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截割:成語的構成部件是從其語源材料的句子中截割出一部分或一個句子成分組合而成的,不顧及被截割部分與原句的關係。共有9個。例如:
○存亡繼絕(衛尉衡方碑)←《穀梁傳·僖公十七年》:“桓公嘗有存亡繼絕之功,故君子為之諱也。”
○安貧樂道(金鄉長侯成碑)←《文子·上仁》:“聖人安貧樂道,不以欲傷生,不以利累己,故不違義而妄取。”
○昭德塞違(司隸從事郭究碑)←《左傳·桓公二年》:“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
○有始有卒(堂邑令費鳳碑)←《論語·子張》:“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泥而不滓(費鳳別碑)←《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遊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溫良恭儉(圉令趙君碑)←《論語·學而》:“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多才多藝(趙寬碑)←《尚書·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才多藝。”
○無為而治(綏民校尉熊君碑)←《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麵而已矣。”
2.緊縮
不直接截割成語源材料中的原子句或原結構形式,而是把原材料中的一個或兩個子句乃至一個複句加以緊縮而成四字格成語。緊縮時選擇原句中有代表性的詞語或語素,並把原句的語義濃縮在這個緊縮後的成語裏。
子句的緊縮。語源材料中的原句是一個子句,緊縮時略去其中的次要成分,如連詞,但不改變這個子句原有的框架和主要的意思。共5例。例即:
○聞一知十(童子逢盛碑)←《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學優則仕(平都侯相蔣君碑)←《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溫故知新(金鄉長侯成碑)←《論語·為證》:“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先人後己(淳於長夏承碑)←《禮記·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舉直錯枉(巴郡太守樊敏碑)←《論語·為政》:“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跨句的緊縮。由兩個以上的子句緊縮而成。方法是在每一個子句中選取一兩個有代表性的詞語組合為一個四字格成語。共8例。例即:
○興滅繼絕(成陽靈臺碑》←《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生榮死哀(司隸從事郭究碑)←《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五六六七(漢成陽令唐扶頌)←《論語·先進》:“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令行禁止(荊州刺史度尚碑)←《管子·立政》:“令禁行,禁則止,憲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體之從心,政之所期也。”
○素絲羔羊(衛尉衡方碑)←《詩·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紽。”
○用行舍臧(衛尉衡方碑)←《論語·述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臧,惟我與爾有是夫!’”
○畏威懷德(荊州從事苑鎮碑)←《國語·晉語八》:“民畏其威,而懷其德,莫能勿從。”
○仰高鑽堅(漢故執金吾丞武榮碑)←《論語·子罕》:“顏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3.改換
在語源材料的原文上稍加改動而造成成語。大多是改換其中個別的字詞,有的是換用同義、近義字,有的是換用假借字,有的是換用相關或相類的字。共11例。例即:
○神怒民怨(殽阬君神祠碑)←《晏子春秋·外篇七》:“不思謗讟,不憚鬼神,神怒民痛,無悛於心。”
○不測之謀(校官碑)←《鬼穀子·本經陰符》:“以不測之智而通心術。”
○與世無爭(婁壽碑)←《戰國策·楚策四》:“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
○無為之治(漢成陽令唐扶頌)←《論語·衛靈公》:“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麵而已矣。”
○扶老攜息(桐柏淮源廟碑)←《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就國於薛,未至百裏,民扶老攜幼,迎君道中。”
○見機而作(老子銘)←《周易·繫辭下》:“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路不拾遺(博陵太守孔彪碑)←《戰國策·秦策一》:“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發號施憲(博陵太守孔彪碑)←《書·冏命》:“發號施令,罔有不臧。”
○不遠萬裏(涼州刺史魏元丕碑)←《孟子·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裏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夙夜匪解(太尉陳球碑)←《詩經·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夙宵在公(巴郡太守張納碑)←《詩·召南·采蘩》:“彼之僮僮,夙夜在公。”
4.緊縮改
這種形式是綜合使用緊縮和改換兩種方法而造成一個成語。共7例。例即:
○生榮亡哀(太尉劉寬碑)←《論語·子張》:“其生也榮,其死也哀。”
○三過亡入(嵩高山開母廟石闕銘)←《孟子·離婁下》:“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
○析薪弗何(魯峻碑)←《左傳·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施將懼其不能任其先人之祿。”
○重義輕利(校官碑)←漢桓寬《鹽鐵論·錯幣》:“文學曰:‘古者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
○興微繼絕(趙寬碑)←《論語·堯曰》:“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
○路無拾遺(漢故穀城長蕩陰令張君表頌)←《戰國策·秦策一》:“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大強,諸侯畏懼。”
○危危累卵(析裏橋郙閣頌)←《韓非子·十過》:“其君之危,猶累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