已經取消掉了如同“阿斯洛克”這類反潛火箭助推魚雷,其主要的反潛力量是攜帶的反潛直升機,其次就是戰艦上的輕型反潛魚雷。而M46這類反潛魚雷的最大射程也就5公裏左右,性能好點的MU90也遠不了多少。而那些潛艇距離航母都在10公裏左右,距離保護航母的護衛艦也多在5公裏之外。因此,護衛艦上的反潛魚雷是沒有多大威脅的。而要強行讓反潛直升機起飛的話,也需要好十幾分鍾的準備時間,而十幾分鍾之後,戰鬥已經結束了。
整個作戰過程中,這4艘潛艇都沒有使用主動探測設備,敵艦已經近得不能再近,被動聲納就能夠準確的測出敵艦的方位,而引導魚雷攻擊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方位。戰鬥準備時間不過2分鍾而已,主要就是將目標的方位數據寫入魚雷的引導係統。隨即,第一艘潛艇就進行了魚雷齊射。這艘潛艇攻擊的是位於最後麵的“加裏波第”號與“阿斯圖裏亞斯親王”號,它向兩個目標各發射了2條魚雷。
發射魚雷的時候,潛艇已經失去了安靜性,這就如同隱身戰機在打開彈艙時會失去隱身效果一樣。另外3艘潛艇也分別發射了魚雷。1艘攻擊的是“加裏波第”號與“凱沃爾”號。1艘攻擊的是“阿斯圖裏亞斯親王”號與“戴高樂”號,最後1艘攻擊的是“伊麗莎白女王”號與“凱沃爾”號。也就是說,三艘輕型航母都遭到了兩艘潛艇的同時攻擊,而兩艘中型航母遭到的攻擊反而要少一些,主要就是當時沒有潛艇在歐洲艦隊的正南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