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後新聞戰
一
袁世凱不能直接拒絕二十一條,他必須借助外力來抵抗日本的壓力,進而擊退日本的侵略。橫在他麵前的首要障礙是,日本要求二十一條談判是秘密談判,絕對保密,不能向外界泄露隻言片語。日本政府之前推測袁世凱可能的對策就是中國傳統的以夷製夷,借助西方列強的力量遏製日本獨霸中國的野心,所以他們一開始就提出了“絕密”的談判要求。
可是在1月19日,日本人在中國辦的《順天時報》就刊登了日本公使與袁世凱的談話並提出重要案件的消息。22日,日本《朝日新聞》印發號外,刊載了日本對華四條要求:一是關東租借期限和南滿鐵路期限均延至99年;二是德國在山東省的全部利益悉讓與日本;三是開放中國最重要的一些地點作為商埠;四是日本在華享有建築鐵路和內河航行之權利。日本政府馬上以“有害兩國國交”為由,禁止日文報紙轉載和評論此等消息,禁止《朝日新聞》發行號外。然而同日,中文的《亞細亞日報》、英文的《北京日報》均以“日本又向外交部提新要求”為題報道了中日正在進行談判,但都沒有涉及具體的談判內容。此後,零零星星刊登中日新談判消息的報紙越來越多。消息又是怎麼泄露的呢?
消息是袁世凱政府有意泄露的。困守秘密外交的要求無異於作繭自縛,袁世凱自然不會迂腐地遵從日本要求。隻有讓外人知道了日本的強盜要求,中國才有可能爭取到援助,抗擊日本。陸征祥就極力主張公開宣布二十一條內容,讓列強和全體國民討論。曹汝霖擔心這樣議論沸騰,反而影響外交進程。所以袁世凱采取了“故意泄露”的方法。時任袁世凱秘書的顧維鈞回憶外交總長每次與日使會晤後,他都要化妝去見美國公使芮恩施和英國公使朱爾典,秘密通報談判內容。北京城裏最早獲悉二十一條談判的外國人之一的芮恩施也回憶說:“中國的一些高級官員幾乎每天都來同我就他們的困難進行商談”,磋商“對付日本提出的這些要求的最好的辦法”。《芝加哥日報》、《紐約時報》就從美國駐華公使館輾轉獲悉了部分談判內容,分別在1月25日、27日介紹給了美國輿論。
日本方麵見狀,借口報紙登載了日本公使與中國外長的談論內容,消息“係來自北京通訊”,強烈詰責中國方麵泄露消息。袁世凱政府自然是矢口否認,並在交涉正式開始的2月2日發出關於嚴禁外交人員向新聞媒體泄漏消息的通告。
暗地裏,袁世凱在采取進一步行動。2月5日下午,他邀請政治顧問、英國人莫裏循談話。袁世凱將日本的要求和盤托出。他首先向莫裏循介紹了第五號文件的內容,包括日本控製中國政府,中日合辦警察,由日本來保證中國的完整,日本有權在中國任何地方布教,等等。袁世凱特別提到了日本要壟斷中國沿海和島嶼;日本有權修造四條從南昌起始的鐵路,袁世凱強調造的是日本人的鐵路,而不是日本人為中國人建造的鐵路;有關合辦漢冶萍公司的要求,意味著所有長江流域煤礦、鐵礦的開采都受製於日本。這些要求都強烈侵犯了以長江流域為勢力範圍的英國利益。袁世凱還介紹了日本在東北和福建的要求,最後說日本公使日置益在談判過程中態度傲慢,堅持要中國政府全盤接受二十一條。
曾長期擔任《泰晤士報》駐華記者的莫裏循意識到這次會晤巨大的新聞價值,回去後立即整理了一份與袁世凱的談話內容備忘錄。他認為,將材料公之於眾,讓西方對日本施加壓力是中國免除日本要求壓迫的主要辦法。2月9日,莫裏循主動與老東家《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端納聯絡。第二天,端納趕來了。莫裏循把整理出來的消息托付他在《泰晤士報》上發表。2月11日,《泰晤士報》收到了端納拍發的長達318個字的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