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1 / 3)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黃檗禪師出家後,認為“必須放棄恩情,達到無為時,方才是真實的報恩”,因此過了三十年禪者的生活,卻從來不曾回過俗家,探望親人,但他內心深處,非常記掛年邁的母親。五十歲時,有一次在參訪的旅途中,不自覺的就往故鄉的方向走去。

母親也思念出家的兒子,可是毫無音訊,每天從早到晚哀傷的哭泣著,把眼睛都哭得失明。為了想念兒子,母親就在路旁設個司茶亭,不但親自招待過往的雲水僧,並且親自迎到家中,為他們洗腳,以示禮敬;另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因為黃檗禪師左腳上有顆大痣,她眼睛雖瞎了,但希望憑萬分之一的洗腳機遇,或可認出誰是他的愛子。

這一天,黃檗禪師也接受了母親的招待,他一邊讓母親洗腳,一邊向母親述說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親能因此得到信仰、安心。黃檗禪師隻將右腳給母親洗,卻不把左腳給母親洗。

黃檗禪師接連二次返家,雖然覺得難舍難離,但還是忍痛起程雲遊行腳,繼續參訪。鄰居們忍不住將這個事實,告訴他的母親說,那個向你講釋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經常盼望的兒子。母親聽後幾近瘋狂似的說:“難怪聲音好像我兒!說後就追上去,一直追到大河邊,不巧,這時黃檗禪師已經上船,而且船也開動了,母親情急跳到河裏,非常不幸淹死了。

黃檗禪師站在對岸看到母親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從中來,慟哭著說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諸佛妄言。”

黃檗禪師說後,即刻乘船返回,火葬母親,說一偈曰:“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華開菩提林,當來三會若相值,歸命大悲觀世音。”在黃檗禪師說偈的時候,鄉人都看見他的母親在火焰中升空而去。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有次在飛機上接受意大利《機會》雜誌的記者采訪。記者問他:“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麼?”比爾·蓋茨沒有回答記者常常聽到的“商機”二字,而是說:“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過於孝敬父母!”

“我們為什麼非得那麼忙?我們為什麼非得等什麼都來不及了才想起父親……”這是中央電視台正在播出的尊老主題公益廣告的一句話。這句話堪稱箴言,撼人心魄,發人深思。看看現在的人心,一天比一天壞,品行一天比一天惡劣,所謂“人心不古”。有些人本應孝順父母,可他卻不盡孝道,認為孝順父母是很落伍的思想,認為父母養育子女是他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這種思想更是大錯特錯。

生活貧窮不是不能盡孝的理由,工作繁忙也不是逃避責任的借口,父母期待的並不是所謂的榮華富貴,他們的需要簡單而又簡單,隻要聽到我們親切的聲音,能看到我們熟悉的身影,收到我們平安的消息……不要因為事業而忘記去看望父母,也不要為那些沒完沒了的應酬而拒絕父母的“邀請”。要知道,放下電話的一刹那,他們的心也是涼的。

不要說等我有了錢如何如何,有了時間如何如何,有了大房子如何如何……什麼都能等,隻是盡孝不能等!歲月不等你,自然規律不等你,父母不等你,因為他們老了,什麼都可能發生,一朝離去,你等來的可能是終生的遺憾和悔恨,連彌補的機會都沒有!即使有一天你真的發達了,與他們又有什麼關係?他們可能早已離你而去,那才是懺悔無門!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不要等到一切都已為時已晚才恍然大悟。“孝”並不是要做多麼驚天動地的大事,即便我們給不了父母多大的物質幫助,隻要孝心常在,平時多看望老人幾次,多打幾個電話,多拉幾句家常,多聽幾句嘮叨,多幫老人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他們就已經很滿足了。

其實盡孝並不難,你隻要用對待自己子女三分之一的感情和精力去對待父母,您就會成為一個人見人誇的大孝子!

為什麼現代人感覺人性越來越冷漠

有人問趙州禪師:“大師福慧雙修,德行圓滿,百年之後還會下地獄嗎?”

趙州回答:“最終還是得下地獄。”

人又問:“以師父您的修持德行,怎麼還會去地獄呢?”

趙州說:“我若不下地獄,誰來教化濟度你呢?”

曾幾何時,我們總是說著人性的冷漠。城市裏會出現鄰居十年不相識的情況,大家每天就是上班下班,掙錢、休息,你是你,我是我!我們總是感歎,現在的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少了很多溫馨感人的場麵。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說有人要跳樓,卻還有人偷拍取樂。看客們的冷漠讓人心寒。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每年跳樓而死的人當中,有70%的人都是被看客們鼓動、譏諷而悍然跳下,最終喪命!看客的心理讓人費解,但不難看出的是,這些跳樓或“出事”的當事人是與看客無關的人!因此他們來調笑娛樂一番,給自己那平淡的日子帶來些許刺激!但試問,如果下一次事件中,主角是你的親人或是你自己,你還會無動於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