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一章 同學少年(4)
聽了形勢報告,大家了解到國家正處於一個沒有預料到的困難時期。百年不遇的自然災害,全國有九億畝田地受災,占總麵積的一半,其中三億畝顆粒無收。此時,蘇聯又背信棄義,單方麵撕毀各種協議,推翻所有承諾,使得這場災難更加嚴酷。
物理係一年級的物理課在清華大禮堂上大課,偌大的可容近兩千人的禮堂,稀稀落落坐著近二百名同學。已經冬天了,學校缺煤而無法供暖。北風呼嘯著,刮得禮堂二樓上沒有關嚴的玻璃窗稀裏嘩啦響,刀子似的寒風吹得同學們臉上起雞皮疙瘩。
同學們哆嗦著把手放入口袋中,不得已寫幾個字後緊忙又把手藏進兜裏。物理老師更加可憐,他戴了雙露出手指的毛線手套也無法讓那凍得僵硬的手暖過來,在投影儀上寫字手指直抖著,字寫得像蚯蚓在爬。
老師在講聲學課,講的是聲音的能量。老師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說明聲能如何之小。他說,假設在這禮堂中演京戲,演員中數大花臉唱曲兒的能量最高,必須有一百個大花臉在這裏唱一個小時,才能把禮堂的溫度升高一度。老師這麼一形容,同學們更覺得全身發冷。
練習課是在北院的小教室上的,不知什麼時候教室裏的爐子熄滅了。同學們看到老師一邊講解,一邊抹著不停往下淌的鼻涕,覺得老師好可憐。大家不停地跺著凍得生疼的腳做題,心裏盼望這堂課趕快結束。
這時學校在上演電影《列寧在一九一八》、《列寧在十月》,還演話劇《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進行階級教育。特別是聽說毛主席決定不再吃肉,林平山和大家流下了眼淚。
此時卡路裏成了一個時髦的詞語,學校安排活動都要考慮消耗的能量有多少卡路裏,盡量減少消耗能量大的活動。根據這個原則,同學們上的課時、做的作業被大大壓縮了,體育課也是學太極拳和氣功。
功課少了,肚子又空空如也,一些同學就打撲克來消磨課餘時間,有的幹脆蒙頭睡覺,說是保存能量。
林平山在家過慣了苦日子,讀小學時家中經常無糧,念中學吃飯經常無菜,到北京上大學覺得夥食比家裏反倒好了許多。他知足,心裏盤算著利用功課減少的時機多看些書。他發現圖書館二樓和四樓的書庫中有許多文學藝術方麵的書籍,還有馬列主義理論原理的著作,決定借此機會讀這些書。
白天一沒課他就鑽進圖書館,晚上同宿舍的同學們打撲克,他怡然自得縮在一角看書,那熱鬧的打牌聲仿佛不存在。這期間,他讀了《資本論》第一卷和《自然辯證法》。他社會經濟閱曆不多,對《資本論》隻能囫圇吞棗。憑著掌握的科學知識,他對《自然辯證法》有了些領悟,特別是關於有限性與無限性的關係,引發了他對人生觀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