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端雲(1 / 3)

深夜,呂家莊東北角一家籬笆院土坯偏房內,有一漢子正眼皮打轉昏昏欲睡。這漢子正是將小乞丐背回那人,雖定居在呂家莊,不過其人並不姓呂而姓竇,名千,初為不舉秀才,後落魄至此做了上門女婿成了家業。如今膝下止有一女,名為端雲。

“當家的,你快去歇著,我來守。”婦人竇呂氏走進屋內,看了一眼小乞丐後,輕聲開口。

“人既是我救回來的,不見個好歹,這心裏總是懸著下不去。若是醒來還有藥要煮,娘子明日還要外出早織,還是我來吧。”竇千搓了搓臉皮,起身將呂氏送出了屋外。

“娘親娘親,女兒不困,可以替阿爹守著。”

竇家夫婦正彼此心疼推搡間,一聰明可巧的小女娃突然跑出,抱著竇千腰部就撒起嬌來。竇千則寵溺地將女兒摟在懷中,笑道:“端雲明日不是還要替爺爺去摘桑葉,早些睡才好。”

“我不,我不嘛,桑葉後天大後天都能摘,就要替阿爹守著。”小端雲哼了一聲,更加任性撒嬌起來。

竇千遂笑道:“好,好,好,咱們端雲說什麼就是什麼。”呂氏見狀,隻好囑咐了女兒幾句,便去睡了。

夜更加深了,小乞丐樂億仍舊沒有醒來之勢,這不禁讓竇千心中添上了一層烏雲,歎息多了起來。小端雲向來靈巧,見自家父親麵帶愁容,便主動笑著開口要對詩。竇千頓時來了興趣,又意欲考一考女兒近日學業是否有所長進,遂連聲叫好。竇千秀才出身,如今雖說因養家學問有所落下,但腹中墨水還是滿當當的。且自古哪家父母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因而竇千哪又會不常教導他女兒讀文識字。大概也因膝下無兒,故將女兒當作男兒教養,如此說來也不為過。

於是,就是在這麼一間土坯偏房內,一具昏死的屍體前,昏暗燭光映襯之下,一老一小一父一女便對詩成景,大有文風昌盛之態。竇千搖頭晃腦吟誦朗朗,惹得端雲是眉開眼笑,時不時還學上一二。不過女兒家天性到底嬌羞,隻是敢在其父親麵前如此顯露罷了。

“吾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哼!女兒才不要做什麼後宮妃子。”

“哦?我兒莫非知此詩出處?”

“不就出自《無名氏集》,後兩句是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阿爹床頭天天放著,女兒記得可對?”

竇千見女兒小小年紀竟能熟知《無名氏集》,心中頓覺欣慰,故有意逗女兒笑一番,遂打起戲腔致歉道:“是為父言語有失,還請吾家大千金勿怪~勿怪~”

“父親大人在上,女兒怎敢~”小端雲端的是聰慧靈巧,雖小小年紀,但一學就會,甚至剛從其父那裏學來的戲腔還猶更勝之。

竇千聽到女兒腔調絕佳,登時雙目發亮,顯然沒想到女兒竟有如此天賦,心中一時樂開了花,一心覺得女兒日後定是不凡,可口中卻不稱讚,反教導道:“閑文散曲終歸下道,時而吟誦一二養心舒神便可,須淺嚐輒止,我兒當謹記於心。”

小端雲聽父親說得鄭重,點著小腦袋瓜道:“女兒記住了。”隨後,又敲擊著小腦袋瓜問:“阿爹,這《無名氏集》到底是誰寫的,其中詩律曲賦數不勝數,.怎麼沒有留名留姓?”

竇千笑道:“此集可謂文道之大成,為父似你這般小時,也曾向授業恩師問詢,恩師卻隻說無名,應是山野隱士高人費盡心思,收集各方大家詩作編撰而成,故而無名。”

“可就算是山野高人,但不可能全部都是一人所作,怎麼可能一個名姓都沒有?”小端雲更加疑慮了,顯然早已苦思許久,今日方問。

竇千聞此,無言以對間,忽聽地一陣猛烈地咳嗽之聲傳出,不禁大喜:“醒了!醒了!真是太好了!蒼天保佑!”又趕忙囑咐女兒好生看守在此,他卻將族長呂伯事先配好的一方藥拿起去煮,生怕晚了一分。

小樂億睜開眼後,見不知身在何處,又覺右臉上一陣劇烈的疼痛感傳出,到底年幼難禁,沒忍住流下了淚水。不過不知為何竟無哭聲傳出,隻不斷叫著“爺爺~”。小端雲在一旁見小樂億一睜眼便開始流淚,連右臉上紗布都浸透了,又一直叫著“爺爺”,遂鼓起勇氣上前輕聲安慰道:“小弟別哭,爺爺不在這裏,阿爹去給你煮藥了,喝了藥就不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