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康”乃“康寧”之同素異序詞。《漢語大詞典》收有“康寧”而闕收“寧康”,應據補。
【託軀】
○考妣徐氏元初產,永壽元年出門託軀金掾季本。(金廣延母徐氏紀產碑)
託軀,猶寄身、委身。《樂府詩集》卷三十四《董逃行歴九秋篇》其九:“骨肉至親更疏,奉事他人託軀。”
《漢語大詞典》收有“託身、託體”等詞,“託軀”一詞闕收。
【功驗】
○圖紀萬世,功驗永著。(濟陰太守孟鬱脩堯廟碑)
功驗,乃“功效、成績”義。傳世文獻亦偶有用例,如《朱子語類》卷十一學五《讀書法下》:“而今人衹辦得十日,讀書下著頭,不與閒事管取,便別莫說十日,唯讀得一日,便有功驗。”
《漢語大詞典》收有“功效”一詞,“功驗”失收,可據補。
【屍死】
○冒突縫刃,收藏屍死,郡縣殘破,吏民流散,乃徙(家)馮翊。(趙寬碑)
屍死,指死人。羅振玉《蒿裏遺珍》之《建寧四年孫成買地券》:“田中若有屍死,男即當為奴,女即當為婢,皆當為孫成趍走給使。”
【胤裔】
○至於東鄰,大虐戕仁,聖武定周,封幹之墓,胤裔分析,避地匿軌,姓曰孫為□□□□各以文憲將相諸國,君其胄也。(安平相孫根碑)
胤裔,即後裔、後代。碑刻材料之唐代墓誌中用例頗多,《唐代墓誌彙編》貞觀○三三《隋太尉府典上大將軍樂君墓誌銘》:“其銘曰:‘惟君望族,胤裔承明,門傳將相,世襲公卿。’”又貞觀○四二《處士李君墓誌銘並序》:“昔唐臣況馬,周史方龍,胤裔克昌,英靈永播。”又顯慶一五三:“夫人乃是王昶胤裔,夫人笄將兩六,即與郭氏結姻,二七之年,遂便入室。”又垂拱○一○《大唐故登仕郎丁君墓誌銘並序》:“而神仙胤裔,馭白鶴於遼城;尚主才雄,耀金蟬於魏國。”
《漢語大詞典》收有“胤胄、胤嗣、胤緒”等係列詞而闕收“胤裔”一詞;“胤裔”和“胤胄、胤嗣、胤緒”屬同一同義語義場,當據補。
【育生】
○弟君(宣),密靖內侍,報怨禁中,徙隴西上邽,育生充國,字翁孫,該於威謀,為漢名將。(趙寬碑)
育生,即生育。傳世文獻中也有用例,《論衡》卷二十七《定賢篇》:“然而鄒衍吹律,寒穀更溫,黍穀育生。”《唐文粹》卷六十一碑十三《故左溪大師碑銘並序》:“母葛氏夢天降靈瑞而娠,左溪心靜體安,迄於乳,育生九年矣。”《經義考》卷二百六十三通考二卷《佚》:“八風以時,則陰陽正,治道成,萬物得以育生。”
“育生”與“生育”同素異序同義。《漢語大詞典》收有“生育”而未收“育生”。
【命壽】
○故能舉家□□□□□去,上陟皇燿,統禦陰陽,騰清躡浮,命壽無疆。(仙人唐公房碑)
命壽,即壽命。始見於西漢,如《史記》卷七十九《範雎蔡澤列傳第十九》:“蔡澤復曰:‘富貴顯榮,成理萬物,使各得其所性,命壽長,終其天年而不夭傷……’”東漢後用例漸多,《論衡》卷第七《語增篇》:“世見其命壽,又聞其恬淡,謂老子以術度世矣。”《東坡全集》卷九十一祭文四十首《祭歐陽脩純父文》:“人惟曰:‘當然,奈何官止於一,命壽不登,四十誰其屍之?’”
“命壽”乃“壽命”的同素異序詞。《漢語大詞典》收有“壽命”,“命壽”一詞缺載,可據補。
【脩設】
○建立兆域,脩設壇屏,所以昭孝息民,輯寧上下也。(白石神君碑)
脩設,乃“脩建、設立”義。傳世文獻亦偶見使用,《後漢書》卷一百○六循吏列傳第六十六《仇覽傳》:“覽乃正色曰:‘天子脩設太學,豈但使人遊談其中?’”《夷堅誌》丁卷三《如皎鹿母》:“淳熙十三年春母亡,明年小祥皎脩設齋祭畢,還庵居。”《說郛》卷二十七俞文豹《吹劍錄》:“漢符融曰:‘……自佛入中國以來,世俗相承,脩設道場,今吾欲矯俗行誌,施之妻子可也;施之父母,人不謂我以禮送終,而謂我薄於其親也。’”
【守民】
○光和四年,三公守民蓋高等,始為無極山詣大常求法食。(白石神君碑)
守民,指防守的百姓。此指守山的山民。傳世文獻中用例亦不少見,《藝文類聚》卷八十六果部《橘》:“梁劉孝儀謝東宮賜城旁橘啟曰:多置守民,晉為厚秩。”《舊五代史》卷二十三梁書二十三列傳十三:“又揚言於眾曰:‘素遣從副使行者即勿禁,其擅去者族之。’守民聞之皆感,奔逸者乃止。”《元史》卷一百五十二列傳第三十九《張子良》:“子良與麾下十數人即軍中生縛其守民,不欲北歸者欲走傍郡,子良資以舟楫,無敢略其財物。”
【周世】
○其先出自有殷,迄於周世,作師尹,赫赫之盛,因以為氏。(豫州從事尹宙碑)
周世,即周代。《後漢書》卷五十五卓魯魏劉列傳第十五《魯恭傳》:“月令,周世所造,而所據皆夏之時也。”《晉書》卷二十五誌第十九五行下:“又有開周世塚,得殉葬女子,數日而有氣,數日而能言。”《困學紀聞》卷十一《考史》:“朱子曰:‘太史公蓋本韓詩之說,頌皆天子之事,非宋所有,其辭古奧,亦不類周世之文。’”《論衡》卷十三《效力篇》:“孔子周世多力之人也,作《春秋》,刪五經。”
【周流】
○遂考覽六經,探綜圖緯,周流華夏,隨集帝學,收文武之將墜,拯微言之未絕。(郭泰碑)
周流,謂周遍流行也。先秦文獻已見使用,《易·繫辭下》:“變動不居,周流六虛。”《周禮·仲尼燕居》:“使女以禮周流,無不遍也。”《呂氏春秋·介立》:“晉文公出亡,周流天下。”西漢後繼續沿用,《淮南子·主術訓》:“周流五嶽。”《史記》卷一百二十九《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富商大賈,周流天下。”《論衡》卷八《儒增篇》:“孔子不能融於世,周流遊說七十餘國。”《後漢書》卷八十九《張衡傳》:“歷眾山以周流兮,翼迅風以揚聲。”《大唐西域記》卷十二《二十二國》:“奉先師之雅訓,仰前哲之令德,負笈從學,遊方請業,周流燕趙之地,歷覽魯衛之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