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白馬義從(1 / 1)

白馬義從。“瓚每與虜戰,常乘白馬,追不虛發,數獲戎捷,虜相告雲:‘當避白馬’因虜所忌,簡其白馬數千匹,選騎射之士,號為“白馬義從”。“瓚常與善射之士數十人,皆乘白馬,以為左右翼,自號“白馬義從”。烏桓更相告語,避白馬長史。乃畫作瓚形,馳騎射之,中者鹹稱萬歲”。因這支戰鬥力強悍的“白馬義從”,公孫瓚也在北地人那裏得到了“白馬將軍”的稱號。“白馬義從”是“善射之士”騎乘優良白馬組成的,所以它的機動力和射程是毋庸質疑的。換句話,這就是一支精銳輕騎部隊,也就是所謂的“控弦”。公孫瓚久在幽並,所以有機會組建這支“控弦”部隊。“控弦”在中國曆史上有著輝煌的篇章。從戰國就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漢代匈奴能與漢朝對抗幾百年,靠的就是剽悍的“控弦”,其最輝煌時期還是號稱“世界最強”的成吉思汗的蒙古“控弦”。公孫瓚的騎兵部隊在後漢三國時期是首屈一指的。極輝煌時期達“萬餘”騎。袁紹也曾想和他求和,可見公孫瓚是一度占上風的。另外在對北方遊牧民族的和鎮壓黃巾軍的戰鬥中,也都有公孫瓚騎兵的戰績。白馬義從——三國精銳輕騎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