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孩子管理“壓歲錢”(2 / 3)

壓歲錢的原創價值,用今天的話說就是除夕之夜,為孩子上一道“平安保險”,或叫人身保險。壓歲錢最早出現於漢代,又叫“壓勝錢”。顧名思義,希望孩子得勝。當時它隻是一種錢幣,並不在市麵上流通,隻是鑄成錢幣形式的玩賞物,其功能就是辟邪。錢幣正麵一般鑄有“萬歲千秋”“去殃除凶”等吉祥話和龍鳳、龜蛇、雙魚等吉祥圖案。

清人吳曼雲寫了一首《壓歲錢》的詩:

百十錢穿彩線長,

分來再枕自收藏。

商量爆竹談簫價,

添得嬌兒一夜忙。

二百多年前,中國的平民百姓沒有照相機,詩人就用文字創作記錄了孩子得到“壓歲錢”後忙碌的各種鏡頭,我們透過文字可見彩繩穿線編作龍形,放在枕頭底下的壓歲錢和購買鞭炮的樂趣等節日歡樂畫麵。

既然壓歲錢的原創是孩子,既然壓歲錢的第一個功能是為孩子上平安保險,那麼,如何“讓壓歲錢生錢”的辦法自然很多。隻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創意,壓歲錢既可變成聚財的聚寶盆,也可變成生錢的“寶葫蘆”。

隻有理財才能增長“財商”

如果讓孩子早遇到錢,錢不但能開啟財商智慧,還可以賦予孩子三種能力:交換思維、人際溝通和自我管理。

交換思維:錢天天都在忙著進行物物交換,在全世界搬運商品。從錢的流通可以了解物物交換背後的學問:經濟學、金融學、統計學、會計學都藏在錢裏。

人際交往:錢好像存在銀行,卻在每個人的口袋裏流動,人際交往離不開錢,錢可以把控人脈,因為錢裏蘊藏著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際關係學。

自我管理:駕馭錢,讓錢為人服務,先要管理自已。人的大腦有兩個自我:一個叫自控,一個叫衝動。自控由左腦管轄,衝動由右腦管轄,衝動喜歡任意妄為,及時行樂,而自控則深謀遠慮,能管理欲望和情緒。

讓孩子早遇到錢,早擁有以上三種能力。這三種能力看上去和升學考試似乎沒多大關係,但和孩子以後成家立業,生存發展密不可分,與個人財富和命運也休戚相關。

有一位哲學家想乘船到河對岸,看著年邁的船夫非常辛苦地劃著船,就對船夫說:“請問,你學過哲學嗎?”船夫回答道:“抱歉,先生,我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船夫,沒學過什麼哲學。”

哲學家攤開雙手:“那太遺憾了,你失去了50%的生命呀。”

過了一會兒,哲學家又問:“那你學過數學嗎?”老船夫自卑地說:“對不起先生,我也沒有學過數學。”哲學家接著說:“哎呀!太遺憾了,那你將失去80%的生命呀。”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一個巨浪把船打翻了,兩個人同時落入水中,船夫看著哲學家如此費勁地在掙紮,就說:“先生,你學過遊泳嗎?”哲學家說:“我沒有學過遊泳。”老船夫無奈地說:“哎呀,那真抱歉,你將失去100%的生命了。”

麵對驚濤駭浪,哲學和數學都不能救命。這個小故事很生動地講述了理論和能力不能畫等號,頭腦的知識和身體技能也不能同日而語,隻有強大的行動能力,才能將裝在頭腦中的學問轉化成抗擊風浪的本領。

財商啟蒙重在增長才幹,才幹主要是靠幹,本領是練出來的。遊泳的本領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開車的技能也不是靠讀書能掌握的。同樣,理財需要在實踐中學,在具體操作中訓練。

“壓歲錢”給孩子提供了自己管理錢的機會,遺憾的是很多父母把這個機會剝奪了。要不把錢收走,要不放任不管。

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第一個擁有10億元財富的美國富豪。盡管富甲天下,但從不在金錢上放任孩子。洛克菲勒家族認為,富裕家庭的子女比普通人家的子女更容易受物質的誘惑。所以,他們對後代的要求比尋常人家反而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