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麵介紹“看效益”和“看質量”的內容時,我們並沒有討論成本水平高低的決定機製。下麵討論這個問題。
管理會計中會涉及一個重要的內容——標準成本製。在標準成本製下,會計人員要計算企業的實際成本和標準成本的差異並解釋企業成本差異的主要原因,探尋成本節約的有效途徑。
但是會計人員可能隻是按照公式把數據計算出來。至於解釋差異原因和節約成本的有效途徑,會計人員很難知道,而且也不應該是會計人員的事情。
成本水平的高低,企業的決策層和管理層比會計清楚得多。決定企業成本的因素,首先是外部因素,比如宏觀經濟形勢、市場競爭環境、國家特定時期的經濟政策、特定地區行政領導人的更迭,等等;然後才是內部因素。
下麵主要討論內部因素。
從企業內部管理的角度來看,有三個主要因素決定了企業的成本水平。
一、決策因素
決定企業成本基本框架的因素是決策因素。這裏所說的決策是指董事會層麵的事情。那麼,董事會在決策的哪些方麵會影響企業成本的基本框架呢?
1.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
企業董事會的決策過程,除了籌資決策和財務成果分配決策以外,主要研究和討論的是企業的資源配置問題,即用什麼樣的代價去獲得相應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在哪裏辦公,用什麼樣的交通工具,等等。
這些方麵決定以後,實際上就決定了企業未來的基本成本框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