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來自農民家庭的大學生說:父親對我們不好。愛還是愛的,方式不對,比較粗暴。他生活中有挫折,所以總愛悶著臉,他的臉總像陰雲密布要下雨一樣,我們對他就像老鼠見了貓一樣。他是農民,脾氣太暴,經常打我母親。我學習好,挨打不多,兄弟常挨他打。

直到我父親退休之後,我們的關係才突然變得友好起來,在此之前的二十幾年,我對他的看法基本上隻有兩個字:我恨!甚至大學畢業後有幾年我們之間沒有說過一句話。現在我想我自己不怎麼恨他了,正如我不能完全為自己的錯誤負責,他也一樣。

一位小小年紀已走上這條路的少年說:爸爸媽媽兩人中我更喜歡媽媽,媽媽比爸爸強,處理問題能力強,可惜我母親很不得誌……

一位大學生說:我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教師。父母結婚很晚,所以很晚才有了我。我父親快40歲時才結婚,他交過很多女朋友,我奶奶都看不上,不同意。我奶奶這人很嚴厲,把我父親教得沒有主見,不太懂得生活,說實話,我有點看不起他。我母親比父親強。

一位同性戀者憂心忡忡地說:我是家裏最小的孩子,和母親感情特別好。萬一我(是同性戀)這事兒讓母親知道,她肯定受不了,我說什麼也不能讓她知道。

第二節環境與經曆的影響

(2)

年輕時有件事可能對我有影響。那時我十六七歲,已經懂得一點性方麵的事,父母是四十五六歲。有一天晚上睡覺,父母為這事吵架讓我聽見了。父親求母親,母親很反感地說:你想讓我死啊。我記得當時特別恨父親,覺得父親欺負母親。現在我當然不會這樣想了。但當時印象挺深。

除了戀母憎父,有的同性戀者因從小喪父而缺乏父愛。一位調查對象提到他的一個同性伴侶在做愛時總愛管他叫父親,原來是因為這個人自幼喪父,是跟著舅舅長大的。另一位同性戀者也碰到過這種情況,他對此所作的解釋是:多數人願找年輕的,可也有些人喜歡找年歲大的,因為他們的父親對他們不好,想找個父親。

在回收的問卷中,對於您與父母感情如何這一問題,選擇更喜歡母親的人數多於選擇更喜歡父親的人數;在父母對您感情如何一問中,回答母親更喜歡我的人數也大大超過父親更喜歡我的人數。

了解到有些同性戀者具有戀母情結,還沒有回答為什麼戀母情結會導致同性戀傾向這一問題。根據我們的觀察與分析,首先,對母親的依戀使這些男孩子在社會教化過程中認同女性,而沒有能夠認同男性。所謂認同女性是指他們會以女性自居。男同性戀者當中有一部分人在言談舉止上會不知不覺地流露出女性姿態和氣質,走路扭扭捏捏,說話細聲細氣,性情柔順膽怯等,這都是認同女性角色的表現。

其次,由於對母親過份崇拜,其他的女性都看不入眼,自覺不自覺地拿她們同自己的母親相比,卻總是覺得相差太遠,因此很難被一般男性所中意的女性吸引。

最後,對母親的依戀還可能使這些男子將周圍的女性都當作母親類的人來看待,而對母親是隻能有敬愛不能有情愛的。有不少同性戀者在工作單位可以同年齡較大的女同事相處得很好,親熱而自然,對她們也很尊重,卻不能喜歡年輕漂亮的女性,其原因看來就是他們把那些年紀稍大的女性比照自己的母親對待,而對於年輕女性則不知如何是好。還有些年輕的同性戀者說,他們認為女性很神聖,不好接近,對她們有敬畏之感,想來這也是從對母親的感覺演變而來的。有好幾位年輕的調查對象表示,對於年紀大和特別小的異性還能接觸,就是不能接觸和自己一樣年輕的女性:擠汽車時有歲數大的女的還好點,年輕女人靠我近一點我特別反感。在年歲大的和小的女性麵前我都能自如,比如我跟小外甥女、小侄女什麼的在一起都感覺不錯,但一接近年齡相仿的女性就緊張,不願跟她們在一起,覺得心煩,鬧心,有厭惡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