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瘟疫年代(3)(1 / 1)

從人類疾病史上看,流感直到近代才成為嚴重的威脅,在古代,流感並沒有像天花、鼠疫那樣可怕,其原因一來可能是因為流感得益於人口爆炸和全球化的程度,二來相比於鼠疫天花外,流感屬於頭疼腦熱般的年年發作,人們一到冬春就發燒咳嗽,比鼠疫和天花更像是自身免疫能力的問題。

流感之外,還有普通感冒,兩者是兩者不同病毒引起的,過去的人們常常不能將兩者區分,更多的人以為是受了風寒,沒有和傳染病聯係起來,也沒有引起相應的重視。

如果從更高的層次,無論是天花、鼠疫,還是流感,它們對於我們生存的地球來說,都起到了一種製衡的作用。

噩夢

雅典瘟疫後九百多年,另外一次大瘟疫出現了,就是被稱為查士丁尼大瘟疫、從公元541年開始的曆時兩百年的全球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被稱為大帝,是東羅馬帝國中興之主,手下不乏能征慣戰之將,眼看羅馬的輝煌就要重現,541年瘟疫出現在埃及,次年出現在君士坦丁堡,543年意大利和敘利亞成為疫區,然後是波斯。545年波斯人和拜占廷人因此不得不休戰。這場瘟疫的死亡率極高,估計毀滅了東羅馬帝國三分之一的人口。首都君士坦丁堡在瘟疫高峰期起碼每天死亡5000到10000人。三個月後瘟疫消退,君士坦丁堡隻剩下一半人口。

590年,瘟疫光臨羅馬,教皇貝拉二世病故。其後十年,瘟疫橫行歐洲。直到746年,瘟疫再度蔓延帝國全境,拜占廷人和希臘人的死亡人數甚為巨大,此後大瘟疫才消失,前後計二百年。根據曆史學家的統計,查士丁尼大瘟疫的第一波殺死了地中海東部四分之一的人口,估計這二百年間歐洲一共有2500萬到一億人死於瘟疫,在541到700年之間,歐洲人口減少50%到60%。亞洲同樣受到波及,隋唐數次征遼失利,很可能是為鼠疫所誤,山東等地亦被波及。

這場大鼠疫出現之時,正是歐亞大陸人口第一次爆炸之時。以歐洲為例,羅馬帝國時代,歐洲人口在五千萬到七千萬之間,已經超過了當時生產力能夠承受的程度,導致人為地大規模破壞環境,進而形成惡性循環。

大鼠疫的出現打開了這個死結,到公元700年,歐洲隻有二千五百萬人口,公元800年,歐洲沒有人口超過2萬的城市,整個大陸陷入一種衰退狀態。人口的大幅度減少使得歐洲的生態環境得以恢複,公元800年,歐洲80%被侵占的林地得到恢複。由於和外界交流減少到了最低限度,歐洲自查士丁尼大瘟疫結束後五百年沒有大的瘟疫流行。

從750年到800年,歐洲進入一個相對溫暖的時期,溫暖的氣候使得歐洲的田地變成了良田,公元1000年,歐洲開始從穀底回升。到了11、12世紀,歐洲的糧食產量大幅度上升,比羅馬帝國末期增加了一倍。農業技術也有了很大的進步,因此歐洲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其結果就是嬰兒潮。從1000到1250年,歐洲人口增加了一倍到三倍,1300年歐洲人口達到七千五百萬到一億之間。人口的增長造成大城市的出現,森林麵積急速下降,歐洲的生態環境再次惡化起來。

1331年,鼠疫再一次開始流行,先在中國大流行,然後於1348年到達歐洲,三年之內,殺死了歐洲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因此被稱為黑死病,是人類第二次鼠疫大流行。這場流行不僅重創了歐洲,也橫掃亞洲和北非,其後反複出現,直到17世紀中葉才徹底消失,所殺死的人口起碼在一億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