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係”是理論完備性的一種標誌,但體係也隻能是在理論領域的表述。理論要想進入實踐領域就必須要有實踐的形態。當代中國要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追求,必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導引下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一些理論梳理,並且嚐試提煉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對於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很有意義的。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功能定位是原則與靈魂,而不是具體內涵
有的同誌認為,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黨的十七大報告講了四個方麵內容,“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誌,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很係統、很全麵、很豐富。但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又似乎什麼也沒有說。馬克思主義指導體現在價值觀層麵上究竟是什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體現在價值觀上又是什麼?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同樣麵臨這樣的問題。我們承認這一描述是事實,但我們也要認識到這正是價值體係與價值觀的區別所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功能主要在於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原則與依據。這四方麵內容並不直接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涵,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要符合這四條要求。這四方麵內容的闡述讓我們明確了在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時必須堅持的幾個原則。
第一,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定要能體現出社會主義的本質,表達出社會主義的精髓。社會主義社會作為人類社會的一個發展形態,必然要有與封建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等其他社會形態不同的內容。比如說,資本主義社會是建立在個體主義的哲學基礎上的,出發點是孤立的個人,個體性特征的價值觀貫穿始終;而社會主義社會則是建立在“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語)的基礎上,更多地把個體作為一個整體中的有機組成,在這樣的價值思維下實現個體的發展,具有鮮明的集體主義趨向。這些不同中最關鍵的、最根本的、最核心的東西,我們可以視為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它提升為價值層麵的內容,體現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
第二,著眼於中國發展主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曆史大背景下展開,當然要有中國特色,有中國意識,要反映中國社會發展的主題,要能解決中國社會發展麵臨的問題,促進中國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
第三,反映中華文化的傳承。文化的發展是不能割斷,也割不斷的。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文化積澱是這個社會、這個民族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這個民族、這個社會能自立於其他民族、其他社會之間的“基因身份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根植於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當然要烙上中華文化的精神印記,從中華傳統文化的寶藏中汲取精華。
第四,具有廣泛的實踐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精英價值觀,而是大眾價值觀;不是價值烏托邦,而是生存意義的支撐,是全體人民的價值導引。因而要有廣泛的認同性與實踐性。不能被社會大眾實踐的價值觀不能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脫離中國社會發展實際的價值觀即使理論上行得通,實際中也做不到,勉強而為隻會名存實亡。
(二)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的引領下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正因為價值觀與價值體係的功能定位不同,進入實踐領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定應該是簡單、清晰、明了的,最好是“語錄”,幾句話、幾個詞。“語錄”恰是理論生命力最強盛的標誌,最有作為的標誌,最發揮作用的標誌。
基於這樣的判斷,我們認為,有四個價值範疇應該能、也確實能進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野:和諧,公正、仁愛、共享。
——和諧,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狀態。
和諧,這一範疇來自於中國傳統文化,但其價值內蘊具有鮮明的現代色彩,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和諧,“和而不同”,包含了兩個層麵的內容,首先是承認“不同”,充分肯定、尊重、保障社會主體的多樣性、差異性、獨立性,包含了“自由”“平等”所應有的內容;但這不同又沒有導致根本性的衝突與鬥爭,而是“和諧相處”,是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在更高層麵上達到一種融洽、協調、有序的狀態。因此,我們可以講,“和諧”,是對自由與平等的超越,既包含了自由與平等的精神,又避免了抽象談自由與平等而可能導致的社會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