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書品篇(2)(3 / 3)

英雄氣概與戰士的情懷,是小說主人公們的精神特色。老父親烏力圖古拉,有過自解放戰爭以來,至改革新時期的各種磨礪,有過顯赫的軍階職位與“文革”被打倒撤職的經曆,也有著異民族血性張揚的性格,同時也有俠骨柔情、兒女情長。無論是作為一個為追尋理想的奮鬥者,還是作為一家之長,經曆兒女們坎坷艱辛的人生遭遇,革命者的名義與世俗的理想,成為烏力圖古拉人生的精神支撐。他一生坎坷,曾被撤職、批鬥、下放等遭逢了當代政治生活中諸多磨難,但寧折不彎,耿直忠誠,一如當年戰場上的戰神,堅韌、勇猛,不乏固執、褊狹。同樣,烏力家族中的男兒們,無論是天時的在部隊修路遇險,成為殘疾;天赫的遠征邊境參戰,音信渺茫,還是養子軍機、魯紅軍們,都經曆不幸,經曆了人生煉獄,與命運頑強抗爭。而作為烏力家族精神承傳的,則是另一位男主人公、五兒子烏力天揚,也是小說著力描繪的人物。他的境遇波折幾乎是當代生活的縮影。小說通過兩代人經曆的生活事件,刻畫出在嚴峻的生活劇變中,烏力天揚他們努力尋找著不同於父輩們的生活方式,追尋信念,尋找精神的泊地。他們所有的付出,不僅是兩代烏力家人的人生境遇,也驗證了共和國數十年的當代曆史,既是對於個體生命的磨礪,也是對於一個時代和人生的展示。

同時,小說描繪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在追問和尋覓,甚至質疑中,尋求人生疑難的解答。生活的荒誕,現實的嚴峻,在愛與親情、遵循與叛逆等等生活矛盾中,烏力家的男兒女兒們,經受了思想和情感的考驗,也在努力尋找精神的自我救贖。小說結尾一節,麵對合作項目的垮台,烏力天揚十分無奈,他“把自己支在那裏,支在門上,人顫抖著,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他知道,他一直在尋找天使,他尋找的天使,他們不在天堂裏,而在地獄中,他根本不可能在天堂裏找到他們,他也不可能在天堂裏學會做一個天使那樣的生命。他知道,也許還會重新上戰場,他肯定會重新走上戰場,可他永遠也不會再撕裂著嗓子對誰喊叫,而且,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再不會鬆開那個地雷掀起來又落回到地上並且丟掉睾丸的兄弟的手了。”這可以看作是對於主人公之一的行為方式的評語。麵對著人生奮鬥,友情愛情親情諸多的不順,麵對著由戰場轉到商場,許多的理想變成了遙遠的夢想,或者可能是轟毀,坎坷的人生沒有尋找到理想的天使,這無疑是一個十分遺憾的感歎,也可以說是小說的主題歸結。

但是,正因為此,這部洋洋八十萬言的小說,讓我們看到了明確的主題呈現。父子兩代人的努力,是在為了心中的神聖,尋找天使,而“我是我的神”,這有點拗口的書名所要表達的是,人對於自己精神的體認。這神,可以是一種精神的支撐,可以是一種信念的尋找,還可以是一種曆經坎坷後生命情操的自我認定,有堅韌中的期盼,有虔誠的祈求。恰如作品多次提示,我們的生命來自母體,來自無數遭遇和交融,來自父輩們的拚打與征戰後的精神洗禮。正是這些,成就了一個飽經當代動蕩曆史洗禮的家庭,命運可能坎坷,而思想漸近成熟,往事不可追憶,而未來在自己的創造中。那麼,天使就不是在天堂裏,天使也不是祈求的,而是在充滿曲折而險峻的生命之路的成長過程中。所以,在小說的結尾中,父親烏力圖古拉病入膏肓之後,感歎人生,隻是說出那簡單的話語,提出那個簡單而慣常的要求。這個曾經轟轟烈烈的戰士,也可以說英武的戰神、一家之長,在眾人的注目下,倒在五兒子的懷抱,進行著最後的儀式。所以,小說中的烏力一家,以家族式的人生尋找——尋找精神的寄托,在最後尋找到自己的答案,或者,在自我救贖中,得到靈魂與精神的寬慰。生活的艱辛坎坷,生命情感並不一定得以安妥,但精神與情懷卻足可以自信而慰藉的。

2009年2月

南方的探索和希望

這是一本厚重的書,《國運——南方紀事》洋洋五十五萬言,一本心血之作。犖犖大端,氣勢不凡。它從改革開放三十年這個特殊時段入手,縱寫風起雲湧的時代高度,橫寫嶺南大地的曆史變化。或者說,從國運昌隆這一製高點上,鳥瞰時代風雲,描繪近三十年發生在南方大地上改革時代的人物故事,其中有幾代共產黨人的奮鬥,有現時領導者們的責任擔當,有曲折的社會發展進程,有細微而深摯的精神追求。洋洋灑灑,相得益彰,風雲際會,波瀾壯闊。一個時代,一群人物,一塊熱土,一種精神,都無不深刻而生動地得以呈現。