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點亮財商,讓孩子長膽識(2 / 3)

讓勇氣站出來,必須鼓勵孩子去闖難關。

什麼是孩子遇到的難關呢?

開口當眾講話是孩子的一個難關。日常生活中,評價2~6歲的孩子,經常會用這樣一句話:“這個孩子膽子大,敢說話。”

孩子的膽量首先體現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因為當眾說話,考驗人的多種能力。如膽量、勇氣、語言表達、動腦思考、心理情緒、腦口心協作等等。6歲前,孩子腦子裏詞彙量少,有的孩子擔心和恐懼說不好,遭到批評,所以一些孩子不敢開口。敢不敢當眾講話,對很多孩子都是一道難關。

特別是男孩子,要敢於當眾講話。澳大利亞的一位專家研究證明,“女人大腦的語言中樞比男人的大30%”,所以女孩兒的語言神經發育得比男孩兒快。同樣是6歲的孩子,女孩伶牙俐齒,而男孩子卻顯得笨嘴拙舌。所以,要讓男孩子闖世界,必須教男孩敢於和世界對話。

誰嚇跑了孩子的膽量和信心

小孩子原本不知道什麼叫怕,“初生牛犢不怕虎”,因為牛犢不知道虎會吃它,它的閱曆還不足以有機會見過虎吃牛,所以不會感到恐懼。古人造“怕”字時,已經有了注解,“怕=心+白”。心中明白會發生什麼,知道後果才會“怕”。

十多年前,我在河南釆訪,有個叫白雪的女孩子給我講述了上中學時遇到的10個第一次。

第一次演講,她把演講稿背得滾瓜爛熟。上台前,老師提醒她,今天區裏的領導來聽演講,你得為學校爭光,不能丟臉。

一走上台,她大腦裏發出一個信號:“今天區領導來,不能丟臉”。那個信號燈連續亮了3秒,她站在麥克風前,剛張開嘴巴,大腦突然短路,一片空白,一句話也想不起來,最後,她哭著跑下了台。

很多時候,父母和老師為了強調某件事的重要性,喜歡把兩種後果一起告訴孩子,希望引起孩子的足夠重視,讓孩子鉚足了勁,做到最好,但往往適得其反。

膽小的孩子是嚇出來的,如果成人經常用壞結果嚇唬孩子,孩子因恐懼出錯而不敢做事,這是最糟糕最失敗的教育。因為人在恐懼時,血管收縮,神經細胞被抑製,連身體的體液都會立刻改變其化學成分,打破生理平衡。恐懼會摧毀勇氣和創造力,讓人變得謹小慎微,說話做事都戰戰兢兢,膽量和勇氣從何而來?

雨奇10歲那年,她參演的《雪域高原》歌舞入圍東城區藝術節,她主跳孔繁森救的那個小男孩。

演出前一天,她一進家門,慌裏慌張地說:“媽媽,明天你能去看我演出嗎?

“我爭取。”

“你一定要去,老師說了,這次演出特別關鍵。如果拿了前三名,我們得的證書升中學可以加分。如果拿不到證書就前功盡棄了。”

“是這樣啊!”

“老師還說,明天,前排坐的是東城區領導、教育局領導,還有各學校的校長,我們要是跳砸了就是給學校丟臉。”

我知道,老師不經意地在孩子的心裏裝了兩顆定時炸彈:一顆叫誘惑,一顆叫恐嚇。引爆線叫“怕”,孩子怕失去,更怕出錯,“怕”就成了隨時可能引爆炸彈的導火索。

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該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及時排除隱患呢?

1.給孩子講一個成語故事:“爭先恐後”

“爭先恐後”這個成語,一直被錯解錯用。記得小學時造過一個句子:“課堂上,同學們都爭先恐後地發言。”後來,讀成語故事才發現,我誤讀誤用了,這是一個具有極好的心理訓練作用的案例,它破解了競爭心理造成的直接後果——不是贏,而是輸。

春秋時代,趙襄子向王子期學習駕車。學了不久,與王子期比賽。他同王子期換了三次馬,每次都落在了王子期的後麵。

趙襄王責備王子期:“你教我駕車,為什麼不將真本領教給我呢?”王子期說:“駕車的技術,我已經都教給你了,隻是你運用上有毛病。駕車最重要的是協調好你的馬和車,才能跑得快、跑得遠。”

“在比賽中,你隻要落後,就使勁鞭打馬,拚命想超過我;一旦超過我,又時時回頭看我,怕我趕上你(爭先恐後)。在整個競賽中,不論是領先,還是落後,你的心思都用在我身上,你怎麼可能協調好車和馬呢?這就是你落後的原因。”

恐懼落後,恐懼被超過,一直在挑撥製造身心分裂,讓人分神,由自我不和諧導致與外物不和諧,最後喪失駕馭能力。

2.強化訓練孩子“物我兩忘,淡定從容”的定力

那天,當我叮囑雨奇“跳舞時要專心,不要去想證書,不要想領導”時,雨奇反問了一句:“那我想什麼呢?”

物我兩忘也需要一個抓手,一個看得見、抓得住的東西做載體,帶著思想和情緒舞蹈。

“想你是孔繁森救的那個小男孩,想雪域高原,跟著音樂的節奏和韻律跳舞。”我鼓勵孩子進入角色,跟著音樂走,進入物我兩忘的狀態。

3.睡前給孩子心理暗示,排除幹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