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東漢碑刻典故詞與縮略詞語(1)(1 / 3)

第一節東漢碑刻中的典故詞我們在研讀東漢碑刻語言材料時,發現其複音詞還有一個值得我們特別關注的現象,那就是深受先秦、西漢乃至東漢同期典籍的影響,產生了一批由典故凝固而成的特殊詞類——典故詞。這些典故詞無論是其詞義還是其構詞形式都有別於漢語的一般詞語。

首先從意義上看,具有明確的典籍源頭,離開源出語言環境便無法理解其語義,其詞義不能從構詞語素義中體現出來,而凝結著整個典故的含義,是其源出典籍語境意義的熔鑄和縮合。換言之,如果沒有其原出文句的含義,典故詞就不會從字麵產生出現有意義。如“知命”(四川郫縣東漢墓門石刻)指代五十歲,其語義非其字麵義,而是由其源出典故語境“五十而知天命”(《論語·為政》)之義所決定。其次從構成形式上看,如按照通常的語法組合模式,其構詞語素本來缺乏組合成詞的可能性,是被撰碑者從先秦、西漢乃至同期文獻中的現成語句中硬生生地截割出來的。如在“嗚呼,臣人鹹若時,惟良顯哉”(《書·君臣》)一句中截取“惟良”表賢良或指賢能的官吏,在“二十曰弱,冠”(《禮記·曲禮上》)中截取“弱冠”稱年少。這種現象正如清俞樾所說:“不曰璽書,而曰璽追,蓋用《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璽書追而與之’事也。漢人文法如此,在後世則為不辭矣。”(見俞樾《俞樓雜纂》第二十五《讀漢碑》。)這種形式,周一良先生稱為“割截古書中語”(見周一良《魏晉南北朝史雜記》“割截古書中語”條,第127頁,中華書局1985年。)。東漢碑刻中,這樣的典故詞我們共採集到70個。

一、文獻來源

東漢碑刻中的典故詞從文獻來源的時代上看,既有出自先秦典籍的,也有來自西漢文獻的,甚至有個別就採自東漢語料,但以前者居多;從文獻來源的作品體裁上看,既有出自正史類作品的(如《左傳》、《史記》等),也有來自非正史類的(如《詩經》、《尚書》、《論語》等),且後者佔絕大多數。

1.出自同一作品的

東漢碑刻典故詞,可以說來自同一部著作的佔絕對優勢,總計69例。其中來源於東漢以前的正史類作品的有4個,《左傳》和《史記》各2個。即:

【敦悅】

○君孝友恭懿,明允篤信,敦悅經睢,習父東光君業,兼綜六藝,博物多識,略涉傳記,矯取其用。(竹邑侯相張壽碑)

敦悅,尊崇愛好。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七年》:“趙衰曰:‘郤縠可。臣亟聞其言矣,說禮、樂而敦《詩》《書》。’”

【璽追】

○璽追嘉錫,據北海相。(北海相景君銘)

璽追,即璽書。俞樾《俞樓雜纂》第二十五《讀漢碑》曰:“不曰璽書,而曰璽追,蓋用《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璽書追而與之’事也。漢人文法如此,在後世則為不辭矣。”

【乞身】

○後漢中秋老乞身,以助義都尉養疾閭裏,又行褒義校尉。(巴郡太守樊敏碑)

乞身,古代以作官為委身事君,故稱請求辭職為乞身。語本《史記·張儀列傳》:“今齊王甚憎儀,儀之所在,必興師伐之,故儀願乞其不肖之身之梁,齊必興師伐之。”

【拔葵】

○忽然輕舉,誌皦拔葵。(慎令劉脩碑)

拔葵,指居官不與民爭利。語出《史記·循吏列傳》:“[公儀休]食茹而美,拔其園葵而棄之。見其家織布好,而疾出其家婦,燔其機,雲:‘欲令農士工女安所讎其貨乎?’”

出自非正史類作品的66個,其中出於《詩經》21個、《論語》12個、《易》6個、《尚書》6個、《禮記》5個、《孟子》3個、《老子》3個、《莊子》2個、《儀禮》1個、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1個。例如:

【纘戎】

○爰既且於君,蓋其繵縺,纘戎鴻緒,牧守相係,不殞高問,孝弟於家,中謇於朝。(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

纘戎語出《詩·大雅·韓奕》:“王親命之,纘戎祖考,無廢朕命。”後以“纘戎”指繼承帝業。

【仰高】

○仰高鑽堅,允文允武。(漢故執金吾丞武榮碑)

仰高,謂仰慕高尚的德性。語本《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知命】

○牧伯張君,開文坐席,顧視忘宦,位不副德,年過知命,遭疾掩忽,痛哉於嗟,誰不辟世!(四川郫縣東漢墓門石刻)

知命,指五十歲。語本《論語·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束帶】

○郡將嘉其所履,前後聘召,蓋不得已,乃翻爾束帶。玄論窮理,直道事人,仁必有勇,可以託六。(博陵太守孔彪碑)

束帶,《論語·公冶長》:“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束帶,本指整飾衣服,表示端莊。此謂出仕也。

【斷金】

○小閤明府,協同斷金。(蜀郡屬國辛通達李仲曾造橋碑)

斷金,語出《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後謂同心協力或情深義厚。

【邁種】

○拜幽州刺史,爾乃邁種□□□□□□□□□禁以糾奸宄,養善繇時雨之澍品物,除惡如農夫之務去草。(幽州刺史朱龜碑)

○旋守中嶽,幽滯以榮,邁種舊京。(衛尉衡方碑)

邁種,謂勉勵樹德。語出《書·大禹謨》:“高陶邁種德。”

【下車】

○季冬己巳,弘農太守河南河南樊君諱毅,字仲德,下車之初,恭肅神祀。(西嶽華山亭碑)

○君下車之初,□五教以博□削四凶以勝殘,乃□□□愛尚桓桓,拯馬蠲害,醜類已殫,路不拾遺,斯民以安。(博陵太守孔彪碑)

○君下車崇尚儉節,躬自菲薄,儲偫非法,悉無所留。(竹邑侯相張壽碑)

下車,語出《禮記·樂記》:“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皇帝之後於薊。”後稱初即位或到任為“下車”。

【苫塊】

○會喪太夫人,感背人之凱風,悼蓼儀之劬勞,寢暗苫塊,仍[闕]上言。(衛尉衡方碑)

苫塊,“寢苫枕塊”的略語。苫,草席;塊,土塊。古禮,居父母之喪,孝子以草薦為席,土塊為枕。語出《儀禮·既夕禮》:“居倚廬,寢苫枕塊。”。

【五就】

○資五就,闓道綱。(山陽太守祝睦後碑)

語出《孟子·告子下》:“五就湯,五就桀者,伊尹也。”借指辛勞治國的賢臣。

【守靜】

○玄虛守靜,樂無名,守不德,危高官,安下位,遺孔子以仁言,辟世而隱居,變易姓名,唯恐見知。(老子銘)

守靜,保持清靜,無所企求。語出《老子》:“致虛極,守靜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