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確認識職業道德
要想對職業道德有一個係統的認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學好學校中的德育課。很多大學生現在對學校的德育課程感到不以為然,認為不如把時間花在一些專業技能的學習上。事實上,德育課程之所以看起來用處不大,正是因為在沒有正式進入工作崗位之前,職業道德才顯得很抽象。如果你對職業道德並沒有一個良好正確的理論認識,那麼工作後你會很難理解職業道德的重要性,表現不出你的職業道德,職業生涯也很難得到發展。因此,從現在重視學校的德育課程,多安排一些時間在學校學習一些思想道德與法律課程,對於我們提高職業首先和表現職業道德都有積極的作用。
2.通過實踐活動培養職業道德
通過學校課程我們可以對職業道德有一個理性的認識,但我們還需要在實踐中培養自己對職業道德的感性認識。培養自己職業道德的感性認識最好的方法莫過於直接走上工作崗位,把所學到的內容進行實際操作。對大學生來說,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或是為自己找—份兼職工作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因此,不論是學校組織的義務勞動,還是可以緩解自己經濟壓力的兼職工作,我們都要一視同仁地看待,把一切實踐活動看作是對自己職業道德的鍛煉。
3.課外活動能促進職業道德培養
大學的社團活動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大學生自發成立的文學社、舞蹈社、攝影社等等,看似與職業素質不搭界,其實,在作品創作中能激發出高昂的創作欲望,提高我們的創作能力和創新能力。這種能力是可以在職業活動中得到遷移的,是一種儲蓄起來的財富,一直伴隨著、支持著職業活動,並為將來踏上工作崗位提供良好的基礎。
4.職業道德與一般道德齊頭並進
職業道德成長與一般道德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道德的使命是調整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係。在從業過程中,職業道德實際上也是我們在處理個人與集體利益時表現出的一種態度,因此,職業道德的發展更與一般道德是分不開的。同時,職業道德也是個人一般道德的自然規律。如果具有良好的一般道德,那麼職業道德就容易培養;相反,一個原本生活懶散連起碼的道德都不具備的人,就無法再想培養他的職業道德。所以,我們大學生在重視職業道德的過程中,也應注意發展個人的一般道德,隻有把這兩種道德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總之,職業道德成長是一個在教育實踐中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過程,隻有在不斷的自我監督、不斷的群體檢查中才能確立正確的職業道德原則,才能形成理想的人格,進而形成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
六、收集就業信息的渠道可多種多樣
隨著大學生就業模式的改變,就業市場的形成與完善以及政府對就業工作的積極推動,各種就業機構和信息媒體不斷湧現,為就業信息的交流、暢通創造了條件,對大學畢業生來說,收集就業信息的渠道也就變得多種多樣。對於想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而言,收集就業信息,可以通過以下八種渠道。
1.個人的社會關係
個人的接觸麵總是有限的,拓寬社交範圍能得到許多有價值的信息。對大學畢業生來說,廣泛的社交資源是同學們擇業的一筆寶貴財富,每個信息資源的彙合就組成了一張就業信息網,成為大學生擇業中可利用的一種渠道。利用這種渠道通常采用以下步驟:首先列出所有認識且願意幫助你的人的名單,包括老師、同學、親戚、父母、朋友、鄰居以及跟他們有聯係的間接關係戶等;其次從上述名單中挑選出已參加工作並具備幫助你就業的潛力的人,然後設法與他們取得聯係,在確認可能的情況下給他們寄發履曆表;最後經常與他們保持聯係,並及時了解和處理信息,跟蹤進展狀況。當然同學們也不能把社會關係網作為唯一的擇業信息渠道而產生依賴感,更不能為了達到目的而做出有違法紀的事情來。
2.各級政府畢業生就業管理機構
就業管理機構主要指國家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或人事局與教育局。它們的職能是多方麵的,在就業信息方麵的作用主要是製定和發布國家和各地區的就業政策與法規,尤其是吸納畢業生的一些優惠政策以及戶籍政策。大部分畢業生就業管理機構也負責彙集就業信息和召開畢業生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服務。
3.高等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
很多大學設立了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或畢業生就業指導辦公室,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以市場為導向的就業工作機製,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構架起一座信息溝通的橋梁。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作為就業信息中心,一方麵它與上級就業主管部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就業機構進行廣泛的溝通,及時了解就業政策和就業製度;另一方麵與用人單位進行合作,在了解用人單位用人需求、發布畢業生的求職信息的同時,有些就業指導中心還擔負起促成用人單位在高校建立人才培養基地並實行訂單式培養模式的職能。
4.互聯網信息
信息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作用日益顯著,它可以打破時空界限,為畢業生與用人單位創造一個無限的交流空間,它提供的信息量大,而且發布及時,此外還具備互動性、所需費用低等特點,因此網上求職已成為了畢業生求職的一種時尚。目前我國專門從事人才信息服務的網絡很多,其他的非人才網絡也有人才信息服務的職能,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瀏覽。
5.各種類型的人才交流會
每年各地區、各行業以及各高校都要舉辦規模大小不等的畢業生與用人單位的“雙選會”和招聘會,由此會聚了不同行業、不同層麵的人才需求信息,並為畢業生創造了一個比較直接的交流平台,容易使用人單位和畢業生之前產生共鳴,這是最為直接的擇業途徑。但是由於大型人才交流會參與的供需方數量都比較大,這就增加了用人單位與畢業生雙向選擇的不確定性,用人單位不容易找到自己滿意的人才,所以近年來這種大型的“雙選會”、招聘會,對用人單位來說,其受歡迎程度已不如從前。相反由高校自主舉辦的小型畢業生招聘會,由於每次招聘會的用人單位相對較少,對畢業生的情況比較好把握,雙方的信息也較為可靠,加上校方的嚴密組織和周到的服務,用人單位容易挑選到自己需要的人才,因此這是一種受企業重視的人才交流方式。
6.獵頭公司或人才服務公司
獵頭公司是通過獲取不同層次的人才資源專門為大型企業服務,或者通過掌握用人單位需求信息來有償推薦人才的一種中介服務公司。這種人才服務方式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它可以成為一些企業特別是生產具有季節性的企業的一種用工方式。隨著大學生就業的市場化以及受到利益的驅動,會有越來越多的中介服務機構(職業介紹所)出現並涉足大學畢業生就業服務,它們通過各種途徑掌握了大量的職業需求信息,是我國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的重要載體。但由於我國勞動力市場還不太規範,一些中介公司為了經濟利益發布一些虛假信息以騙取錢財,畢業生一定要識別真偽,以免上當受騙。
7.新聞傳媒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是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電視的普及、報刊服務功能的增強,新聞媒體逐漸成為大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一個重要渠道。它具有速度快、涉及麵廣、信息及時的特點,因此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通過電視、報章雜誌、廣播電台等新聞媒體來傳遞用人信息,如《人才市場報》、《中國大學生就業》雜誌、中央電視台的《勞動·就業》欄目等。它們不僅為大學生提供一定的用人信息,還以宏觀的視角、專業的評析、大眾化的表現形式,為廣大就業人員以及關注這類問題的人士提供綜合、權威、準確的相關信息以及專家意見,發揮了新聞傳媒在引導勞動力資源合理配置與流向中的積極作用。大學生經常接觸這樣的媒體可以多方麵受益。但必須警惕個別新聞媒體為了經濟利益,不負責任地為一些勞動中介公司刊登欺詐性的廣告,以免上當受騙。
8.畢業實習單位
為了方便臨近畢業的大學生擇業,高校的畢業實習一般安排在畢業學期,多數學校采取學校布置實習任務、學生自主聯係實習單位、實習結束回校答辯的管理方式。這樣畢業生就可以把實習和找工作結合起來,帶著實習任務和擇業的願望選擇實習單位,一舉兩得。所以畢業生在選擇實習單位的時候就可兼顧就業的需要,有意識地選擇有用人需求的且符合本人就業條件的單位進行實習,在實習中努力工作,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幹,爭取單位的留用。與實習單位進行信息的溝通是畢業生擇業的一個很好的機會,你對單位的了解或單位對你的了解都會比別的需求信息更具有含金量。
以上的八種收集就業信息的渠道,大學畢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如果你沒有特別可靠的渠道,那麼對這幾條渠道都加以利用,並嚐試著推銷自我。
當然,在收集信息時還需要把握幾個原則。
是“廣”,即拓寬就業渠道,獲取各個方麵、不同層次、多個領域的需求信息,不局限於某一類企業或某一地區某一行業的就業信息,爭取擇業更大的選擇空間。
是“快”,即主動出擊,果斷取舍。在信息麵前沒有永遠的優勢,誰行動越早,誰就占主動權,誰優柔寡斷,猶豫不決,誰就可能被別人捷足先登。
是“早”,即要把握就業信息的動態性與時效性,對周邊的就業信息要敏感,盡可能先於別人尤其是競爭對手了解用人單位的招聘概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