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壯誌滿懷的《大風歌》(1 / 2)

劉邦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情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隻是劉邦的情感多是隱藏著的,他的情感自我意識太強,他凡事會先顧自己,而後才能兼顧情感。項羽則正相反,這是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

劉邦徹底的一次真情流露,是在沛縣老家。漢十一年七月(公元前196年),黥布起兵反漢,劉邦於是親征黥布。劉邦親征,其實也就是意思意思,給將士們提提神。第二年十月,劉邦打了個勝仗,便讓別將繼續追擊,自己則打道回府了。在回來的途中,劉邦路過沛縣老家,做了短暫停留。

因漢初延續的是秦朝曆法,每年以十月為新年伊始,所以這時該是過年的時候。於是劉邦擺酒設宴,“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和父老鄉親以及故交好友一通猛喝。為了助興,劉邦命人找來當地兒童一百二十人,開始教他們歌唱,以活躍氣氛,營造些節日的喜慶。

劉邦本就喜歡杯中之物,又是衣錦還鄉,所以酒至半酣,也來了興致,開始自己擊築,並自作詩歌演唱,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然後叫那一百二十名兒童一起和唱。場麵壯大,氣勢恢弘,一時間感天動地。

項羽在垓下被困時,聽到四麵楚歌,也曾和虞姬一起飲酒唱詩。但從項羽的詩中,我們聽到的是淒涼和悲情。在命運不濟,內心孤獨之時,能給他心靈安慰的,隻有他心愛的女人。而從劉邦的詩歌中,我們聽到的卻是一種胸懷和抱負。它不僅有“大風起兮”的雄壯,還有“威加海內”的高遠。項羽衣錦還鄉的夙願,號令天下的壯誌,卻在劉邦這裏得到了展現。這的確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劉邦扯著嗓子唱完,又起身手舞足蹈了一番,再細看下劉邦,已是“慷慨傷懷,泣數行下”,成了一個淚流滿麵的淚人。闊別多年,劉邦再次回到故鄉,是很有感慨的。這是他的出生地,是他曾經工作和學習過的地方。在這個小小的縣城時,他沒想到有一天會成為主宰天下的皇帝,如今再看到家鄉熟悉的一草一木,簡直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於是劉邦對著父老鄉親們,深情地來了一通血淚告白。他說:“遊子悲故鄉。吾雖都關中,萬歲後吾魂魄猶樂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誅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為朕湯沐邑,複其民,世世無有所與。”

這段話真情流露,感情真摯,卻也猶如現在的領導講話,可以歸納為三點:一、誰不說俺家鄉好。我現在在關中工作,但一刻也沒忘記家鄉,就是將來死了,也會魂歸故裏,和你們團聚;二、我是在沛縣起的事,發的家,這裏可以作為我的湯沐邑,這地方以後我罩著;三、以後這裏賦稅全免。最後一點算是說到了實處,讓沛縣百姓著實興奮,紛紛叩頭拜謝,感激涕零,對劉邦的好感無以複加。於是,接下來的沛縣大地一片歡騰,劉邦興致頗高,到沛縣的各個街道、角落都走了走,看了看,“日樂飲極驩,道舊故為笑樂”,和沛縣的父老兄弟、昔日舊朋每日握手寒暄、開懷暢飲,處處洋溢著春天般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