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日新中國2003:新政孕育政治新文化(1 / 3)

也許是太多的習慣思維給“新政”這一概念賦予了太多的內涵,也許是曆史的傳統給“新政”這一詞彙打上了太深的印記,在我們自覺是正統、規範的媒體中很少對當代中國的政治生活使用“新政”這一提法。

其實是我們有太多的顧慮和一些不必要的聯想,就語義發生學上來說,“新政”實在是一個好詞彙。“新政”的含義也是很簡潔的:由新的政治領導人來行使新的政治職權,實施新的政治行為、體現新的政治理念。更多的是一種事實的判斷,而非價值的判斷。當然在很多時候這兩種判斷是很難截然分開的。所以我們不反對不同的人有自己的想法與看法,更不能禁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與看法。

我們就是把“新政”作為一種新的執政氣象、一種新的執政方略、一種新的執政行為等等的總和來理解的。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把2003年的中國看作是“新政第一年”的中國呢?

我看完全可以。理由如下:

——中國共產黨在2002年底召開的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上,正式實現了中央領導集體的整體新老交替,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九位同誌中有八位是新當選的,上屆常委中唯一留任的胡錦濤同誌出任黨的總書記。黨的中央領導集體當之無愧是“新”的。

——在2003年3月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選舉和決定任命了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員,胡錦濤同誌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吳邦國同誌當選為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溫家寶同誌就任新一屆中央人民政府總理。國家機構的領導集體也當之無愧是“新”的。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國社會走出了非典的陰影,戰勝了洪水的肆虐,化解了經濟的頹勢,新的政策層出不窮,新的舉措好戲連台,這又是怎樣一個“新”的氣象啊。

更主要的是這一係列的“新”,也孕育和形成了中國政治的新文化。我們把這一政治新文化概括為八個字,這就是:

親民、務實、科學、法治。

這八個字,實實在在包含了大家的信任、敬仰與希望。有了這些,也就有了民意,有了力量,有了決心,有了日新的中國。

(一)親民

人民群眾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

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要求。

為此,胡錦濤總書記就任以來,反複強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係、利為民所謀”。

為此,胡錦濤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又著重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為群眾誠心誠意辦實事,盡心竭力解難事,堅持不懈做好事。”

——胡錦濤在擔任總書記後的西柏坡之行中曾去看望過兩戶農民。兩位農民韓花珍和史素格的感覺是“他問長問短的,主要是關心我們的經濟收入,看我們過得還苦不苦。”“特別平易近人,沒有架子,就和我們自己家的人一樣。”當別人問他們說:總書記在您家隻呆了十三四分鍾,是什麼原因讓您覺得他能把這個國家領導好呢?農民回答:“他來家裏不讓我們做任何準備,說家裏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他害怕老百姓為難,他害怕給老百姓增加壓力。”

“他害怕老百姓為難,他害怕給老百姓增加壓力。”這就是心氣相通,總書記知道老百姓在想什麼,老百姓也知道總書記在想什麼。同呼吸、共命運,這就是共產黨與人民的關係。

——8月28日,在江西贛州,胡錦濤對困難職工楊福生說:“你們家兩口子都下了崗,生活遇到了困難,作為總書記,我感到很歉疚;但看到你們在社區幫助下困難得到了初步解決,我又感到欣慰。孩子還在上學,一定要保證他們讀好書。要相信黨和政府會幫助你們克服困難。生活一定會好起來。”

如果不是感同身受,如果不是心中有情,如果不是時時刻刻牽掛著人民的疾苦,別的話還有很多很多可以說。但總書記沒有說,他隻說了這麼一句。就這一句,楊福生一家記住了,全國的民眾記住了,全國的一切真正的共產黨人,也一定記住了。

——1月31日,溫家寶在遼寧阜新的煤礦井下720米的深處,與煤礦工人圍坐在巷道的鐵軌上兩個小時,一起吃年夜餃子。他一邊吃水餃,一邊對礦工們說:“我一直想和煤礦工人一起在井下過一個春節,今天,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10月24日,溫家寶到三峽庫區偏僻小山村考察。當獲知雲陽縣人和鎮龍泉村農家婦女熊德明一家被建築商拖欠工錢,導致孩子上學受到影響後,總理當即承諾一定責令縣裏有關人員處理這件事。當天晚上11點多,熊德明和丈夫拿到了被拖欠了一年的2240元。溫家寶總理對隨行的幹部說:“現在老百姓的好多事情,在一些領導幹部看來都是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可對老百姓來說,卻是大事。”

我們一些領導幹部談到這些事時說,我們各級幹部,應該把總理這些舉動看作是一個警示、一個提醒。

我們列舉了很多的事例,我們還可以列舉更多的事例。其實無論多少事例,它都驗證了一句話,這就是“群眾利益無小事”。

群眾利益無小事,這不僅是一個事實判斷,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價值判斷。通過新一屆領導集體的作為,我們看到,“群眾利益無小事”,就是要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自覺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從人民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問題入手,不斷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要切實關心群眾的疾苦,真心實意地幫助群眾解決在生產生活中麵臨的困難,把工作做細、做好、做實。要切實幫助下崗職工、農村貧困人口和城市貧困居民等困難群眾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要在發生給人民群眾帶來嚴重威脅的重大突發事件時,把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時到最困難的地方去安定民心、鼓舞士氣。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SARS肆虐時,網上曾出現一個帖子,內容隻有一句話:“錦濤一定要挺住。”有人評價說,這是繼“小平你好”之後,又一句反映最高領導與百姓心氣相通的佳話。

(二)務實

近些年來,在快速發展的背後,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在逐漸顯露,一些錯綜複雜的矛盾在積累,一些泡沫性的繁榮在消失。在這樣的背景下,如果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冷靜的頭腦,不僅難有新的、更高層次的發展,過去的輝煌也不易保持。讓我們高興的是,十六大以後的新一屆中央領導清醒地意識到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