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幫孩子創建雙財富銀行(1 / 3)

財富分兩種:一種叫物質財富,一種叫精神財富。

給孩子兩個儲錢罐,幫孩子創建雙財富銀行。儲錢罐既可以教孩子儲錢,又可以教孩子如何儲備正能量和正思維。

雨奇3歲生日時,我送給她兩個儲錢罐,一個罐是空的,用來存零錢,一個罐是滿的,裏麵裝著各種小卡片,卡片上有古詩、名言警句、幽默小故事或一本書的書名。每次在空罐裏投進一個硬幣,便可以在滿罐裏取出一張卡片,這樣每一次投錢都會收獲一份精神財富。有的卡片上寫著一本書的名字,我就帶她去買這本書來讀。後來,我倆把這個儲錢罐叫“精神財富銀行”,而另一個叫“物質財富銀行。”

每次爸爸給的零錢,她就放在物質銀行,因我很少給她零錢,隻是不停地在精神銀行裏放各種卡片,所以雨奇常對人說:“媽媽管精神文明,而爸爸管物質文明。”

我和雨奇約定:當空罐裏積攢到10元錢,讀完滿罐裏10張卡片上的詩詞或故事時,可以實現一個小夢想,去一次水族館或博物館;當空罐裏積攢到100元,讀完滿罐裏提到的5本書時,可以實現一個中等夢想,去郊外農場種菜、騎馬或釆摘;當空罐裏積攢到500元,讀完滿罐裏提到的10本書和20首詩或小故事時,可以實現一個大夢想,去看海或去旅行等等。

8歲時,雨奇實現了一個大夢想,我兌現承諾帶她去三亞看海。再後來,她的夢想一個個都和兩個儲錢罐連在一起,一直伴隨著她出國留學。

儲錢罐的來曆和妙用

有一次,雨奇問我:“儲錢罐是誰發明的?”

我一下被問住了。後來,我在網上查找了有關儲錢罐的由來才知道,自古以來,儲錢罐就不是單純地隻為儲錢用,從它誕生的那天開始,它即承載著聚財思維和財富智慧。

儲錢罐最早的名字叫“撲滿”,“撲滿”是古時以泥燒製而成的儲錢罐。它的妙處是硬幣可以放入,卻無法取出來。孩子平日將父母給的零花錢從小孔中塞進去,到快過年時,錢儲滿了,便打破小陶罐,把日積月累的錢拿出來用,所以取名“撲滿”。“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西京雜記》卷五)撲滿最早的記載文字,見於司馬遷所寫的《史記》中。它還有許多別稱,如慳嚢、悶葫蘆、儲錢罐等。

宋代詩人範成大在《催租行》中寫道:“床頭慳囊大如拳,撲破正有三百錢。”陸遊則以此設喻,說明過度地聚斂錢財必會招致災禍:“錢能禍撲滿,酒不負鴟夷。”有一位高僧寫了一首叫作《撲滿子》的詠物詩:“隻愛滿我腹,爭知滿害身;到頭須撲破,卻散與他人。”

漢武帝時的丞相公孫弘,年少時家貧,放過豬,當過獄吏,但刻苦向學,孜孜不倦,近70歲時方入九卿之列,74歲升為丞相,官居極品。6年之後,以病死於任上。剛入官道時,他的老鄉鄒長倩送他一個撲滿,並在贈詞中說:“撲滿者,以土為器,以蓄錢,具有入竅而無出竅,滿則撲之。土,粗物也。錢,重貨也。入而不出,積而不散,故撲之。士有聚斂而不能散者,將有撲滿之敗,而不可誡歟?”

公孫弘在以後的歲月裏,一直保持勤儉的本色,蓋布被,食粗糧。所餘的錢,用來在相府設東閣客館,招納賢才,以推薦給皇帝選用。所以,他不因聚斂錢財招致“滿則撲之”的大禍,平平安安度過了他的一生。

小小儲錢罐,充滿大智慧。所以,給孩子儲錢罐的同時,一定要給孩子財富智慧。聚財是為了散財,財不散,人難聚。所以,傳統家庭的父母經常告訴孩子聚人和聚財的哲學:“財聚人散,人散財聚。”雖然隻有八個字,卻講清了為什麼有錢大家掙的深刻道理。

幫孩子構建財富思維,從積累開始

在清華附小,我曾和300個6~9歲的孩子一起算了筆賬,如果你有兩個儲錢罐,一個叫物質財富銀行,一個叫精神財富銀行:

當你有5元錢,你會做什麼?

能買3個本或1支筆。

有10元錢呢?

能買一本書。

有100元錢呢?

能買一個書包。

有1000元錢呢?

那能買的東西就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