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二十一條:弱國的艱難抵抗(1)(3 / 3)

日本政府此次要求一貫反日的袁世凱承認二十一條過分要求,實在是居心叵測。如果袁世凱接受了,日本可以全麵控製北京政府,掠奪中國的資源,而袁世凱將承擔賣國的千古罪名;如果袁世凱不接受,日本可以將破壞和談的罪名貼在袁世凱身上,繼續賴在膠州灣不走。同時,日本人還等著看袁世凱處理二十一條這個燙手山芋時手忙腳亂的樣子呢。

想到這裏,袁世凱暗罵道:狗日的,沒安好心!

1月27日,為了迎戰即將到來的中日談判,袁世凱改任外交總長,孫寶琦為審計院院長,以外交經驗豐富的陸征祥為外長。2月2日,中日代表舉行第一次二十一條交涉會議,中方代表為外長陸征樣、次長曹汝霖、秘書施履本,日本方麵是日置益公使、小幡參讚、高尾參讚。曠日持久的中日二十一條交涉正式開始。

交涉一開始,袁世凱就正色告訴日本代表:“可讓者自可談判,不可讓者,如第五號諸條,則絕不能讓。”外交次長曹汝霖是國內著名親日分子,“平素喜怒不形諸顏色”,在會談時“激憤之情溢於言表”、“情緒頗為激越”,“竟亦吐露慷慨的言辭”。日本公使日置益認為“對中國尤其袁政府立場而言,卻頗感嚴峻”,向國內報告稱要袁世凱全盤接受要求非常困難。

日本代表於是在會談中拋出了一係列的“誘餌”,希望中國代表能夠接受要求。這些引誘除了歸還膠州灣外,主要是支持袁世凱政府,保障袁世凱的個人安全(這從反麵證明了日本之前不支持袁世凱政府,一心謀害袁世凱)。二次革命後,許多革命黨人流亡日本,集合留日學生和部分日本人,進行反袁活動。日本代表也承諾一旦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日本政府將嚴格取締在日本的反袁活動(這也反證了日本政府之前支持反袁勢力)。

在談判桌上,陸征祥遵從袁世凱的指示,一味周旋、拖延。

日本人也知道二十一條的要求是狼子野心見不得光,因此要求盡快結束交涉,以免夜長夢多,引起國際幹預。在談判時間上,日置益要求雙方天天談判,全天不停地談。陸征祥則借口自己事務繁忙、身體不好,堅持每周就二十一條商談三次,談判時間為下午2時至5時,每次3個小時。日置益被迫答應。每次談判開始時,陸征祥先請雙方代表入座寒暄,說些天氣、吃飯等無關話題,同時命令安排好的侍從們上茶獻煙,然後就桌子上的茶和煙再發一番評論。他安排的那些侍從們也特意穩步慢走,慢慢地點煙,又是鞠躬又是作揖,拖延時間。等寒暄品茶完畢,談判時間已經過去了一個小時。在剩下的兩個小時談判過程中,不管日方代表如何危言厲色,陸征祥都和顏悅色,對提問未置可否,常常抓住一些細節發表鴻篇大論。陸征祥在晚清時期就進入外交界,幾十年下來經驗豐富,外交技巧高超。他的外文說得比中文好,加上是上海人,說的官話中夾著上海口音和外國語法,讓人聽起來特別別扭。最神奇的是,陸征祥的說話拖遝是出了名的。袁世凱一度提名陸征祥繼唐紹儀後出任內閣總理,陸征祥去參議院發表見麵演說時,竟然就家常話題和客套話講了一個小時,讓參議員們大跌眼鏡,竟然因此沒有通過提名。可以想象,日置益遇到這樣的對手,既要費力理解,琢磨語句,感覺不對勁的時候又抓不到陸征祥的把柄,不好發作。

對日置益來說,談判是樁苦差使。對陸征祥來說,這何嚐不是一件苦差使。他這是在示弱,是在苦撐待變、以拖待變,實屬萬般無奈之舉。但凡有強大的後盾,外交官不會在談判桌上不著邊際地拖延。袁世凱也很無奈,國家貧弱多事,強敵逼上門來。他又能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