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確立製度權威,走出製度神話(1 / 3)

20世紀70年代末,鄧小平的一句名言:“還是製度靠得住”,著實讓製度、特別是微觀層麵意義上的製度的地位在當代中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不僅中國30多年來的改革與發展是製度變革與創新的曆程,未來中國構建和諧社會,走向現代化,更是一個製度創新的過程,而且是經濟體製要求深化突破,政治體製要求穩步推進,整個社會各個層麵、各個領域全麵製度創新的過程。

但是,30多年的製度創新有成功的喜悅,更有尷尬的異化;有可觀的勝利,更有普遍的無奈。

理性反思中國社會製度創新的光榮與夢想、凱歌與徘徊,可以讓未來中國的製度創新更加堅韌地前行。

改革發展的實踐表明,製度創新不能隻注重對微觀層麵具體體製的修正、變革,停留於對具體問題的對策研究,局限在經濟生活的領域,而要從更宏觀的問題上、更寬廣的視野中、更深刻的領域裏,對社會政治文化各個層麵的製度進行本質性的創新。

(一)製度創新的理論支持

如果說在中國改革發展初期“摸著石頭過河”是不可避免的話,隨著改革發展實踐的深入,我們已不能再停留於此。特別是製度創新如果盲目進行,不僅不可能實現預期目標,而且成本巨大、代價沉重,甚至會引發社會問題。因為製度創新本質上是利益的調整,必然會導致社會結構的變遷與社會形態的重塑,導致政治環境的變化。因而製度創新,必須對一些重大的原則性問題做出回答,如什麼樣的製度創新才能既增強社會活力,又保持社會穩定;怎麼樣進行製度創新才能促進社會持續發展,真正實現社會目標;何種方向的製度創新才是進步的,哪種模式的製度創新才是可能的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對於製度創新進行理論層麵的研究,為其提供理論支持。

我們在進行製度創新理論研究時,要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麵內容:

——製度創新中堅持與發展的關係問題。社會主義製度是我們一切製度的基礎,“老祖宗不能丟,又要說新話”。在堅持基本製度、基本原則與開拓進取、勇於探索中把握好“度”,把社會主義製度的基本製度與具體體製區分開來,通過對具體體製的大膽創新,把我們基本製度的優越性充分發揮出來。

——製度創新中“拿來”與“改造”的關係問題。市場經濟是我們改革的趨向,但我們在借鑒現代西方先進體製與機製進行製度創新中,必須把市場經濟製度的基本精神與西方社會現有模式區分開來,要做好“中國化”的工作,勇於拿來,善於改造。

——製度創新中可能性與現實性的關係問題。製度創新的背景與環境是當代中國,不能脫離開現實的國情,為了在“實際中做得到”,必須對“理論上行得通”的製度創新進行必要的修正,做好製度創新的“理想狀態”與“現實不得不如此”的協調,處理好製度創新中效率與公平、發展與穩定的關係問題。

——製度創新的價值選擇與目標定位問題。製度創新隻是手段,它自身並不能成為目的,我們不能為製度創新而製度創新。製度創新的直接結果就是社會政治經濟利益結構的調整與再調整,因而其價值選擇是製度創新中極為重要的核心問題,其目標定位必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目標相一致。當代中國的製度創新一定要著眼於中國社會的全麵發展,並為當代中國社會的全麵發展服務。這全麵發展既包括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也包括人的發展。所以,我們進行製度創新時,就一定要把握兩個方麵的標準:一個是社會發展的標準,社會發展的標準就是生產力的標準,以是否有利於發展生產力為標準;一個是人的發展的標準,這就是以人為本。這兩個標準要統一於製度創新的實踐之中。在注重製度創新的科學性和實踐性的同時,更加強調製度創新的道德評判與意義追問,使得在製度創新理論支持中多一點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