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穿著華麗的富人和一個穿著肮髒的窮人在佛祖眼中都是一樣,之所以有區別也是人為的區別。人看人,通常隻看外表,其實,英俊瀟灑、如花似玉的外表下,往往隱藏著醜陋的心,而語不驚人、其貌不揚的人,未必就沒有一顆溫柔善良的心。不要以貌取人,也許穿著短褲在街邊小攤上吃早點的人,就是某個公司的老板,而那個滿身名牌的人,也許是個每天吃飯都要算計的月光族。
人最要緊的是心靈,而非五官肢體。當然,“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任何事物經過“裝飾”後就會顯得更加完美,我們自身的打扮也要符合社會的審美要求,符合自己的身分與地位,不要給別人造成不美的視覺影響,三十歲之前不能改變長相,但三十歲之後就要對自己的臉負責了。
忘掉不切實際的幻想,煩惱自會除
石梯禪師有一次看到侍者拿著缽,往齋堂方向走去,就喚住道:“你到什麼地方去呀?”
侍者回答道:“到齋堂去!”
石梯禪師不以為然,申斥道:“看你手拿缽,我怎麼不知道你要到齋堂去。”
侍者反問道:“禪師既然知道,那麼又為什麼要我回答呢?”
石梯說出主題是:“我是問你的本分事。”
侍者莊嚴的回答道:“禪師若問我的本分事,那麼我實在是要到齋堂去”
石梯拍掌讚道:“你實在不愧為我的侍者!”
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有期盼,這是正常的,也是前進的動力,但如果期盼過高,總想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那目標就成了障礙,人就變成期盼的奴隸了。
香港特首曾蔭權在宣布就職時,對記者說了一句話:“我會好好打好這份工!”聽慣了豪言壯語,對於這樣一句實實在在的話感覺很好笑,作為香港政府的第一要人,居然如此低調,低調到看起來有點被動和悲觀的地步。但後來想想,其實也不失分寸。
受任於一份工作,擔當某個職位的時候,應盡的本分就是做好工作中規定的工作內容,盡心盡力將工作中要求的細節做好並掌控,以求為整個團隊添磚加瓦。這話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有時候我們會在工作中遇到很多問題,人事上的紛爭,客觀存在的困難,以及其他致使工作無法正常開展的原因。這時候不妨問問自己:我是否已把手頭上的工作做好?如果不能控製以後的變動,是不是可以先控製自己能掌握的那部分?
困難麵前不要輕言放棄,因為完成工作之內的事是你的本分,連本分事都不能做好,你還想做什麼呢?
一個人的發展既需要能力,也需要機遇,機遇有客觀存在的,也有自己主動爭取得到的。無論如何,每個人都應該麵對現實,活在當下,不回避問題,從本分事做起。
不要再問:“為什麼有的人不喜歡我?”“為什麼有的人不理解我?”“為什麼會是這樣?”不喜歡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歡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緣分就是緣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行你該行的,做你該做的,說你該說的,這就是本分。
讓花朵保鮮的最好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
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的花園裏采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她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禪師非常欣喜地說道:“你每天都這麼虔誠地以香花供佛,依經典記載,常以香花供佛者,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歡喜回答道:“這是應該的,我每天來寺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我們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煩囂的城市中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你以鮮花獻佛,相信你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我現在問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於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裏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道:“保持一顆清淨純潔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的生活環境就像瓶裏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