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日新中國2003:新政孕育政治新文化(3 / 3)

5月4日,溫家寶在視察清華大學和中國農業大學時說,要發揚偉大的“五四”精神,依靠科學和民主戰勝本世紀中華民族遭遇的第一場大災害。在這裏,溫家寶再一次舉起了“科學”的大旗。

——尊重科學體現在抗洪救災上:

有分析表明:2003年淮河抗洪全線超過1991年,在總來水量200多億立方米、比1991年超10%的嚴峻環境下,僅動用9個行蓄洪區,比1991年少啟用8個,削減洪峰20多億立方米。土地絕收麵積是1991年的1/2,較大險情僅為1991年數量的25%,因災死亡人數比1991年減少95%。安徽省沿淮災區安全轉移群眾115萬多人,是1991年的1/4左右,房屋倒塌不到1991年的1/10。對此,國內外一致評價是:科學防洪的勝利。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長汪恕誠的說法是:“政府的有效管理和防汛的科學調控在此次淮河防汛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我們所有的防汛措施都走在洪水前邊。”

為此,《人民日報》特發表了一篇題為《從“嚴防死守”到“科學調度”》署名文章。聯係起7月5日,胡錦濤專門就防洪所做的“確保人的生命安全始終是我們的首要任務”的指示,一些報刊更是給予了高度評價,並將其上升到了執政理念的層麵。

有一個媒體針對胡錦濤在廣東考察曾提及經常從網上看到有益的建議,溫家寶看望基層群眾時也提到經常從網上了解民意這樣的說法,做出了自己的評論:“表明新領導層重視新技術對施政的正麵作用,也表現了新一代領袖的與時俱進。”

(四)法治

依法治國是黨的十五大確立的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九屆人大二次會議將其載入了憲法修正案,黨的十六大又進一步明確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

在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同誌以總書記的身份強調“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對於全黨、全社會無疑有強烈的警示作用。

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進行的第一次集體學習的主題又是憲法。在學習中,胡錦濤還特別強調,要堅持依法執政,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我們黨是執政黨,應該在貫徹實施憲法上為全社會作出表率。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都要做遵守憲法的模範,嚴格依法辦事,帶動全社會嚴格貫徹實施憲法。

十六屆三中全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受政治局委托,向全會作工作報告。這不僅僅是貫徹十六大精神的一種新做法,更是我們黨的政治生活走向規範化、製度化的標誌。

一位中央紀委的領導幹部講,在中央紀委召開的會議上,作為黨的總書記的胡錦濤同誌表示,要自覺接受全黨同誌的監督。正是因為新一屆中央領導人有這樣明確的態度,中紀委製定了醞釀很久的《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已向各地區、各部門征求意見,可望於年內正式公布實施。

新一屆的政府也是如此。

溫家寶在2003年3月21日,主持召開新一屆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要求本屆政府履行職責,要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法》。

新一屆政府製訂了新的《國務院工作規則》,突出強調了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堅持依法行政、加強行政監督三個方麵,專門寫了三章,作了具體的規定。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溫文爾雅新總理的“約法三章”。

與此相應,新政府還提出了一係列的“嚴禁”與“不準”,更是細致入微:

領導幹部要嚴於律己,嚴格要求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堅決執行中央廉政規定,不搞特殊化;

政府工作人員要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在公務活動中,嚴禁收受禮品和有價證券,嚴禁插手工程承包,嚴禁參加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費娛樂活動;

國務院組成人員到基層考察、調研,要簡化接待,輕車簡從;

國務院及各部門工作人員不準用公款相互送禮和宴請,不準接受地方的送禮和宴請;

國務院領導同誌不為部門和地方的會議活動等發賀信、賀電,不題詞。

新政府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在“非典”肆虐期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迅速出台。5月15日溫家寶在國務院召開的貫徹實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座談會上強調:“要高度重視法律手段的重要作用……”

孫誌剛案發生後,國務院聽取社會各方意見與建議,於2003年6月18日召開常務會議,廢止了1982年國務院發布的《城市流浪乞討人員收容遣送辦法》。2003年6月20日,溫家寶總理簽署國務院令,正式公布《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自2003年8月1日起施行。

更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8月27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以151票讚成,0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於2004年7月1日起施行。這是繼《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複議法》後又一部規範政府行為的重要法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專門的行政許可法。11月6日下午,國務院第二次學習講座專門學習這部法律。溫家寶總理在主持學習講座時要求:所有政府工作人員都要學會善於依法處理經濟社會事務,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實行執法責任製和執法過錯追究製,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

新政府通過規範自己的行為,自覺將政府的行政審批和行政管理工作納入法製化、規範化的軌道,從根源上和製度上杜絕“暗箱操作”和錢權交易,清除在行政審批中存在的腐敗現象,從製度上防止了公權力對公民個人生活的幹預,減少了行政許可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分量。“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溫家寶總理的這三句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現代公共服務型法治政府的輪廓正呼之欲出。

當然,試圖僅僅用這八個字來全麵概括日新中國2003的政治新文化是遠遠不夠的。但是,通過這八個字,我們不僅能看到2003年的付出與收獲,更能看到2003年後的希望——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更加繁榮、更加民主、更加文明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