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幫孩子創建雙財富銀行(3 / 3)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目的是讓孩子學會積累,學會耐心等待和延遲享受,以此激發孩子的儲蓄意識。

猶太人特別是猶太商人不管多麼富有,在生活中都以積蓄錢財為榮。按照世界標準利率來算:

如果每天儲蓄1美元,88年後可以得到100萬美元;

如果每天儲蓄2美元,10年、20年後,很容易達到100萬美元。

讓孩子從小懂得財富隨時間增值,積累需要耐心和等待。

美國著名的教育專家戈弗雷在《錢不是長在樹上的》一書中,建議父母最好給孩子買三個漂亮的儲錢罐。

第一個罐子裏存進用於日常開銷的錢。

第二個罐子裏存進將來某個時期購買較為貴重物品的錢,比如一輛童車、一件火車模型或送給爸媽的生日禮物等。

第三個罐子裏的錢則長期存在銀行裏。當孩子看到儲蓄罐裏存有數目不菲的錢時會有成就感。

讓孩子用“自已攢的錢”買到想要的玩具或學習用品,既可以深刻體會“積少成多”的道理,更會懂得珍惜。

讓孩子自己管錢,從管儲錢罐開始

英國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管教的目的應該是培養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理的人。我們應該要讓孩子們學會自己管理自己。”

朋友的兒子剛讀二年級,有一天,她兒子的班主任老師打來電話,說她兒子天天都買零食吃,還有小玩具。她覺得奇怪,因為她幾乎不給兒子零花錢,怕學校附近的小賣部賣的小食品不衛生,為了控製孩子買劣質食品吃,她采用了“堵”的辦法——不給孩子零花錢!

聽了老師的反映,她一時想不出兒子身上的錢是從哪兒來的。

兒子回家後,她開始盤查。經過一番查問,兒子承認錢是從家裏的儲錢罐裏拿的。趁父母不注意,每天拿上一元兩元錢到學校花。

“儲錢罐裏的錢不是用來買吃的,家裏好吃的東西損·多,為什麼還要拿錢?”兒子說:“班上許多同學都有零花錢,他們可以隨便買東西吃,要好的同學總是請我吃東西,我沒錢買小食品回請同學,覺得很沒有麵子,就偷偷地在儲錢罐裏拿了些錢。”

什麼情況下,孩子會偷家裏的錢?

偷家裏的錢,這是孩子成長中易犯的錯誤之一,那什麼情況下,孩子會選擇偷家裏的錢呢?了解孩子偷錢的動機和目的,抓住機會和孩子實施道德和財富教育,比懲罰和糾錯好100倍。給孩子儲錢罐,隻告訴孩子如何攢錢還不夠,必須教孩子管理,充分相信孩子,把儲錢罐交給孩子自已管,讓孩子做儲錢罐的主人。

“吃喝玩樂”能勾出孩子的花錢癮。都市化生活中,“吃喝玩樂”每件事都要靠錢買,如果孩子提早過度享受消費帶來的快樂,用錢激活大腦細胞花錢成隱,花錢一旦上癮就和抽大煙、吸海洛因一樣難戒。有節製地理性消費,發揮儲錢罐的教育功能,可阻止孩子過早掉進物質陷阱。

給孩子儲錢罐,同時要和孩子一起學習財富管理,了解相關的理財知識。

1.和孩子一起商定存錢數

根據孩子平常的花銷,計算出每天可以節省多少錢,將這些錢存起來,根據孩子要買東西的價格,製定出每天應存多少錢。

2.為儲錢罐在銀行開賬戶

儲錢罐在家裏是一個罐,而在銀行是一個賬戶,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儲錢罐裏的錢放進銀行後能有利息。

3.和孩子一起學習存款知識

帶孩子到銀行存錢,從排隊取號到填寫存單,提供證件和存款、輸入密碼等程序,了解銀行的作業流程、ATM功能等。

4.給孩子準備財富賬本

給孩子一個記賬本,讓孩子通過記賬管錢,了解數字在金融學和經濟學上的作用,訓練孩子快速記憶數字的能力。

如果以存錢罐為財富教育的載體,每個父母都會創造出獨特的教育方法。教孩讀蓄的意義不僅在於錢,最重要的是給孩子富人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