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飽受爭議的蘇北女人(2 / 2)

作為超級大亨,默多克同樣有敏銳的洞察力,精明、冷漠,他才不會“鬼迷心竅”。事實上,鄧文迪在西方社會惹起的爭議從未休止過,甚至有雜誌毫不留情地報道:“她是個善於玩陰謀的迷人的東方女性,偷走了帝國裏愚蠢老男人的心以及他全部的錢!”類似這種質疑的論調不絕於耳。相反,也有人認為,唯有鄧文迪才能使這個身處統治王朝末期、日漸衰老的“大BOSS”返老還童。熟悉鄧文迪的美國朋友這樣形容她:“自從結識了文迪,我比以前愉快、輕鬆多了,與她相處和諧得像一個整體,我們是彼此的知己。”

西方一些不了解中國的新聞媒體,還將鄧文迪的成就歸功於非比尋常的關係網絡,殊不知家境普通的她在中國並不是一位能呼風喚雨的人,直到青年時代都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也正是這樣一位平凡的女子,讓傾心於她的默多克斥資500萬美元,為她購得紫禁城腳下的一座四合院。

就這樣,十幾年前看似應該不會是什麼大人物的人,成了飽受爭議的“話題女王”。

※重要的是你理解她的方式

後來,久居異國的鄧文迪之所以在中國也頗有名氣,大多也是以一個權勢地位極高的西方大佬太太的身份被關注,隻不過她的中文和英文一樣流利。她每次回國都扮演著默多克帝國“外交官”的角色,向中國人發送名片,上麵清晰、簡潔地印著“文迪鄧默多克,新聞集團”。可她帶給中國的信息卻沒如此簡單。傳媒學院、新聞學院的大學生瘋狂地討論著來自默多克新聞帝國太太的是與非。有說她是巾幗梟雄的,有說她丟中國女人臉的。這些信息在默多克心中並沒有太大價值。曾有中國區的高層當著默多克的麵,含帶謾罵之詞鄙視鄧文迪:“她已經二十多年不在中國生活,她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了解中國市場,事實並非如此。”不會中文的默多克完全聽不懂這些帶刺的評論,或者說,他根本不需要通過“外人”了解他欽點的這位“外交官”。

從普通到盛名,短時間內太多事情發生巨大改變,總會讓人有不安全感。在這場至今都未畫上休止符的爭議大戰中,力挺鄧文迪的粉絲會關心她是否能及時“掐醒”自己,時刻保持最初的清醒頭腦,而討厭她的人則個個佯裝很懂鄧文迪的心機和手段,玩命般地抨擊她。

站在自己的立場想方設法“理解”成功人士,是非成功人士的通病。不管你稱讚她還是罵她,都不能對鄧文迪構成威脅。你站在原地看風景,看風景的人早已奔赴下一站旅程。其實,在這片風景中,鄧文迪是什麼樣的姿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理解她的方式。爭議再多,你心中理解的她是什麼樣,她就會是什麼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