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瘟疫年代(5)(1 / 1)

由於天花的存在,使得人類形成了這樣一個概念,沒有得過天花就不能算成人。

1798年,英國的鄉村醫生琴納發明了牛痘疫苗,揭開了人類曆史新的一頁,人類從此進入了征服疾病的時代。

經過170多年,人類終於徹底消滅了天花,成為第一個全球征服疾病的行動。即便是在有了牛痘疫苗之後,這170多年間,全球仍然有6到10億人死於天花。在控製全球範圍的人口增長上,天花是最有效的武器。

就在牛痘疫苗剛剛誕生、人類踏上和傳染病決戰的征途不久,1816年印度爆發了由霍亂弧菌引起的霍亂大流行,由於當時還沒有公共衛生和個人衛生的概念,得病和死亡人數眾多,而且很快傳到中國,從那時起到1937年,中國共發生十次鼠疫大流行,最初的幾次,在江南等地均能造成8%的人口死亡。霍亂從亞洲很快傳播世界,被稱為十九世紀的世界病。

十八、十九世紀,被稱為白色瘟疫的細菌性傳染病結核病以慢性的形勢奪取很多很多的生命,在一次世界大戰之前,20歲到60歲的成年人中,患結核的達97%。死亡的人中七分之一是死於結核的。

十九世紀上半葉,人類在和傳染病的戰鬥中一敗再敗,不僅沒能有效地控製天花,而且還出現了霍亂這種新的烈性傳染病。

就在人類征服傳染病的信心幾乎消失殆盡的時候,奇才出世,十九世紀下半葉因此成為微生物學的黃金時代。

一時瑜亮

19世紀上半葉,現代醫學領域是法國人的天下。法國醫學重視觀察,通過對疾病自然進程的觀察來尋找控製和治療的方法,這正是基於琴納發現牛痘苗的成功經曆。

琴納的時代,對天花的病因並不清楚,免疫學還沒有出現,但琴納硬是靠觀察而總結出得過牛痘就不會再得天花的事實,通過人工接種牛痘而成功地預防天花,相當於比實驗科學超前一百年。其出發點是不要考慮究竟是什麼原因引起疾病,隻要能治能預防就成。法國醫學在19世紀上半葉風行一時,巴黎成為世界醫學之都,成為各國醫生前來進修之地。法國醫學學派在科學不太發達的年代對疾病的控製和治療很有效果,但長此以往,對病因永遠不會了解,也不可能真正地控製和消滅疾病。

19世紀下半葉,德國醫學開始興起,這個學派和法國學派走相反的道路,強調實驗,先找到致病的原因,再去尋找治療的方法。這種追根究底的思路路途漫長,但一旦找到原因,治療上的問題就很可能能迎刃而解,在效果上更為一勞永逸。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了解病因的欲望越來越強烈,德國醫學也很快取代法國醫學,成為世界醫學的主流,法國醫學在19世紀下半葉持續衰弱。

法國醫學衰落的根本原因在於自身,因為促使德國醫學興盛的是一名法國人,而且是一名法國醫學界不用正眼瞧的人。

十九世紀有很多偉大的發明,其中應用最廣泛也最被低估的一項是1862年4月20日發明的,叫巴氏殺菌法,直到今天還用在牛奶的滅菌上。這個劃時代發明的擁有者是法國人路易斯·巴斯德。在《影響世界的100個人》,巴斯德名列第十一,僅位於穆罕默德、牛頓、耶穌、釋迦牟尼、孔子、聖保羅、蔡倫、穀騰堡、哥倫布、愛因斯坦之後。

巴斯德的主要科學貢獻是在十九世紀下半葉取得的,其中最大的功績是建立微生物學。從琴納開始,陸續有人提出病菌致病的理論,但還是有很多人相信疾病是自然發生的。巴斯德用實驗證明了細菌的存在並建立了滅菌的方法,使得病菌的存在成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