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東臨碣石 第二章 大明首輔(2 / 2)

到崇禎十五年後,太倉收入上千萬兩,但支出也有一千多萬。扣除下來,還多出兩百萬兩的赤字。

外人或許不明白,怎麼錢一下子多出這麼多,開銷也大到嚇人的地步,這崇禎年怎麼看都比嘉靖年要窮許多呀?

其實,問題也很簡單。多出的這麼多收入都是加餉:遼餉、剿餉、撫餉……反正能想到的項目通通都加上去。

重稅之下,立竿見影,太倉收入一下子上千萬。

但因為到處都要錢,這一千多萬兩卻不夠用。而橫征暴斂的結果是,第二年卻再也收不到錢了。涸澤而漁的結果是-----魚死光了。

時間進入崇禎十六年,地方糜爛,再沒有一個銅錢入庫。

“這還能維持多久,完蛋了!”周延儒苦笑著搖頭,“人說做官也簡單,一味甘草、二分鄉願。可這年景,官也不好過呀。我這個首輔外人看起來風光無限,其實卻也不過是一個陳年葫蘆,外麵看起來光堂,裏麵已經空了。”

想著錢的問題,一時走神,轎子已至宮門口,外麵已經站了不少官員,皆在寒風中抖瑟著身體。

天將明未明,麻麻地也看不真切,卻見宮門口的人比起往日稀疏了不少。

跨下轎子,周延儒溫和地看了看眾人,“各位大人,今日早朝怎麼才這點人?”

一個官員討好地笑著回答:“周大人,本來就這麼點人啊。”

“哦。”周延儒這才想起現在的官可比以前少了許多,在京四品以上的官員外派了不少。或收稅或督鎮地方,又許久沒有補缺,自然是少了不少。

他笑笑:“每日都起這麼早,我身子也一日不如一日,大冷天的,深為其苦,也不知今天早朝所議何事。”

那個官員道:“還能說什麼,不就是後金入寇京畿山東的事。東奴遲遲不退,北京戒嚴了這麼多日,百姓連燒火做飯的柴碳都沒處取去。皇上大概也是看不下去了。”

聽他這麼說,周延儒點點頭:“是啊,東奴再不退兵,事情就麻煩了。”

那人悄悄問:“大人,皇帝的意思是不是要派兵了?”

周延儒一瞪眼:“派兵,誰去,你去嗎?”

那人一縮脖,“我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從四品國子監祭酒,帶兵的事情還輪不到我。”

周大人冷笑:“知道就好。”

聽周首輔這麼說,那人了然於胸地一笑,看來,皇帝對後金大軍在京畿縱橫馳騁如入無人之境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用兵也勢在必行了。

正說著話,紅漆宮門在響亮的朝鍾聲中徐徐打開,一個太監飛快地跑出來:“各位大人請進吧。”

一聲令下,眾人緩緩前進,須臾邊來到太和殿外的廣場列隊。文官位東麵西,武官位西麵東。兩個禦使者開始點名登記,並提醒眾位大人注意儀態舉止,務必做到穩重莊嚴不失儀。

鬧了半天,隊伍嚴整起來,肅穆起來,頗有幾分大國氣象。

這個時候,一個太監快步走到廣場上,提起一根長得可怕的鞭子對著地麵一通“劈啪”亂抽,並大聲喊:“皇帝駕到,升朝!”

太和殿台階上,眾星捧月般出現一個身著紅色龍袍頭戴黑色皮弁的中年人,那就是大明崇禎皇帝朱由檢。眾官都在讚禮官的口令下轉身向皇帝磕頭,三呼萬歲。

接著燦爛的燈火,周延儒悄悄抬頭看了一眼這個麵色蒼白的男人,心中微微歎息一聲。

乍一眼看去,這個削瘦的男人十分英挺,但眼神中卻有著一種掩飾不了的憂慮。他身上龍袍有些破舊,看樣子有些年頭了。

再看了看他頭上的皮弁,周延儒心中突然一酸,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那頂本為顯示皇家威嚴的帽子上本綴滿了各色寶石,可隨著財政的惡化,皇帝將上麵的寶石都取了下來,換成現銀全用在了戰事上麵。此刻,這頂帽子看起來黑漆漆烏沉沉,陳舊而破敗。再配合上皇帝那張頹喪的臉,看起來寒酸而陰鬱。恍惚間,周延儒覺得,這個隻有三十二歲的皇帝好老,老得像一個六十歲的小老頭。(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