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尋找答案(3)(1 / 1)

用犯人做實驗曆史悠久,也可以說犯人為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721年,蒙太古夫人把她隨丈夫出使奧斯曼帝國時學到得種痘之法在倫敦大力推廣,威爾士王妃、未來的英國王後卡羅琳公主特意把她請到宮中,詳細地詢問了接種的細節,打算為年幼的小公主種痘,但人痘接種有一定的風險,而且禦醫對接種都持反對態度,卡羅琳公主便下令醫生們先進行試驗。

醫生們來到倫敦監獄,從死刑犯中挑出從來沒有得過天花的6個人,3男3女,向他們開出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如果接種人痘的話,就可以免死。如果接種後活下來的話,就可以被釋放。對於這6名死囚來說,不存在選擇問題,接受之後還有活命的可以,不接受的話就隻能等待被吊死。

這6名死囚全部接受了這個條件。醫生給他們接種了人痘,這6個人都沒有出現意外,因此重新獲得了自由。

解決了接種的安全性後,卡羅琳公主還不放心,要求驗證人痘接種的可靠性。醫生們命令其中一名女囚去照顧一名剛剛得了天花的10歲小女孩。接下來的6周裏,這名女囚和這位小姑娘生活在一起。小姑娘不停地咳嗽,吐得到處都是,包括這麼女囚的臉上。

這名接種過人痘的囚犯沒有染上天花。卡羅琳公主還是不放心,因為所有試驗都是在成人身上進行的,還有在兒童身上試驗。醫生們奉命來到倫敦一所孤兒院,找出11名沒有得過天花的孤兒。這一次根本沒有必要問孩子們願意不願意,直接接種了。11名孤兒接種後沒有發生任何意外,卡羅琳公主終於首肯了,讓醫生給女兒接種人痘。

這次人體試驗中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卡羅琳公主因此了解了英國監獄的狀況,從此關心改善囚犯的待遇。

將近200年後,犯人的待遇比當年好得不知多少倍,但是在醫學試驗上,他們受到的待遇是一樣的,隻需要一個承諾,就能夠獲得自由。

但是,犯人們是否真的了解,這個承諾所要麵臨的危險?

為自由而獻身

波士頓港的海軍監獄裏的這62名犯人的年齡從15歲到34歲不等,罪名也更不相同,唯一相同的是他們都沒有得過流感,而且失去人身自由,不用擔心他們在生活中接觸流感病人。

犯人們也許不知道大流感是如何的可怕,醫生們提出這個交換條件也是迫不得已,因為實在沒有更好的實驗群體了。醫生很少用免罪作為換取犯人參加試驗的條件,但大流感當前,隻能采取非常手段了,能夠把自己的身體甚至生命獻給科學研究,說明犯人能夠自新了。

62位軍中犯人一致接受這個難得的條件,他們被轉移到一個設在島上的隔離站,以確保沒有外來的流感的存在。

醫生們從重症流感病人的口腔粘膜上取樣,這樣可以確保能夠采集到引起流感的病原。然後將之接種在試驗者的鼻部、咽部或眼部,甚至放在取樣的相同部位。他們同樣對樣品進行過濾以除去細菌,借此驗證是否由病毒導致流感。此外,他們還將流感病人的血液直接輸給誌願者。

醫生們還考慮到傳染病傳播的自然性,生怕人為的辦法不能確保傳染。他們將10名誌願者帶到醫院,躺在流感病人躺過的病床上,每個人旁邊躺著一個流感病人。光躺在那裏還不成,試驗者還要貼近流感病人,麵對麵地呼吸起碼五分鍾,病人要深呼氣,試驗者要深呼氣,以確保能把病原吸進肺裏。然後,流感病人對著試驗者的臉部咳嗽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