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206~2101與19~1951都可以說是21,但報表的消耗顯著高於內控消耗的反差還是應該引起關注。
為什麼報表裏的消耗更高呢?我判斷很可能是產成品沒有入賬,而這些沒入賬的產成品就是小金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萬不要小看這10%左右的誤差,它對公司的影響可能很大。因為這些沒有入賬的賬外產成品是沒有成本的,一經銷售,就是利潤。
另外一種情況是虛報冒領——某些資源的實際消耗遠沒有達到報表上反映出來的消耗水平。比如一些企業的各種耗材的消耗量遠遠超過企業的正常消耗量,這種反差就可能是企業虛報冒領、形成小金庫的跡象。
第三,報表與現場出現顯著反差。
如前所述,當存在小金庫時,報表內的資源和效益必然不如應有的水平高,也就是說,報表上的資產和利潤比較低。那麼,這些在表外的資源又用在哪些方麵了呢?
一般來說,小金庫達到一定規模時,會用於內部職工的福利和獎勵。絕大多數企業的員工是沒有機會看到報表的。企業員工感受企業效益的主要途徑有:一是聽領導在大會小會上的講話;二是看企業業務的規模和市場競爭態勢的變化;三是看自己在單位拿到的實惠(包括工資、獎金和其他福利等)的狀況。
當一個企業的財務報表顯示效益不怎麼樣,而職工認為企業效益不錯,工資、福利等待遇都很好的時候,員工感覺良好的表情就是企業可能存在小金庫的信號。
從以上三個方麵,我們能判斷出一個企業小金庫的大概情況。
因此,在並購交易時必須注意小金庫這一因素,尤其是一些基礎工作比較薄弱的大企業,存在小金庫的可能性更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