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尋找答案(5)(1 / 1)

這兩個試驗除了提供了更多的問題和混亂外,沒有給出任何答案,其後再沒有進行類似的試驗,試驗不能解答,迫使醫學界從其他角度來尋找1918年流感的秘密。

負責美國衛生防疫的聯邦公共衛生服務署在接到各地的報告後,試圖畫一張流感在1918年9月到10月的傳播圖,按他們的分析,第二波大流感應該是始於幾個港口城市,然後蔓延到全國,這張圖應該能夠從時間上反映出流感從哪裏來和到哪裏去。

圖畫了出來以後,公共衛生服務署的官員們受到了海軍軍醫們相同的打擊。

這一波大流感似乎同時在全美各地出現,起碼不能用人群流動或者軍隊調動來解釋,在第一起病例被發現後的四到五周,全美國幾乎到處是流感,從地理上幾乎遍地開花,看不出傳播的趨勢。當年不存在坐飛機旅行的問題,其他交通工具是不會傳播那麼迅速的。

大流感在頭一周在美軍東岸九大軍營出現,第二周便出現在全國各地的其他十三個營地,但是從病死率上取看不到一致性。在波士頓的致死率最高時,相隔僅數小時車程的紐約卻在三周後才達到高峰,離波士頓較遠的城市則先到流行的高峰期,看起來不像是通過患病的人旅行傳播的。

於是公共衛生服務署這張流感圖也成了一個謎團。

是個謎團就要有所解釋,一個可能的解釋是流感的病原本來就存在,由於某種原因被同時激活了。

這個解釋聽起來太牽強了,但這並不是第一次,自從流感在美國出現後,同樣的現象就反複出現,早在1789年,有人就發現流感流行的傳播速度之快,很難用人到人這種接觸傳播來解釋,每一次流感流行都好像是在很多地方同時出現的一樣。

這個現象在某種程度上讓人認為流感是由細菌引起的,1892年,德國科學家弗裏德理西·費佛在研究1890年大流感中分離到一種細菌,即流感嗜血杆菌,雖然他沒有能夠在動物身上造成傳染,但大多數科學家傾向於他的說法,其中一個原因是作為科赫的助手,費佛以嚴謹聞名於世,在微生物學和免疫學上有諸多建樹。

流感嗜血杆菌的發現,似乎結束了流感病原的疑問,科赫團隊又贏得了一場科學競賽。

直到1918年大流感第一波的出現,醫生們在病人身上根本找不到流感嗜血杆菌,這個說法才受到懷疑。

第二波流感的病人身上,流感嗜血杆菌出現了,但不是所有的人,費佛的說法並不能得到證實,因為如果流感嗜血杆菌是病原的話,就應該出現在所有病人身上,因此,二十多年的流感細菌說受到了巨大的質疑,1918到1919年各國進行的實驗都試圖證明是病毒引起的,雖然沒有最後的結論,但多數人,尤其是親臨流感防疫第一線的人,已經揚棄了細菌導致流感的理論。

隨著大流感的消失,尋找這次瘟疫的病原的努力也告一段落。1918年大流感不僅成為人類曆史上最大的瘟疫,也留下一團亂麻,雖然人類集體性地將這次災難遺忘,但科學家沒有遺忘,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迫使他們一定要找到最後的答案。

尋找答案的路程並不是從人類流感開始,而是從另外一類流感、豬流感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